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虹吸效應」推波助瀾,全市場交易制度儘快統一呼聲高

2020-12-06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導

近日,證監會表示已對天山生物(300313.SZ)等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調查。這節前利落的監管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創業板20%漲跌幅的調整令深滬主板及中小板的交易量受到巨大影響,創業板「虹吸效應」給市場帶來衝擊和思考。

9月27日, 由《華夏時報》主辦的「局部20%漲跌幅對全市場的影響、改革建議及投資策略應對」投資沙龍召開,幾十名來自券商、基金、投資界的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交流,剖析市場影響,展望發展趨勢,提出應對策略,為制度改革建言獻策。

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在沙龍上指出,中國市場是一個散戶市場,要正視這個特徵。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講,應該儘快推動全市場實行註冊制。

與會嘉賓中的激進派一致認為,應儘快完善A股的交易制度,統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交易制度,可選擇在中小板試點註冊制,出臺T+0等與國際化接軌的交易制度。應堅定推進改革,完善基礎制度,加大懲處力度。

同時,加大投資者風險教育,讓他們持續修煉內功,覺得不是進來股市就能賺錢,而是有很大風險的,並且只有去享受長期穩定收益,才能讓自己的財富穩定增值。

當然,穩健派則表示,應該給予新制度更多的包容,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推出一個東西讓它運行一段時間看看,有問題的時候不斷地進行修正,這樣的話對於整個市場才是一件好事。正所謂「讓子彈飛一會」。

短期波動不可避免

20%漲跌幅制度在創業板實施後,掀起軒然大波。以天山生物為代表的創業板的妖股,興風作浪不亦樂乎。從8月下旬開始,天山生物股價連續暴漲,累計漲幅一度接近5倍,被稱為創業板改革後的「第一妖股」。

9月21日,證監會稱已對天山生物等股票異常交易行為立案調查。此前,深交所已按規定對天山生物、豫金剛石、長方集團3隻股票的交易情況進行全面核查,並將相關異常交易線索上報證監會,證監會稽查部門已分別對3隻股票存在異常交易的相關帳戶正式立案調查。

《華夏時報》副總編輯陳鋒在會上指出,受20%漲跌幅制度影響,市場正在發生著變化。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860家創業板企業,過去4周總成交額為5.5萬億元,較之前4周的4萬億元增長了1.5萬億元,同比上升36.7%。970家中小板企業,過去4周總成交額為3.57萬億元,較之前4周的5.28萬億元同比下降32.3%。

在他看來,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創業板,於是造成創業板暴漲暴跌的現象,同時對大盤股也存在較大影響。小盤股或許有重組等機會,但大盤股卻不一定有。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如果缺少概念或業績預期,有的大盤股可能會被資金冷落。

中銀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永健在發言時表示,創業板註冊制下漲跌幅擴大到20%,避不開的一個背景是國內是散戶市場。事實上,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在市場上的劣勢依然較大,主要包括信息不對稱、資金規模、投資理念上短期追逐高收益等三方面。

王永健認為,漲跌幅放開之後,短期市場波動加大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在於之前的10%漲跌停限制,給了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一個冷靜期。漲跌幅放開後,相關信息帶來的衝擊,在市場裡被放大了。不過,中長期而言,市場波動率可能會降低。在經歷了不好的持股體驗後,機構投資者會更加注重他們自己或者是市場上研究比較深的股票,而個人投資者可能會改變入市的方式。

雲一資產董事長張子華作為買方機構在會上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創業板註冊制自8月實行後,諸多機構看空,產生了悲觀的情緒,這僅是時間節點問題。創業板註冊制推出的時間節點在8月,當時創業板已經從年初漲到今年最高的2896點,漲幅超過60%,指數成份股基本實現了漲幅翻倍。在此背景下,變更交易制度,造成市場出現炒低價股、資金虹吸和板塊快速輪動都是正常現象,本質上也是輪動進入後期的標誌,這是市場的規律。

改革勢在必行

水皮建議,未來可以取消漲跌停限制和實行T+0,只有這樣才算是跟國際接軌。現在QFII、RQFII進一步放開限制,北上資金也進一步加大中國股票的配置,都需要交易制度跟國際接軌,這是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如果還要漸進式改革做試點,是不是可以在藍籌股上先行先試,有效激活這些嚴重低估的金融資產。比如說T+0,現在來看T+0更符合市場穩定的標準和預期,可以管控。水皮認為,T+0應該儘快出臺,因為股指期貨是T+0,如果T+0要做試點,建議在金融藍籌股板塊,至少在滬深300這種指數權重股上放開,可能對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的氛圍有一定的好處。

