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開始抬頭 距離失控僅剩幾個月時間了?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金十數據

通脹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擔心的一個問題,周一晚間,新債王岡拉克表示,美國5、6月份的CPI將達到3%,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話,通脹將真正改變遊戲規則。

Seekingalpha分析師Jason Tillberg在周末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通脹很可能會飆升至3%。

兩個因素或導致通脹飆升

Jason Tillberg指出,在美國債務大幅攀升的情況下,通脹其實早該上升。2020年,債務總額大幅增加(如下圖所示),去年二、三季度同比增速超過9%,然而,通貨膨脹卻仍然非常溫和。

他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使美國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保持了低通脹。一方面,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在同期下跌,美元在2020年春季和夏季同比走強。

他還指出,今年美國通脹是否能起來,也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美元是否還會繼續疲軟;另一方則是大宗商品價格是否還會繼續上漲。

Jason Tillberg回顧了過去幾十年的通脹表現,他發現,通脹的起伏跟美元和生產投入成本(原材料價格)息息相關。

藍線代表人均債務增長,而紅線是通脹率

如上圖所示,上世紀70年代是高通脹的十年,美元走軟加上油價飆升,導致投入成本上升,但生產率幾乎沒有提高。在那十年裡,美國的貨幣債務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都很高。

到了20世紀80年代前5年,美元匯率飆升,油價暴跌,再加上較低的稅收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5年,隨著美元走軟,貨幣增長下降,通貨膨脹率上升。

在20世紀90年代,技術生產率的巨大提高和持續有利的全球化趨勢,導致美國進口的商品價格便宜得多,美元也在走強。總體而言,在20世紀80和90年代,美國的債務增長率很高,通貨膨脹率很低,這是改善生活水平非常有利的條件。

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為廉價的服裝,電子產品和汽車零件進口打開了閘門。美元在之後的十年中走弱,但廉價進口商品的通貨緊縮將抵消美元走軟的通貨膨脹力。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通貨膨脹加劇。但房地產信貸危機使債務增長中斷,抑制了貨幣通脹。

2010年之後,美元仍然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高通脹和低債務增長。到2014年,美元開始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從而導致通貨膨脹率降低,債務也再次增長。

Jason Tillberg指出,如今,美元正在走軟,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從歷史經驗來看,這正好滿足了通脹抬升的兩個最關鍵因素。他認為,從2021年春季開始,美國將面臨來自大宗商品價格逐漸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美元走弱也將加劇通脹壓力。

大宗商品價格近期雖然有所回調,但資金仍看好這類資產。上周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原材料未平倉頭寸估計大增57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約為一年來的最高水平。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吸引資金流入約22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600億美元。能源、農產品和基本金屬漲幅居前。

高盛在周一也表示,由於石油市場緊俏,它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夏天將達到65美元/桶。

大摩:距離通脹失控僅剩幾個月的時間

華爾街大投行摩根史坦利也認為通脹很快就將失控。大摩全球經濟主管Chetan Ahya預期,全球經濟將開始呈現V型復甦,衰退時期投放的流動性將改變通脹的動態表現。去年,市場普遍低估了經濟增長的反彈,高估了疫情對通脹的抑制作用。而在今年,市場卻低估了經濟增長和通脹的上升空間。

Chetan Ahya還表示,由於評估得出的5年/5年期通脹互換利率和5年期盈虧平衡通脹分別達到2年來的最高水平,距離通脹失控可能僅剩幾個月時間。他還從五個方面解釋為何通脹即將失控:

首先,Chetan Ahya認為,私營部門的風險偏好在受到打擊後已經回升,新冠疫情是一種外源性衝擊。政策制定者不受道德風險擔憂的束縛,毫不猶豫地承保家庭和企業收入損失,救助力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雖然失業使美國家庭損失了3300億美元的工資收入,但他們已經獲得了總計1萬億美元的財政支持,隨著第二輪財政刺激計劃的實施,這一數字還將上升。大約1.4萬億美元的過剩儲蓄將為被壓抑的需求提供復甦動力,從而在經濟體完全重新開放後推動經濟的大幅反彈。

大摩預測2021年美國的GDP增長率為5.9%,比預期高出整整2個百分點。隨著民主黨控制參議院,出臺進一步財政刺激措施的希望有所增加,該投行預計美國政府近期將追加1萬億美元用於新冠肺炎援助,2021年晚些時候將出臺進一步的醫療/基礎設施支出計劃,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復甦前景更強勁。

其次,大摩認為,失業造成的損失誇大了經濟損失,就像大摩對增長的預期一樣,其對失業率的預測比普遍看法更為樂觀。就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約78%的失業發生在那些對疫情比較敏感行業,一旦經濟全面恢復開放,這些行業將迅速反彈。

此外,2020年2月至4月68%的失業人口來自低收入階層,儘管需要針對低收入家庭的額外政策支持,但人們不應誇大其對總體增長的影響。

第三,政策制定者正試圖讓經濟過熱,目的是恢復到疫情前的失業率。然而,加速的經濟結構調整將意味著失業工人需要時間進行再培訓才能重新上崗。隨著這一過程的展開,勞動力市場可能會比整體失業率所暗示的更早趨緊。儘管2008年經濟衰退後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但當時的復甦更為緩慢,這給了企業和勞動力市場充足的時間進行調整。

