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韓國政府日前決定將放射線產業指定為「未來產業」,在2025年前投入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35億元)大力培育相關產業發展。
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4日消息,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3日在第八次原子能振興委員會中審核並確定了包含上述內容的《未來放射線產業培育戰略》。
報導稱,考慮到放射線技術在半導體、能源、高科技產業以及在環境、生活領域均可以廣泛使用,把放射線技術定義為新一代「原子能新產業」,進行大力培育,在各經濟圈成立放射線複合工業園區,研發相關核心技術,並使用研究成果提高產業競爭力,建立良性生態。同時,還將研發相關技術,提高放射線的安全性。
據介紹,曾在韓國慶南鹹安末伊山古代墳墓群中出土的鹿形角杯,體現了1500年前阿羅伽耶時代造型審美的巔峰:其外壁非常光滑,幾乎看不到任何接縫。
韓國國立文物研究所使用放射線無創診斷手法——X光計算機橫切面拍攝技術揭開了當時的製作技藝。這個角杯是在單獨製作出圓筒形杯口、杯身上端、下端和底座之後,將各部分連在一起。雖然鹿頭和頸部內部並無空間,但圓筒形杯口和杯身卻連在一起,可以倒入酒水。
韓國原子能研究院則利用放射線育種技術改良了一種嬌小精緻、能耐受病蟲害、適用作室內陪在的木槿花。此外,放射線還被應用到了改良功能性大米品種、改變花朵顏色等農業領域。
和機場行李檢查儀、醫院磁共振成像 (MRI)一樣,事實上,放射線技術早已深入人們的生活。
很多全球大型製藥公司使用放射光加速器技術觀察納米大小的物質結構,輔助研發新藥;在考古學中,放射線技術經常被用於保存文物、測定文物年代等多種用途;韓國第一位太空人李素妍在太空食用的泡菜也是使用放射線食品工程學複合技術進行滅菌後的產品。
韓國科學技術部相關人士表示,「將集中力量研發高功能放射性醫藥產品、新一代電氣電子材料、生物融複合材料等八大具有潛力的技術群」。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