在陳鋒看來,現在市場走得很糾結,如今市場上有一種情緒,希望政策層面出臺利好政策,比如T+0、降低印花稅。當然樂見這些政策出臺,但光靠政策的A股或許走不長遠。更要從長牛的美國市場學習先進的經驗,從完善基礎制度開始,踏踏實實向上走,改變牛短熊長的問題。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中國市場學會學術委員付立春在沙龍上建議,應加速提前推行註冊制。 第一,在現有的監管環境下,在所有市場加快落實建制度、不幹預和零容忍。第二,加快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專業化。

付立春認為,可以在主板以及其他的板塊逐步推進,比如說中小板可以嘗試去推進試點註冊制。按照現在的路徑,與科創板和創業板最接近的是中小板,可以嘗試逐步推進。

另外,讓既有的試點註冊制內容更新或者是深化,創業板中的一些更靈活、更市場化的試點成功的內容,可以推廣到其他的板塊。比如說在中小板、新三板精選層是可以推進試點註冊制的。

央廣經濟之聲《交易實況》欄目主持人梓量在會上表示,直接取消漲跌停限制並推出T+0制度,恐怕仍難以避免天山生物這類「妖股」的出現,應該在市場進一步增加做空機制。

梓量認為,其接觸到的很多投資人,在尋找能夠炒作的標的時,首先一個要求就是不能有融券,因為能夠融券的股票會讓做莊的人增加更多成本。事實上,融券緩解了短期市場高波動的影響。「有了相對做空機制的時候,多頭就不能肆無忌憚的在短期內拿到足夠籌碼。」

北京鼎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棟則認為,逐步穩健地跟國際接軌,逐步穩健地放開T+0,放開20%漲跌幅的限制。然後在這個維度上花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更大的資源配置,完善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涉及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幾個「必」要落到實處,不能選擇性執法。

投資者急需修煉內功

在投資沙龍近3個小時的討論中,面對加速推行註冊制,儘快統一市場的激進建議,仍有一些專家持穩健的態度。

粵開證券債務融資部副總裁劉廣鈺指出,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即使是在主板這樣嚴監管的情況下,依然還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業務造假。註冊制之後散戶怎麼去分辨這個公司真的好壞?」

劉廣鈺建議,監管力度應繼續加大,例如在信息披露的要求方面進一步深化。同時,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業務造假要進行更深刻的懲罰,讓他們不敢有造假的想法。

遠見未來創始人趙鑫認為,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無論是歐美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存在制度落後市場的情況。制度總是趕不上市場,總是滯後的。制度並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很多制度都是推得慢了,現在是慢慢推。「監管層已經做了很多保護投資者的措施,投資者是不是也要自我保護。」

日照港原副總、董秘餘慧芳在發言時表示,投資者非常關注20%、10%的漲跌幅問題。從上市公司角度看,原來並不把市值、股價當做公司的管理戰略,更重視生產經營和公司長期發展方向,並據此排兵布陣。受現在20%漲跌幅和退市制度影響,上市公司很容易觸及退市的標線,面臨退市威脅,這將促使上市公司去做市值管理或者做維持股價的工作。她的一個建議是,退市制度是否也應該進行調整。

「從未來長遠方向上來說,我們希望改進、提升、優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生態、投資文化。」餘慧芳如是說,「從投資者角度而言,不管研究基本面還是研究技術面,不同偏好的投資者應該從偏好的角度上形成自己的投資心態、投資理念、投資技巧和技術。」

她同時呼籲,新《證券法》實施以後,應發揮好集體訴訟制度的作用。已經查處的違法違規案件,從立案到核查再到出階段性結果,應及時公之於眾,這為引導市場和進一步規範有導向作用。

可以看到,未來A股與國際接軌之後,資產配置的地位會凸顯,需要股票、期貨、期權等跨品類、跨工具的共同配置,而不是只集中在買股票。張子華建議,A股的投資人保持持續學習的精神,對於未來的資本市場投資,要放到更高的資產配置角度來制定策略,不能僅僅集中在股票方面。

海島資產董事長張銳則坦言,目前股市裡散戶佔比很高,作為一位私募從業人士,希望可以推出更多專業化的衍生產品,讓散戶有更多、更專業的選擇。同時希望管理層能夠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向持牌正規私募機構提供更多宣傳、推廣的渠道。否則會給不合規的行為留下大量空間興風作浪,幹擾市場。

