量化分析:康乾盛世多暴力,乾隆晚期才歌舞昇平?

2021-01-13 騰訊網

[摘要]暴力發生於特定的社會、經濟和制度語境之中。文章隨後考察了各省命案率不同的社會和經濟動因,這些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穀物價格、市場整合程度、國家能力,以及當地士紳治理。

圖源於網絡

歷史學家通常將清朝歷史劃分為早期繁榮、後期停滯或衰落這兩個階段(Rowe,2011)。「康乾盛世」時期(約1661-1813年),人們的收入和社會流動性大幅增長;而從1814年至19世紀末,清朝經濟陷入了停滯、衰落,並伴隨著戰爭(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這種傳統觀點一般由GDP、生活水準和人口增幅等指標支撐。Maddison指出,18世紀中國的經濟增長幅度遠超19世紀。

然而,標準的經濟衡量尺度只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指標之一,並不能反映完整的社會圖景。陳志武、彭凱翔、朱禮軍三位學者於2017年發表於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63)上的「Social-economic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violence: Homicide history of Qing China」一文,對清代的命案率進行量化分析,藉此觀察經濟發展背後的社會暴力狀況,以及導致暴力衝突的社會和經濟因素。此文排除了戰爭和其它有組織性的團體之間的暴力行動,只關注普通個人之間的暴力。命案率儘管無法直接顯示收入增長、人口變化或其它經濟指標,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普通人的幸福程度和生活水準。

文章發現,1661年至1821年,清朝的命案率穩定上升,1821年之後逐漸下降,人口密度、糧食價格、國家能力、地方自治和糧食市場整合程度等,都是影響命案率的重要因素。作者認為,「康乾盛世」快速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實際上是以人們財產的不安全程度和暴力增加為代價的,相比之下,乾隆晚期以後的中國社會反倒更加歌舞昇平。

作者交叉使用1744-1898年黃冊所載命案(homicide cases)、1661-1743年的內閣刑科紅本總數、1860-1898年內閣刑科題本中「土地債務類」和「婚姻姦情類」案例,以及《清實錄》記錄的年度死刑案(death penalty)等數據資料,首先繪製出1661-1898年的命案分布與趨勢圖(見圖一)。

1661-1898年的命案分布與趨勢圖

從圖一中可以看到,18世紀的命案數呈上升態勢,19世紀初後達到峰值,隨後下降。這也說明18世紀社會暴力程度上升,之後下降。19世紀命案率下降或是由於嘉慶之後國家力量減弱,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地方官員為了逃避責任少報命案數,製造出地方暴力行為減少的假象。

作者隨後討論了1821年之後命案率下降與國家力量減弱、地方政府行政之間的關係。圖二是清朝十七個省份的年命案率趨勢圖,縱軸代表每個省1744-1860年間的年均命案數,橫軸代表每一省份各府「繁」的平均值。清政府為劃分吏部與地方督撫銓選地方官吏的權限,對各州府縣訂立了一套「衝繁疲難」的區分制度,「繁」的數值越大表示各省政務負擔越繁重。此圖顯示出命案數與各省的政務負擔呈顯著正相關。

清朝十七個省份的年命案率趨勢圖

暴力發生於特定的社會、經濟和制度語境之中。文章隨後考察了各省命案率不同的社會和經濟動因,這些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穀物價格、市場整合程度、國家能力,以及當地士紳治理。

圖三展示了1744-1895年間廣東、四川、江蘇和山東等四個省的命案率。可以看到,四個省的命案率儘管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有所差異,但大體都在1744-1821年間上升,1821年之後下降。四川省的上升和下降幅度都是最劇烈的,這是由於18世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造成四川省暴力衝突加劇,到19世紀隨著遷移人口安定下來,暴力衝突也隨之減少。這驗證了文章的假說之一,即人口壓力會加劇地方暴力。

1744-1895年間廣東、四川、江蘇和山東等四個省的命案率

然而,人口壓力只是影響命案率的因素之一。作者隨後引入人口、穀物價格、穀物市場整合程度等變量,以及其他控制變量——經緯度(省會城市)、三個政務評級(衝、疲、難)以及東南省份的虛擬變量等,計算1744-1849年間15個省的面板數據,並進行回歸分析(見圖四)。

回歸結果表明,命案率的上升與人口密度、穀物價格或者未整合的穀物市場均有關;而國家力量的增強,則能削弱穀物價格上漲對命案率的正相關影響;穀物市場整合以及地方自治的發展(士紳人數多),能夠減弱食物危機導致的暴力衝突影響。這就驗證了文章的三個假說:一、人口壓力假說,認為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大規模的移民會引發更多社會衝突,除非新的社會規範建立起來;二、生存危機假說,認為穀物價格的上漲威脅到普通人的生存,促使一些人訴諸暴力;三、國家力量假說,即國家至少通過國家權力、士紳作用和市場整合等三種途徑來影響暴力水平。

