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2020-12-04 雲談歷史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因為這兩位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而在「康乾盛世」之後,清朝整體卻是在由盛轉衰。

而這一過程,恰恰就發生在嘉慶時期,這一現象,也被後人稱為「嘉慶中衰」。

有著「清史研究第一人」稱呼的歷史學家蕭一山,曾這樣評價嘉慶:

「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儘管嘉慶在位二十多年,期間勤勤懇懇,從無懶政,縱容如此,依然還是阻攔不了清朝由盛轉衰的現象。

由此可見,嘉慶的執政能力確實平庸,那麼作為開創「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乾隆皇帝,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能力如此平庸的嘉慶呢?

三立太子

縱觀乾隆一朝,其實乾隆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傳位給嘉慶,後來傳位給嘉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乾隆生前曾三立太子。

第一次立太子: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這個時候的乾隆剛登基,立馬就將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立為太子。但好景不長,到了乾隆三年(1739年),嫡長子永璉因病去世,死時年僅9歲。

第二次立太子: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又將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立為太子,然而僅隔了一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七子永琮因病去世。

先後兩任太子去世,對富察皇后的打擊極大,而富察皇后也因此事一病不起,僅隔一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富察皇后去世。

兩任太子去世和富察皇后暴斃,這對乾隆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誤以為是老天遷怒於他,不久後,乾隆下令,不許在議論有關太子和立儲之事。

此後的乾隆皇帝,再也沒有提起有關立太子之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63歲了,這個歲數在古代也算是高齡了。

諸多朝廷大臣看著乾隆日漸衰老,為了防止年老的乾隆皇帝突然暴斃,導致朝政出現問題,同時為了天下的穩定。

諸多朝廷大臣再次上奏,請求乾隆皇帝再立太子,而乾隆這次明白,立太子之事不能再拖下去,所以乾隆也就沒拒絕朝廷大臣的提議。而這一次也是乾隆第三次立太子,同時也是乾隆生前最後一次立太子。

乾隆皇帝生前雖然有17個兒子,但到了第三次立太子時,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這個時期已經是乾隆中後期,能健康長大和存活的皇子,僅僅只有七個。

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在這七位皇子中,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如沒遇到什麼突發情況,想要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乾隆繼位後,為了樹立仁君的形象,同時念及親情和為了消除康熙一朝九子奪嫡帶來的影響。

在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乾隆就將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過繼給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

期間相隔四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乾隆又將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過繼和碩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畢竟都被乾隆過繼給自己的皇叔,以繼承他們的香火傳宗接代,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乾隆其他兒子,倘若都沒出現任何意外,那麼這兩位皇子,這輩子想要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皇八子永璇由於天生殘缺,身體上的缺陷註定了永璇跟皇位無緣,再則永璇明知自己繼承不了皇位,便自暴自棄,不苦詩書,反而沉迷酒色,這樣一位不學無術的皇子,自然沒資格繼承皇位。

皇十一子永瑆是乾隆一朝著名的書法家,其著作《聽雨屋集》《詒晉齋集》《倉龍集》,更是被後世無數學者當作隗寶,論才華,永瑆是所有皇子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但永瑆這個人卻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愛財如命,據史料記載,永瑆為了省錢,王府頓頓都是稀飯配素菜,包括永瑆自己吃的,也都是稀飯配素菜,連肉都沒有。

乾隆為此曾多次怒斥永瑆,讓其大方一些,可惜永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樣一個愛財如命的皇子,讓其成為皇帝,搞不好就是清朝的災難。

皇十二子永璂頗有能力,卻因生母廢后輝發那拉氏以「斷髮」威脅乾隆,導致父子之間的關係極其惡劣,乾隆對永璂厭惡到什麼程度,直到永璂死時,都沒有爵位,父子之間關係如此惡劣,永璂註定不可能有機會繼承皇位。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不過永璘此人胸無大志,曾當眾自言:「自己並不想當皇帝」,永璘自己都說了不想當皇帝,那乾隆又怎麼可能選他當太子。

