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知祖宗、知曉自己、方知來去
(1)河洛古國與河圖洛書的相互印證
近日欣聞河洛古國於河南鞏義重現天日,這對於一個專注研究河圖洛書源頭思想近二十年的民間草根來說真是特大喜訊。
近二十年來,草根常想:在世界遠古文明中,埃及有金字塔佐證、蘇美爾有楔形文字佐證等,那中華古文明拿什麼來佐證呢?河圖洛書這兩個文化圖式雖據傳說出自於那個時代,但畢竟只是二幅數點圖,由於幾千年以來我們自己都講不清、道不明這兩幅圖到底是什麼,那世界其他人又怎會認可呢?雖然幾千年以來河圖洛書始終被尊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頭、河洛文化之濫觴,但我們自己都講不清道不明,因而那也只能關起門來我們自己說說而已。而現在河洛古國的重現天日則可相互印證矣。
(2)河圖洛書與宏偉古蹟佐證的不同性
然而中華古文明亦有自己的不同之處,即5000年以來其民族和社會文化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而其他幾個遠古文明的社會文化與思想系統至當下則只剩歷史記憶。故草根常想:有宏偉古蹟便於觀瞻的文化為什麼實現不了千古相承,而沒有宏偉古蹟可以觀瞻的中華社會反而能實現,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河圖洛書所傳導下的文化思想及其塑造下的民族信仰與他們存在不同的緣故嗎?
故而為了弄清這裡的為什麼,亦為了弄清中華文化千古一脈相承的這「一脈」到底是什麼,雖然人人都會說「一脈相承」,然而這「一脈」到底是什麼我們自己的大多數人還是講不清道不明的,如果講不清道不明我們就無法知曉貫穿在幾千年文化中的思想流是什麼,不知思想流焉能知曉中華文化的精髓與「一脈」之所在?故草根從2000年起就開始了這種充滿疑問的探索之旅。
(3)揭示河圖洛書奧秘的路徑與方法
但要弄清這裡的為什麼和「一脈」是什麼需從河圖洛書捋起,然而河圖洛書這個文化源頭說在幾千年文化中並未「坐實」,若通過以圖釋圖來「坐實」顯然行不通,而通過實證性的考古來「坐實」其可能性亦很小,因縱使我們通過考古考證了繪圖初始人,但若找不到繪圖資料或相關說明資料就仍然無法揭開這兩幅圖的奧秘。打個比方,我們當代人都知曉愛因斯坦的能量公式e=mc2是什麼含義,若幾千年以後其所有資料被毀只剩這個公式為後人所見,縱使後人通過考古知曉是愛因斯坦所建,但由於所有構建說明資料不存,故後人還是揭不開這個公式的奧秘。
當然,河圖洛書與能量公式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性,因河圖洛書在幾千年的文化中始終被尊為「文化思想源頭」,也即是說它是中華哲學的原理圖式,故我們可先弄清貫穿在後期文化中的思想流是什麼,也即先釐清一條江河的中下遊然後溯流而上去求之,若求之所得與後期思想流是相通相連的,且的確能為後期思想流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活水,那求之所得即為真源頭,若求之所得仍講不清道不明、模稜兩可,那說明:要麼我們的知識不足或探求方法仍然存在問題,要麼古人涉嫌偽造。
從後期幾千年的文化思想史中可知,陰陽五行五行思想是這種思想流的核心,也即四季(四時)五行思想貫穿中華文化之始終,且為這個思想流提供基本原理支撐的10天幹、12地支和先後天八卦這四個圖式亦是基於黃道周原理的,同時這四個圖式在中華文化中既是千古未變的亦是無法考源和考證的,也即是說這四個圖式不能自證自己是中華文化思想的源頭,只能自證自己是從不同視角來描述或闡釋黃道周規律的。因而,河圖洛書如果真是這後期思想流的源頭,那麼河圖洛書就只能是黃道規律的模擬描述模型,只有如此其「源頭身份」才能實至名歸,只有如此其才能生出後期的四個千古不變圖式,亦才能為後期思想流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活水。