1744-1849年間15個省的面板數據和回歸分析

總體來看,1661年至18世紀,人口快速增長和穀物價格上漲或許助長了社會暴力,而穩定增長的國家力量則降低了命案率,但同時也可能抑制了糧食市場的整合,以及地方自治力量的發展,如此便削弱了人們應對食物危機或其他風險事件的能力,使更多人尤其是那些邊緣群體訴諸暴力以求得生存,這就解釋了18世紀命案率為何呈現穩定上升的態勢。而19世紀(1820年代後),隨著國家力量的減弱,市場和士紳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從而降低了整體的暴力水平,命案率也隨之降低。

文章還發現至少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中國相比西歐有著更低的命案率,後者直到19世紀才達到前者的水平。這一計量發現對比較文明領域的研究者具有啟發意義,對研究中西差異的學者也有啟迪。

隨著大量清代檔案資料的開放,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關於當時人們生活的傳統觀點。「康乾盛世」儘管是清朝所經歷過最「繁榮」的時期,但它依然有著不斷上升的命案率和一般暴力。而要在長時期的個人暴力和經濟發展這二者之間建立起因果聯繫,獲致更全面的理解,則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文/夏靜)

文章來源:Zhiwu Chen, Kaixiang Peng, Lijun Zhu, 2017, Social-economic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violence: Homicide history of Qing China,」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63, pp. 8-25.