此外,還有一些參與沙龍的市場人士表示,創業板改革整體來說叫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註冊制是一個核心,並不是全部。要放開漲跌幅,實現T+0,這種制度設計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

在他們看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監管在推這個政策的時候,也在強調是新的設計,會出現不少新問題,可能需要時間去消化或者磨合。創業板改革剛剛實行一個多月,最後出現的問題到底會怎麼演變,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拉平總體的判斷。

「創業板跟科創板不同的是,科創板完全是增量的改革,創業板則是從增量到存量。這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沒有過的現象,這個更需要用時間評估它。但是,改肯定是比不改好的,要用前進的眼光看問題,方向肯定是好的,肯定是對的。」一位來自上海的市場人士如是說。

該人士指出,變化永遠存在,從投資者自身的角度來說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從機構的角度要進行專業化的資產配置思路。現在市場改革比較多,廣度和深度都在拓展,容量也在不斷地擴大。新制度的推出,對以往投資炒作的手法提出一些挑戰,而新產品的出臺更對投資者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焦點

  • 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原標題: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年初以來,國家出臺了包括降低個人按揭貸款首付成數,提高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降低住房交易契稅和營業稅等多項政策,積極推動全國房地產庫存消化。   在當前全國樓市分化大環境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火熱,放大樓市資金「虹吸效應」,即全國房地產開發、購房資金加速向熱點城市集中,普遍出現地價高出房價現象,地價上漲帶動房價不斷走高。2015年,深圳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上漲46.8%。
  • 金融股獨漲 A股再現虹吸效應
    中證網訊(本報記者 張怡)周三,受到A股被納入MSCI的利好消息刺激,A股市場主要指數高開,白馬股重新獲得資金青睞,周四上午這種情形延續,創業板中午收盤時微跌。但是午後其他板塊逐步回落,尾盤跳水,僅有金融板塊仍然維繫紅盤狀態。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為什麼金龍魚這樣的成熟企業能上創業板?
    有意思的是,股票交易卡單現象容易在行情火爆時出現,但這次略有不同,因為很多投資者反映最多的是「我的金龍魚(51.09 -8.77%,診股)怎麼賣不掉?」。周四深交所的短暫宕機與巨無霸新股金龍魚上市交易或有密切關係。此前,新股上市都是有漲幅限制的,但註冊制改革以後實施的是新交易制度,上市前5個交易日都沒有漲跌幅限制。
  • 一文看懂交易規則 會上演28星宿奇蹟OR重演墨菲定律?
    兩大板塊的不設漲跌幅限制天數均為5天,之後漲跌幅限制均為20%,同時,創業板的臨時停牌機制與交易時間均向科創板靠齊;盤中臨時停牌機制設置30%、60%兩檔停牌指標,各停牌10分鐘;每個交易日的15:05至15:30為盤後定價交易時間。 創業板VS科創板區別有哪些?
  • 虹吸效應
    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虹吸效應】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
  • 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 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春季躁動「虹吸效應」明顯,言大牛市開啟為時尚早。市場持續上漲,但整體仍呈現為存量資金下「虹吸效應」,並未顯著表現出「熱度擴散」狀態。  1、金融地產現「虹吸效應」,關注兩大抉擇時點  春季躁動「虹吸效應」明顯,言大牛市開啟為時尚早。市場持續上漲,但整體仍呈現為存量資金下「虹吸效應」,並未顯著表現出「熱度擴散」狀態。
  • 東北證券:科創板落地對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大於資金虹吸效應
    東北證券發文稱,科創板的落地對於現有成長板塊的共振效應會明顯大於資金的虹吸效應,2009年創業板落地後,對中小板不論是股價還是成交額
  • 創業板退市制度還是姓「創」好 應避免作繭自縛
    好像離開了這個「嚴」字,創業板退市制度就上不得臺面,沒有了一個交代。這其實使得創業板退市制度一開始就進入了作繭自縛的誤區。  其實,在海外創業板市場上,退市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場行為,其退市率也明顯高於主板市場。大多數的退市制度都和上市標準相一致。
  • 內外資金形成虹吸效應 A股市場資金流向正在改變
    今年來,隨著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資管團隊業績持續向好,相關產品對場內外資金的吸引力正在形成強烈的「虹吸」效應,並正在改變A股市場的資金流向、價值取向和投資者結構。價值投資風潮正在中國股市興起。上證報記者獲悉,東方紅睿豐在9月19日三年封閉期滿打開申購後,獲得了場外資金追捧。
  • 高強度密集融資—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需要快馬加鞭