而黃道關係規律相對於人類及其社會的變動變化而言是千古不變的,故而河圖洛書如果真是這種規律的模擬描述模型,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應用現代天文知識來破譯它和驗證它,若其與黃道關係規律相一致則其「源頭身份」千真萬確矣。
(4)黃道關係規律是中華六個文化圖式的原理內核
對於現代人類而言,黃道規律幾乎是人人皆知的自然基礎知識,若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地球是一個球體,它在圍繞太陽做公轉的同時亦在做自轉運動,晝夜更替是由自轉形成的,四季循環是由公轉形成的,地球上的風雨雷電是由大氣運動形成的等等。當你用這樣的語言在描述一個決定我們生滅的系統規律時,你可能沒有絲毫的敬畏感和緊密的關聯感。至於南北半球的季節為什麼相反且同時成對出現?至於一個偌大球體為什麼必須按固定軌道圍繞太陽公轉?至於一個偌大球體在圍繞太陽旋轉時為什麼不會胡亂翻滾?至於一個偌大球體是什麼力量決定了其必須保持一個固定傾斜身姿圍繞太陽做公轉等等更不在這個簡單語言的表述之內,故亦不在普羅大眾的思考範圍之內。然而正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力量不僅決定了人與環境萬物的生滅演化程序,亦決定了地球甚至整個太陽系的生滅演化程序。當然,這種隱形力量對地球與太陽關係的作用是使它們之間形成相對固定的結構性機制,而這種結構性機制亦是人類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通過四季循環這個現象性規律來昭示的。故而在四季循環這個現象性規律的背後隱臧著地球的演化程序和宇宙的生成作用機制。
而中華文化中的六個黃道關係規律描述圖式不僅僅是對四季循環現象的描述,而是以黃道中為定位點來實現對黃道關係機制的描述,故其闡釋的是黃道關係之理(或律),其用四季現象來解釋或告訴人們這個關係之理的存在及其作用關係的存在。例如,易經八卦圖式,這個圖式用三個線段的不同組合分布在黃道周上,其意在告訴人們:宇宙的生成機制是陰陽二元場的相互作用,所謂「中」是陰陽場相互作用的結合點亦是其作用生成物的顯象處,黃道關係規律的存在亦不例外,黃道周上所分布的二元場作用其組合的不同能直接反映在季節的不同和成物屬性的不同上。通過黃道周的昭示,陰陽二元場相互作用機制被中華文化定義為是宇宙的結構性演化機制,因而這種作用機制在宇宙中是彌布的無處不在的,故而地球上的所有作用無論是滄海桑田變化還是風雨雷電變化等都適用這一機制去解釋,這就是易經及其64卦在中華幾千年文化中被廣泛應用和經久不衰的原因。
二、六個文化圖式的揭秘概覽
(1)作者自述
正是基於上述動因及揭秘思路,作者從2000年起就開始了這種探索之旅,2013年秋放下所有謀生性雜務開始對前期所得的整理與寫作,2018年初全部完成了自以為是的闡釋工作,並將全部內容收錄在樣書《千古哲思耀中華》之中(已完成著作權登記),現樣書改名為《中國文化基本圖式簡論》。當然,由於作者天文知識有限,故書內之闡釋肯定存在不足、不完善或謬誤之處,但它至少可開啟一個不同視角的揭秘與闡釋思路,因六個文化圖式都是基於黃道周原理的闡釋,這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史中是一個無法質疑的文化事實,因而作者特希望有天文知識豐富之人能使之更加完善。
今欣聞河洛古國重現天日,欣喜之情由然而生,一是古蹟之現河洛人文流源之說定矣,二是河圖洛書若得解則文化思想源頭之說亦定矣。人的生命來源於自然運動演化規律,故基於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流變與思想傳化之變基於此可統一矣。由此,作者願將近二十年之心得與世人分享之。
(2)河圖——黃道關係規律的模擬描述模型
(3)洛書、卍字符、幹支、八卦圖解概覽
由於本文字模式不便於圖片瀏覽,故此幾個圖解概覽作者將用圖片集的形式在下一期發布。敬請關注——天地人三才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