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處情感:「嘉道中衰」,是嘉慶帝的平庸無能?還是逆流時代的悲哀
很多人對於嘉慶皇帝的觀感,其實都不怎麼好,都覺得他十分倒黴,身為皇帝,遭遇過多次刺殺,最後還被雷劈死。乾隆禪位給他,但是事實上卻是乾隆一直掌權直至去世,而後大清王朝由盛轉衰。作為皇帝,雖然勤政親為,但是民間依然大小起義不斷。好不容易處死了國之巨貪和珅,結果他在位期間是清朝貪汙腐敗最盛行的時代。很多人說他平庸,說他倒黴,說他命不好,但是事實是這樣嗎?其實對於歷史,我們要有科學的眼光去對待。誠然,個人運氣確實會影響很多事,但是並不起決定性作用。歷史上所有令人措不及防的偶然都是由貌不驚人的必然所導致。
說到清朝,你不得不慨嘆於時光的交錯感。前段時間,有個微博很火,那就是「乾隆和華盛頓是同一年去世的,都是1799年」。看到這個,大家一定和我一樣心驚,因為想到華盛頓,大家想到的是這是個近代人,這位偉大的美國國父帶領美國人民打贏了獨立戰爭。而乾隆,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一個古代帝皇,他的去世代表著清代的榮光沒落,中國農業經濟到達了頂峰從而開始走下坡路,而他的接手人嘉慶皇帝處於歷史洪流之中,面對清朝的衰敗工業文明的衝擊,無力回天。所以,嘉慶帝的平庸不是原罪,經濟基礎才是。
西方世界,1640年,在遙遠的大不列顛,蒸汽機嗚嗚嗚的聲響帶來了工業革命;而我們古老的東方,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於1840年被船堅利炮的轟鳴聲中猝然驚醒,從而跪著走路一百年,那領先的200年就是嘉慶帝平庸一生的根本。
脫離歷史大背景討論歷史人物就是耍流氓不負責任。其實嘉慶帝這個人,不壞,是他的出生的時代不對,所以人們怪他平庸。嘉靖皇帝為人處世的原則是「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致誠」。加上乾隆身為太上皇持政十多年,嘉慶皇帝侍笑左右,可見其隱忍。其實乾隆原本並不想立他為儲君,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他也找不到了合適的繼承人,是在萬般無奈之下選了嘉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嘉慶帝這個人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的性格,不敢大刀闊斧地改革,自然也就無法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加上,其實「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統治的末期,各種社會的弊端早已展露出來,嘉慶帝的性格封建、聽話,只能謹遵祖上的教誨,他更適合做一個守成之君。但是當時的國情能讓他守成嗎?不能!他殺了貪官卻沒有根除貪汙的源頭,所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貪官猶如雨後春筍生生不息。加上他根本看不清自己國家的真實情況,身為一個皇帝,兩次宮中遇刺,管中窺豹,對於當時社會的凋敝已然略見一斑。而且他太過迂庸,謹遵閉關鎖國的國規,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不肯開眼看世界,殊不知西方列強早已領先我們二百年並對我們這塊大肥肉虎視眈眈。
張宏傑老師對嘉慶皇帝的評價其實很到位:英明偉大到一事無成。嘉慶皇帝作為人治,他個人沒有大毛病,但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想在當時不管誰上臺,也無法挽救。大廈將傾,他們不過蜉蝣撼樹。當時的中國真正需要的是革命,是打破傳統,是睜眼看世界。那樣的小打小鬧,根本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