第四,美國政府正在推動政策進一步向低收入階層轉移,以減輕工資份額下降和收入不平等加劇的影響。經濟衰退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加劇了先前存在的不平等問題,加大了決策者採取行動的動力。

最後,美聯儲承諾其2%年平均通脹目標。但共識認為,設定2%年平均通脹目標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另一回事。在之前的周期中,美聯儲早在通脹率持續高於2%之前就收緊了貨幣政策,而這一次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大摩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Ellen Zentner預測,2021年底,美國核心個人消費價格指數(PCE)的年通脹率將為2%,從2022年起將持續超過2%。近期內,美國的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是新冠病毒的再次爆發,這可能會限制經濟活動和通脹壓力。

Zentner表示,在短期之內,投資者們還會看到兩個額外的風險:

首先,通脹可能不像人們預期的那麼溫和。如果通貨膨脹勢頭表明它有可能突破2.5%,人們可能會看到對美聯儲政策的預期出現劇烈波動,隨之而來的是金融市場的波動。

其次,如果供給面比人們想像的更靈活,這可能有助於抑制通脹,但也有加劇資產泡沫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穩定將超過對價格穩定的擔憂。

大摩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如今已有跡象顯示,通脹開始抬頭。作為年度通脹預期的市場指標,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本周自2018年以來首次攀升至2.10%以上。在油價飆升的情況下,它可能還會更高。該指標的突破可能會促使交易員提前押注美聯儲加息,這方面的跡象已經在歐洲美元期貨中顯現。