「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是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量化歷史研究所組織,由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和管漢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以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方式,向廣大學界和業界朋友,定期推送有關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歷史研究經典文獻和前沿文獻。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乾隆名畫《多祿圖》,有人說內容錯了,其實是你沒仔細觀察生活
    乾隆皇帝曾親作一幅古畫,名為《多祿圖》,不過有趣的是,有些人認為,乾隆皇帝所畫的內容存在錯誤,屬於虛妄之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相反,說出這些話的人,其實是沒有仔細觀察生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乾隆皇帝是清王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親孫子、雍正皇帝的親兒子。乾隆皇帝繼位之後,既沒有康熙王朝時的國內叛亂,同時也不存在雍正時期的皇子爭位,似乎一切都顯得名正言順。乾隆在位時期,正處於清王朝的鼎盛階段,史稱「康乾盛世」,人民生活水平富足,居民生產力也大幅度提高,呈現出一片歌舞昇平之態。
  • 乾隆長什麼樣子?真實容貌被郎世寧畫下,網友:太像這位明星
    導語:乾隆長什麼樣子?真實容貌被郎世寧畫下,網友:太像這位明星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康乾盛世」這個詞語,而康乾盛世的形成,並不是只有乾隆一個人的功勞哦,其中還包括有康熙和雍正的功勞。因為有康熙雍正這兩位皇帝之前的努力,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所以到乾隆年間才得以更好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乾隆也是一個好的統治者,在他有效的統治下,清朝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才方可達到有史以來的頂峰。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古代流傳下來的照片,這樣一個厲害的歷史人物到底長相如何?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內容真是可笑,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康乾盛世是我國歷史上極為絢爛的一個時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國土面積空前遼闊,社會穩定,人口繁榮,各民族也有相互融合的趨勢。同為盛世,漢朝的文景之治只持續了二三十年,唐朝的貞觀之治也夾雜著各種宮廷政變,與之相比,康乾盛世就足夠亮眼,穩定的生活足足延續了百年之久。
  • 乾隆到底長什麼樣?義大利畫師拿出乾隆唯一真容畫像,顛覆想像
    另外,乾隆登基的時間節點恰到好處,清朝前面的幾位皇帝為他九子奪嫡,才獲得最高統治權。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的巔峰,乾隆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清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另外,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不僅經常微服私訪,還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起到了保護了農業生產的作用,讓國庫逐漸充實。
  • 統治者描繪的康乾盛世,卻被一群外國人預言道:不出百年必將滅亡
    人人都認為自己家的江山才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事實真的如這些帝王所想的一樣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的盛世只存在眾臣的口中,天子的想像裡。只有一小部分所謂的盛世局面才是真正的在歷史上存在過,受到周邊眾多國家所承認的。比如唐朝時,國家強盛貿易繁榮,相鄰的小國都十分羨慕,紛紛派使者前來學習,借鑑經驗。能被外人豔羨的盛世繁榮才能稱作真正的盛世!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因為這兩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整體卻是在由盛轉衰。而這一過程,恰恰就發生在嘉慶時期,這一現象,也被後人稱為「嘉慶中衰」。
  • 乾隆用純金打造天球儀,千顆珍珠組成星象,耗費重金目的卻是這樣
    康乾盛世三代的科技研究我們對於清代的認知,往往都是不重視科技,並且慢慢落後於世界,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事實上,我們對於清代皇帝是存在偏見的。清代,特別是康乾盛世三代的科技研究都可以說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康熙皇帝開了好頭,據說,康熙皇帝對於外國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化很感興趣,並且還能夠花費幾個月掌握了,據說康熙光是《幾何原本》就讀了20多遍,這是外國人的記載,沒必要為其吹捧什麼。
  •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時間:2018-05-16 09:59   來源:皮皮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意思,媽寶男是對乾隆皇帝是褒義還是貶義,這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歷史上的這位媽寶男乾隆皇帝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乾隆路邊吃西瓜,吃的時候對瓜農讚不絕口,吃完後卻派人暗殺瓜農
    而在中國古代,吃瓜自然不會有如此特別的意思,而是指正常的吃西瓜的舉動,但是清朝時期卻發生了一件趣事,堂堂的乾隆皇帝,最後卻因為一件小小的吃瓜事件,與一個普通農民起了衝突,這是為啥呢?世人皆知,乾隆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君王,是「康乾盛世」中的最後一個皇帝。作為一個從爺爺和父親手裡接下盛世江山的人來說,乾隆的皇帝之路,可以稱得上是一帆風順。
  • 乾隆最真實的長相,出自一位義大利畫家之手,網友:原來長這樣
    乾隆最真實的長相,出自一位義大利畫家之手,網友:原來長這樣眾所周知,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王朝,也是人們了解最多的一個王朝。而清朝時期,乾隆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位皇帝,他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雍正駕崩之後,乾隆就繼承了大統。
  • 十八世紀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與《馬可・波羅遊記》的描述...
    乾隆盛世的貧困,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精神上。到達浙江沿海後,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國人請求當地總兵幫他們找一個領航員。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另一個人置於腳下。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宮,叫無憂宮。沒想到這個無憂宮卻給他帶來了麻煩。原來他的這個王宮選在了一個平民百姓的風磨邊上。
  • 明朝覆滅、康乾盛世的基礎不是什麼帝王將相,而是那不起眼的番薯
    為何陝北饑民這麼多,足以撼動明朝的根基?或者是陝北為何鬧饑荒?是因為地主兼併土地,搞得民不聊生?都不對!陝北本就土地貧瘠,以小農為主,地主並不多不多。地主們雖然比普通農民多那麼幾畝地,但真的鬧起饑荒,這些地主們也只能跟著一起餓肚子。
  • 古人沒有相機但有畫像:圖3是洋人偷畫的乾隆,圖5真是「鞋拔子臉」嗎?
    古人沒有相機但有畫像:圖3是洋人偷畫的乾隆,圖5真是「鞋拔子臉」嗎? 圖2: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富察皇后是乾隆一輩子最喜歡的女人了,沒有之一。
  • 雍正臨死前囑咐乾隆不要殺這個人,為何乾隆不聽?上位就將他處死
    雍正臨死前囑咐乾隆不要殺這個人,為何乾隆不聽?上位就將他處死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他是清朝第三代執政者,他執政的時期是康乾盛世的中間地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雍正去世後,將位子傳給了乾隆,年少的乾隆就表現出是個有能力的君王。他儘管年少,對事物卻頗有見解,在他掌握了處理國務的思路和程序後,很快就通過智謀,將原先被權臣控制的軍國大權奪回手中,還誅殺了前朝勢力過大的重臣。這些事情他事先經過縝密安排,執行起來時又相當聰明果斷。
  • 關於乾隆皇帝的悲哀:左邊盛世右邊轉折,在夢境與現實中無法選擇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歷史小說,那裡面開篇就以乾隆皇帝斬殺招魂案大臣開頭,在乾隆年間爆發了一場關於招魂案件,結果監測到了大量的大臣貪汙受賄和各種不法行為,20多個人當場被處決,而乾隆帝國的盛世也從這裡開始轉折。從這裡開始,乾隆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西方使者的到來,首先是英國使者要求通商的協議,緊接著又是大量的西方傳教士的到來。
  • 量化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結果發現,在清朝初期,精英姓氏的舉人佔比是其在總人口中的佔比的8倍多,到乾隆末期還停留在4倍左右,到民國時期下降到2倍左右,最近降到1.5倍(對民國時期和1949年後,他們以考進北大、清華等大學代替舉人來定義精英)。由此可見,一宗族姓氏一旦進入精英階層,社會階層可以跨越朝代、跨越體制地固化下去。
  • 乾隆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早上4點起床,一天只吃兩頓,7點翻牌子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樓前》我們知道古代的帝王是法律的締造者,可以說只要是皇帝想要做的那就沒有做不成的,而且這位皇帝每天還得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伺候著,唯恐他哪裡不舒服,只要他哪裡有不舒服的地方,那這三宮六院的人可就要遭殃了,從這些地方來看的話,皇帝似乎真的是一個好差事,不然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想要當皇帝了,可是皇帝真的是那麼好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