皇十五子永琰(日後的嘉慶帝),永琰雖然能力平庸,但為人忠厚老實,而乾隆這個人掌控欲極強,向來制定的政策,最不喜他人反對。

而永琰一向比較聽話,乾隆說啥就是啥,幾乎不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一來,自然讓乾隆更加看重他,再加上其他皇子要麼品行有缺,要麼能力不行,相比之下,永琰毫無疑問就是最佳繼承人。

而事實也證明,乾隆並沒有看錯人,永琰除了能力平庸,其他方面也都中規中矩,在乾隆成為太上皇三年裡,成為傀儡皇帝的永琰既沒有奪權,也任勞任怨聽從乾隆吩咐,永琰這樣的舉動,更加讓乾隆確定,自己並沒有選錯繼承人。

相關焦點

  • 為何貪腐的和珅死在庸碌無為的嘉慶手上,而不是文治武功的的乾隆
    和珅不是死於乾隆之手,卻是被默默無聞的嘉慶賜了一條白綾自我了斷,最後貪得那些錢都進了嘉慶的腰包。這就讓人奇怪了,怎麼和珅那麼貪,乾隆不殺他,反倒讓嘉慶一個小孩子給殺了。要說乾隆想要保他,那嘉慶肯定殺不了和珅的,要說乾隆想殺和珅,那肯定等不到嘉慶來動手。在我看來,就是乾隆自己不想殺和珅,但是想留給自己的兒子來動手。
  • 皇太極太拼命,臨死沒有立下繼承人,為何六歲的順治繼承皇位?
    皇太極太拼命,臨死沒有立下繼承人,為何六歲的順治繼承皇位?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中國古代的帝王生活中,禪讓制一直發揮著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影響著中國歷代王位傳承的發展。雖然皇帝會有很多兒子,但是其中最容易得到皇位的就是皇上的嫡長子,但是也有一些皇帝,會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其他人。比如說清朝的皇太極,就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九阿哥福臨,而不是自己的嫡長子豪格。九阿哥的繼位充滿了戲劇性和偶然性,他能夠當上皇帝在當時是非常幸運的。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多爾袞在背後進行了操控。皇太極的死完全是讓人感到很意外的,他整天都在處理事情,在一天晚上他在批改奏摺的時候突然死了。
  • 嘉慶皇帝死於雷劈,還是有其他原因?看完後明白了!
    永琰原本不是儲君人選,只因乾隆帝之前所選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相繼去世,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也不敢再隨意放上傳位詔書,諸皇子對於繼承皇位之事不僅不感興趣,甚至還有些畏懼,乾隆最終只能選擇庶出但忠厚老實的第十五子永琰作為繼承人,是為嘉慶帝。
  • 乾隆的三哥弘時,為何24歲神秘消失?不得不說,雍正手段是真狠
    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少有的,國家滅亡不是因為統治者的昏庸無道,而是因為歷史的選擇導致的滅亡。他讓中國經歷了近代100多年的屈辱歷史,但在史書上很少有人評價清朝的皇帝昏庸。雍正一共有三個兒子,但真正在歷史上有過正經篇章記載的卻只有乾隆皇帝弘曆和他的早年夭折的兒子弘瞻。
  • 她是乾隆九公主,母親是乾隆親封的皇后,弟弟還成了大清皇帝
    乾隆一生風流多情,共留下27個兒女,其中兒子有17個,女兒有十個,乾隆這十個女兒,成活率並不高,只活了五個,因此,乾隆對這五個女兒都是極其疼愛的,本文筆者要講的是乾隆第九個女兒,即和碩和恪公主。
  • 乾隆屍骨未寒,隱忍多年的兒子迫不及待報仇,結局大快人心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在康雍兩朝的基礎上,對內寬嚴相濟發展國力,對外開疆拓土,在文化領域也是集大成者,創造了封建社會最後的盛世。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主動禪讓皇帝,自稱太上皇,嘉慶皇帝登基。歷史上曾有禪讓皇位的皇帝,絕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比如唐高祖李淵,作為盛世皇帝的乾隆就有些令人費解。