    3、制度建設取得的進展在融資方面,去年2月,再融資新規發布;3月1日,2019年出臺的《證券法》正式落地實施;7月,新三板精選層正式開市,新三板綜合改革全面落地,同時科創板再融資制度開始實行;8月,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同時證監會發布《欺詐發行上市股票責令回購實施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註冊制下的IPO、再融資、併購重組環節中,具有欺詐行為的發行人將被責令回購證券(
  • 2016新三板市場發展報告發布:整體盈利能力比創業板更好
    《報告》顯示,從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的絕對值上看,新三板企業仍與創業板企業有較大差距。但從淨資產收益率上來看,創業板的淨資產收益率為8.62%,而新三板整體淨資產收益率為10.87%,其中協議板塊9.83%,做市板塊為14.72%。整體而言,新三板淨資產收益率比創業板要高,整體盈利能力更好。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然而,在前幾日我市召開的「兩會」期間,無論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政府官員,都在熱議高鐵開通而由此帶來的「虹吸效應」 。  「虹吸效應」原本是一個物理現象,指的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將高端水位的水,通過一根或多根裝滿水的管子,利用壓力差,將水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低水位的一邊。
  • 全球外匯交易是統一的市場嗎?
    對於剛剛接觸外匯,處於學習階段的投資者來說,有很多細節問題搞不明白,例如:全球外匯交易是統一的中央市場嗎;各個外匯市場能共享報價嗎?外匯交易是全球的市場是沒錯的,但是這個市場是個無形的,由龐大的電子網絡連接各個參與者形成的一個世界市場,沒有交易所領導,沒有各種T+1制度、不會不準做空、不會設置漲跌停板。外匯市場是個大綜合市場(主要做市商、各個國家的央行)、較小機構(其他銀行、投行、金融機構)、散戶(資金量大-些的機構、個人)構成的一個龐大的生態網絡。
  • 由李子柒視頻看品牌虹吸效應,泡菜品牌賽道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泡菜這種食物並非哪個國家的專利,也不會隨著誰喊「是我們的」被打上國籍,但若把泡菜視作一個國際品牌,這一次次的歸屬爭端和韓國網友的「理直氣壯」,恰恰是在提醒擁有泡菜文化的各國——警惕品牌虹吸效應。虹吸效應虹吸效應,原本指壓強引起的的一個物理現象。它可以延伸為某一事物因強大吸引力造成資源、關注度的集中化,進而導致周邊或類似事物的利益受損。
  • 城市向東——從「蝴蝶效應」到「虹吸效應」——「城市向東」系列...
    市場與產業雲集東城區「虹吸效應」日漸彰顯資本的本質是趨利的,這不完全是自私的問題,它關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能力。為了吸引和培植產業,我國的開發區,具有與眾不同的傾斜政策。政府在提供土地,徵繳稅收、政府預算等方面,具有一系列政策扶持,從而產生了資本「虹吸效應」。深圳如此,義烏如此,嶽陽經開區也是如此。
  • 國務院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發布)     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八十六次會議原則通過了《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和進一步開展計量工作的報告》和《統一公制計量單位中文名稱方案》,現在發布命令如下:     一、國際公制(即米突制,簡稱公制)是一種以十進十退為特點的計量制度,使用簡便,已經為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
  • 美聯儲議息在即 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在美聯儲正式開會前,美國市場對全球資金的虹吸效應似乎已經顯現。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在今年表現普遍黯淡的全球市場,美股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奇觀。自川普11月8日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主要股指連創新高,美國股市的市值也越來越大。這股勢頭被市場稱為「川普行情」。上周五,紐約三大股指再次飆漲至紀錄高位,前期跑輸的板塊崛起。與此同時,來自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的數據顯示,美國股基以及和川普政策相關的行業基金連續吸引到大量資金湧入。
  •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制度基礎
    這為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進一步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下堅實制度基礎。 高質量發展要有高標準市場體系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改革的基本問題之一,就是圍繞市場化改革方向,不斷加快建設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看2021丨田軒:註冊制下準入制度本質是將最終決定權還給市場
    通過科創板、創業板先期試點,註冊制改革已取得成效,那麼,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是否已具備?註冊制下,準入制度的公平標準是什麼?監管明確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在相關制度建設方面有何建議?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 他表示,註冊制下,公平的準入標準是將最終決定權交還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