相關焦點

  • 美國12月CPI未來幾個月或升至3% 美聯儲或因此提前加息
    Bleakley諮詢集團的首席投資官布克瓦(Peter Boockvar)表示:「一旦時間到了3月、4月、5月,你就會開始和2020年同期的情況進行比較,你會看到3%的通貨膨脹。我認為壓力正在累積,這將是2021年市場關注的關鍵點。」
  • 本輪通脹抬頭的原因可能是供給不足
    來源:月風投資筆記讓我們一起慢慢看清這個世界周日不遛娃 - No.33本輪通脹抬頭的原因可能是供給不足《月風投資筆記》(一)——可以發現,過去幾年,M2確實有領漲CPI 12-24個月的指向效應。橙色框內是M2觸底反彈後,CPI在隨後觸底反彈的時間跨度,綠色框內則是M2見頂後,CPI在隨後見頂回落的時間跨度。這也是符合我們的經濟學常識的,貨幣量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才能傳導到實體經濟,最終反映到價格上,也是就經濟學裡的「價格粘性」和「蛛網模型效應」理論(太學術了就不展開了)。
  • 美國12月CPI或不會漲太多,但未來幾個月能升至3%!美聯儲或因此提前...
    Bleakley諮詢集團的首席投資官布克瓦(Peter Boockvar)表示:「一旦時間到了3月、4月、5月,你就會開始和2020年同期的情況進行比較,你會看到3%的通貨膨脹。我認為壓力正在累積,這將是2021年市場關注的關鍵點。」通脹不利於美股,且可能促使美聯儲提前加息不斷上升的利率已經給一些大型科技股和成長型股票帶來了寒意,因此美股可能對通脹的任何抬頭都很敏感。
  • 唐山一大貨車失控與多車相撞後爆炸起火,車頭被燒僅剩框架
    唐山一大貨車失控與多車相撞後爆炸起火,車頭被燒僅剩框架不管是行人還是在馬路上面行駛的車輛,在路上的時候一定要與大貨車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知道大貨車是存在一定盲區的,所以一旦其他行人或者是車輛在進入到大貨車的盲區中之後,後果是難以想像的,當然如果大貨車提前發現有其他車輛或者是行人之後,肯定也會及時進行躲避,以免事故的發生,就在今天,在河北唐山就有一輛大貨車疑似想要躲避行人發生了車禍事故
  •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準考證列印入口:距離2020國考筆試僅剩三天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準考證列印入口:距離2020國考筆試僅剩三天時間!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準考證列印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準考證列印入口,國考,國考考試時間,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列印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宏觀經濟專題:2021年國內溫和通脹的微觀基礎
    受非洲豬瘟對生豬供給衝擊,2018年8 月開始豬價持續上漲,對CPI 同比的拉動貢獻一度超100%;隨著供給回升,豬價進入下行周期,拖累CPI 持續回落。新冠肺炎疫情對居民收入和線下消費等衝擊,導致核心CPI 大幅回落至0.5%、創有公開數據以來新低,加速CPI 回落。
  •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明年中國的通縮和通脹都是相對溫和可控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平穩,而央行貨幣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脹。通脹風險大於通縮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關於物價形勢是通縮還是通脹的分歧較大,分歧的原因在於選取的指標差異、分析的時間長短差異,本質上是對經濟形勢和通脹理念認知的分歧。
  • 2020年龍抬頭時間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龍抬頭什麼意思含義寓意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那你知道2020年龍抬頭是什麼時候?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一、2020年龍抬頭時間  2020年龍抬頭節氣時間在2月24號。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 從近年四次大洪災看這次洪水對通脹的影響:最低點或提前至7月
    今年大概率也是如此,6月26日的壽光蔬菜價格也跌至2010年末以來的最低值62.8,較5月末下降22%。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降雨初期有利於蔬菜的生長,農戶有可能會提前並加速收割以減輕洪災帶來的損失,鮮菜價格反而顯示下跌。洪水爆發的中期生產受阻,後期由於需要時間重新疏通受損地塊的排水溝,修補完善排灌設施,並進行翻耕清理,並且洪水過後的初期病蟲害較多,導致產量下降、價格上升。
  • 二季度經濟述評:謹防輸入型通脹帶來「疊峰效應」
    輸入型通脹成我國物價高漲推手  席捲全球的通脹成因複雜,既有貨幣發行過度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動的因素,印鈔機現象和輸入型通貨膨脹並行。  在原油、礦石價格等輸入性通脹因素的推動下,我國上遊產品價格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開始攀升,包括工業品出廠價、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都有所擴大,生產領域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傳導的壓力在顯著加大。今年以來,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創3年來新高,1-6月分別上漲6.1%、6.6%、8%、8.1%、8.2%和8.8%。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原標題: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今年8月,美聯
  • 張啟迪:未來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啟迪摘 要:本文對未來全球經濟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從短期來看物價走勢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符合預期,疫情過後通脹可能出現階段性回升。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長於預期,則疫情結束前通縮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疫情結束後通脹壓力將大幅上升。從中長期來看,雖然全球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大於通脹壓力,但仍然存在高通脹的可能性。如果全球宏觀槓桿率大幅上升,或者是大規模財政赤字貨幣化,亦或者是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都可能導致通脹持續上行,進而出現高通脹。
  • 太陽還有50億年壽命,為何距離「毀滅」地球,卻僅剩10億年時間?
    導語:太陽還有50億年壽命,為何距離「毀滅」地球,卻僅剩10億年時間?如今,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剛好合適,這樣地球既能感受到溫暖,又不會感覺太熱。對於地球來說,太陽是不可或缺的。
  • 「末日時鐘」被撥快30秒 距離末日僅剩2分鐘
    2018年1月25上午,原子科學家公報將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調到了接近午夜的時間,警告世界說,2018年將會是一場災難。科學家們指出,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以及對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導致末日時鐘再度撥快30秒,距世界末日僅剩2分鐘。
  • 霍金——超越時間的人
    21歲那年,霍金正在牛津大學攻讀最後一學年的課程,開始發現自己的行動越來越笨拙,時常無緣無故摔倒,後被確診患有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也就是漸凍症。根據「漸凍人協會」數據統計,一般漸凍症患者發病後存活時間平均為2~5年,能撐過20年的機率則不到5%。但是霍金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個病症博弈,將人生拉長了半個世紀。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導語今年8月,美聯儲對貨幣政策執行框架進行重大調整,將2%通脹目標調整為2%平均通脹目標,引發關注。有觀點認為,在資產負債表衰退階段,通脹目標制基本上無用,甚至還會製造資產泡沫。從邏輯上來說,有三處可能出現差錯:一是貨幣概念和範疇可能變了;二是從貨幣到通脹的映射關係出問題了;三是通脹的概念、範疇和度量出了問題。前兩種問題已有一些學術討論,在此討論一下第三種問題。這是一個較少受到關注的議題:當前低通脹率本身是否存在概念上和度量上的疑問?是否如多數人估測的通脹未來將會長時間維持低位,它涉及到我們應對低通脹的對策有沒有問題?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傳統的通脹度量會面臨幾個方面的不足和挑戰:較少包含資產價格會帶來失真,特別是長周期比較的失真;以什麼收入作為計算通脹的支出籃子;勞動付出的度量如何影響通脹的感知;基準、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參照系。當前不少國家的貨幣政策面臨著不能有效達到通脹目標的問題。需要明確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如何對目標進行測度。
  • 距離颶風季結束還有兩個半月 命名清單僅剩一個名字
    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了大西洋盆地上空的5個熱帶氣旋的警報,這與1971年9月的記錄持平。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繼「薩莉」之後被命名的「泰迪」和「薇姬」是目前擾動大西洋的第19個和第20個熱帶風暴。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供使用。
  • 距離僅剩1300萬千米!帶著礦石的飛船在追逐地球,即將變軌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外太空中不再只有冰冷的小天體,還有多個先進人造物,飛行在日光層之外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圍繞木星旋轉的朱諾號,根據日本JAXA網站數據顯示,正在歸途中的隼鳥2號飛船正在追逐地球,截至10月30
  • 188億公裡之外,失控7個月的旅行者2號給地球發來信息:你好
    平均每176年,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就會排成一條線,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從地球上發射一個探測器,它就能夠連續地利用太陽系的四大巨行星的「引力彈弓」,從而飛得更快,也飛得更遠。時至今日,旅行者1號地球的距離已經高達226億公裡,成為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而旅行者2號也遠在188億公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