  • 嘉慶賜死和珅後,他兒子是怎麼報復嘉慶妹妹的?現代人都難以接受
    而主角團除了虛構出來的陳文杰等民間人物,還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和珅、十公主以及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歷史上豐紳殷德和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的確成婚了,但是我們都知道乾隆死後,和珅被嘉慶幹倒了,那麼面對有著「殺父之仇」的妻子,他又採取了怎樣的舉動呢?豐紳殷德的前半生是幸運的,他的父親是乾隆最受寵愛的大臣和珅,也避免不了被愛屋及烏。
  • 乾隆去世後大清還沒有爛透,但到了嘉慶手裡國家已無可救藥了
    客觀地說,嘉慶帝是個勤奮的帝王,他提倡「崇儉黜奢」、「勤政務實」,並且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相關史料的記載可以看出,嘉慶帝在做皇子時就十分節儉,逢年過節,送給師傅們的禮物也不過是荷包食物一類的簡單物件。或許,早在嘉慶即位初年,他就已經對乾隆晚期的奢靡有所警惕。
  • 康熙不是長子也不是最小的,為何能繼承皇位?洋人道出真相
    在古代,皇帝死後該由誰來繼承王位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後宮的嬪妃們對於這個問題而展開了種種的算計和陷害,皇帝膝下的皇子們也因為這個皇位而互相殘殺。可見人們對於皇位的爭奪之戰在當時是有多麼的激烈,那麼歷代的的皇上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呢?他們又經歷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呢?
  • 乾隆65歲生的女兒,嫁給和珅兒子,結果35歲就守寡,歷經三個皇帝
    所以乾隆一直都非常重視養生之道,根據清朝太醫院的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的養生之道除了經常騎馬射獵鍛鍊之外,還有就是服用補藥。乾隆風流無比,他的妃子也自然不少,乾隆的子女眾多,單單女兒就有10多個。當乾隆寵幸汪氏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不過三年後不料汪氏竟然懷孕了,當時的乾隆已經64歲了,終於在65歲時生下了個宮女,六十五歲還能生出孩子,令人不得不佩服乾隆的生育能力,老來得子乾隆自然高興,便加封汪氏為惇妃,不過後來惇妃再也沒懷過孕,這個女兒是乾隆有生之年最後一個女兒了。這個公主就是固倫和孝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年紀最小的女兒。
  • 和珅的兒子,乾隆的女婿:佛系少年豐紳殷德的起浮人生
    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難不成也是一個八面玲瓏,陰險狡詐的人物呢?錯了!豐紳殷德可是一名佛系少年。一、含著金鑰匙的寶寶《延禧攻略》已經熱播過了,《如懿傳》正如火如荼。大家有沒有發現,怎麼沒見乾隆年間的大紅人和珅的人影吶?
  • 古羅馬特色的收養與皇位繼承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
    古代羅馬實行的政治制度和古中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有所不同,也正是由於如此,對於王國統治者的選擇方式也是大相逕庭——雖然同處於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但是中國對於親緣關係的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實行皇位世襲制(也可以說是嫡長子繼承制),但是羅馬卻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皇位競爭制度,其中原因,不僅有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
  • 乾隆死後不久,和珅被嘉慶處死,那嘉慶是怎麼對待紀曉嵐的呢?
    和珅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乾隆在位時期,和珅就仗著乾隆的寵愛而不把新任天子嘉慶放在眼裡,為了扳倒嘉慶帝,和珅甚至不遺餘力得拉攏成親王永瑆。因為和珅沒有為自己留下該有的後路,嘉慶帝一上臺遂將其處死。
  • 代善本有可能坐上皇位,一段虛幻的感情,讓他喪失了資格
    在古代的皇宮之中,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般都會先考慮嫡子或是長子,在皇位爭奪鬥爭之中,擁有這樣身份的皇子與其他人相比,自然是更具有優勢的。但是嫡子有可能資質平庸,而且年齡也可能不適合坐上皇位,所以長子這時就成為皇帝的大熱門。
  • 康熙65歲生下的小兒子,活了58歲,留下七個女兒四個兒子!
    他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65歲的時候還與新入宮的嬪妃生下一個小兒子,取名愛新覺羅·胤袐。其實在康熙67歲的時候,貴人陳氏還為他生下一子,不過可惜的是這孩子生下來當天就夭折了,所以不入序齒。穆嬪為康熙生下小兒子後,越發受寵,不過可惜的是沒多久康熙就去世了。經後世人推測,康熙去世之時,穆嬪恐怕只有二十幾歲,此後獨守空房,過著冷清的生活。穆嬪所生子嗣胤袐,因為年紀小未曾參與奪嫡之戰,並且秉性忠厚。所以雍正帝登基之後,對於這個小弟弟並不苛刻,於雍正十一年被封為諴親王,當時他17歲。
  • 「嘉道中衰」,是嘉慶帝的平庸無能?還是逆流時代的悲哀
    相處情感:「嘉道中衰」,是嘉慶帝的平庸無能?還是逆流時代的悲哀很多人對於嘉慶皇帝的觀感,其實都不怎麼好,都覺得他十分倒黴,身為皇帝,遭遇過多次刺殺,最後還被雷劈死。乾隆禪位給他,但是事實上卻是乾隆一直掌權直至去世,而後大清王朝由盛轉衰。作為皇帝,雖然勤政親為,但是民間依然大小起義不斷。好不容易處死了國之巨貪和珅,結果他在位期間是清朝貪汙腐敗最盛行的時代。
  • 綠營以古喻今 扁蘇關係與乾隆嘉慶之間相去不遠
    幾位民進黨「謀士」近日在私下聚會場合推敲陳水扁此一大動作時,在清朝乾隆、嘉慶兩朝皇帝身上找到了以古喻今的線索。他們解讀說,「相信陳水扁還是『太上皇』,蘇貞昌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穩了」。  據報導,在家庭成員與親信頻暴弊案的壓力下,陳水扁在5月31日晚宣示下放除「憲法」賦予的領導人職權以外的一切黨政權力,「人事權」和「決策權」都交給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負責。
  • 《乾隆王朝》⑩ | 乾隆與世長辭,一個時代的落幕
    乾隆從此自稱「十全老人」,還特意將《御製十全記》刻碑立於布達拉宮前,以昭示後人。補子胡同和珅倚乾隆為靠山,得勢之後,竭力培植親信,結黨營私。與此同時,他開始毫無顧忌地攬權索賄,官員想要升遷,就必須先對他進行行賄,否則再有能力和政績也於事無補。
  • 嘉貴妃為何能夠接連生子?乾隆對她的寵愛可見一斑,為何她能受寵
    劇中的她,為了不讓其他嬪妃懷孕,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想到各種手段對付別人,她把硃砂適量地放到有孕嬪妃的飯菜裡,讓其出生的孩子是個怪胎,第一次得逞之後,她就開始了第二次,第三次,做完壞事之後,她總是像個沒事兒人一樣立刻遠離這些是非,甚至她還想陷害如懿,真是可惡至極的女人。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是乾隆還是嘉慶?比來比去,這幾個都算不上,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應該是皇太極。皇太極為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是大清王朝的開國者,他對清王朝的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相比的。但人們談起清朝的時候,更多的是說道康熙、雍正、乾隆,而皇太極卻很少被人所提起。皇太極出生於1592年,既明朝時期的萬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