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yx Vision的「相干光雷達系統」,據說能規避雷射雷達的劣勢

2020-11-27 車雲網

這家嶄露頭角的以色列公司,剛剛完成了A輪融資,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雷射雷達的挑戰者。

Oryx Vision公司CEO Rani Wellingstein近日表示,他們發明了一種「相干光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增強自動駕駛車輛的深度感知能力。這家嶄露頭角的以色列公司,剛剛完成了A輪融資,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雷射雷達的挑戰者。

Wellingstein介紹稱,傳統的雷射雷達依靠光電感應器來檢測光線,主要是測量光的能量。但是Oryx公司的雷達系統採用了其稱之為「納米天線」的技術來接收電磁波,從而能獲得更多的額外信息。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增大了自動駕駛汽車對外界的感知範圍和靈敏度,使其對周圍的環境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清晰的了解。Oryx天線能夠接收波長為10微米的電磁波,因此能有效穿透煙霧,而且不像雷射雷達那樣會受到強光影響。

Oryx公司的工程師們從六年前就開始著手研製這種能克服雷射雷達缺點的裝置,僅僅是實現可用於成像的穩定可靠的數據陣列的原型系統就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

Wellingstein在一次電話採訪中提到,他們的天線不像目前在先進的自動駕駛車輛上所使用的雷射雷達那麼昂貴,其成像系統的成本與目前手機上使用的攝像頭成本相當,系統使用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光學器件,因此無需轉向控制、旋轉部件以及帶來的光反射過程。

Wellingstein表示,他們的團隊目前只有20人,但是完成融資之後,公司將會招募更多的人才,包括在以色列、矽谷以及德國,或許還會有其它地方,這要根據來自於汽車生產商和作為顛覆者的自動駕駛領域的廠商們的需要。Oryx的目標是那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全自動駕駛汽車而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汽車的ADAS系統。

「很多有野心的競爭者正在退出這個領域,如google和apple公司」 Wellingstein說道,「我們認為在技術方面還不太成熟,自動駕駛的核心是機器視覺和決策,但是目前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鴻溝,需要有一種新的技術、新的傳感器來跨越這個鴻溝。 大多數人還不知道有另外一種技術存在,而這就是我們這在做的。「

相關標籤:
傳感器
翻譯官成長計劃
自動駕駛

相關焦點

  • 還未面世的「相干光雷達系統」用什麼來替代雷射雷達?
    駕駛者需要安全的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們真正需要的也是一種便宜而可靠性強的傳感器來替代雷達和攝像機。   近日,以色列初創公司Oryx Vision也許能提供一種合適的方法。Oryx Vision公司CEO Rani Wellingstein近日表示,他們發明了一種「相干光雷達系統」,該系統能增強自動駕駛車輛的深度感知能力。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雷射雷達根據不同類型可以通過閃光快照(flash)或掃描來提供周圍環境的三維(3D)點雲圖,因此,有望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更快、更好的決策,並改善導航來提高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目前,雷射雷達導航系統一直依賴於被稱為飛行時間(Time-of-flight, ToF)的第一代脈衝技術。
  • 多線雷射雷達與單線雷射雷達有哪些區別?
    多線雷射雷達是指同時發射及接收多束雷射的雷射旋轉測距雷達,市場上目前有4線、8線、16 線、32 線、 64 線和128線之分,多線雷射雷達可以識別物體的高度信息並獲取周圍環境的3D掃描圖,主要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 潮科技|或於ToF「剛正面」,FMCW會是雷射雷達的未來方案?
    夜間ToF雷射雷達工作原理ToF雷射雷達在日間及其它雷射雷達同時工作時的狀況ToF雷射雷達在夜間的運行效果很好,但是在日光明亮的白天,來自太陽的光子會干擾信號,從而在接收信號中產生噪聲。此外,在附近有多個ToF雷射雷達同時工作時,ToF系統可能會由於從其他雷射雷達系統接收到的脈衝幹擾而完全無法工作。
  • 駕駛輔助系統中傳感器與雷達的優劣勢
    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一款黑白圖像傳感器,但能對紅色光線有感知能力,其將用於檢測交通信號燈、前車尾燈。  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近期發布了一款新產品,公司表示新產品利用了鍺化矽晶片技術,是目前行業內集成度最高的系統級駕駛輔助系統晶片。  意法半導體駕駛輔助系統和微控制器部門主管Martin Duncan認為,駕駛輔助系統無論對豪華汽車還是低端汽車來說,都將成為必不可少的配置。
  • 雷射雷達的特點、分類及其發展
    按照不同功能,雷射雷達可分為跟蹤雷達,運動目標指示雷達,流速測量雷達,風剪切探測雷達,目標識別雷達,成像雷達及振動傳感雷達。   雷射雷達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與無線電雷達沒有區別,即由雷達發射系統發送一個信號,經目標反射後被接收系統收集,通過測量反射光的運行時間而確定目標的距離。
  • Photonic Vision推新雷射雷達傳感器 可同時抓獲雷達和視頻數據
    Photonic Vision獲得了Innovate UK的一項Open Competition撥款,該筆資金將用於生產全固態雷射雷達和全景雷射雷達的原型,此兩種雷射雷達都採用了LidarVision探測器。此外,該公司還一直與矽鑄造廠合作製作模型,以生產完全定製的傳感器,滿足汽車OEM客戶的需求。
  • 研究人員開發新的雷達系統 或可取代雷射雷達
    據外媒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電氣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方法提高現有雷達傳感器的成像能力,可以使其準確預測場景中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新系統在夜間和大霧天氣測試時表現良好。
  • 思嵐雷射雷達家族再添新軍 TOF雷達來了
    去年2月,思嵐科技對外發布了第三代雷射掃描測距雷達RPLIDAR A3,基於思嵐科技最新的RPVision 3.0測距引擎,可實現25米範圍的實用化距離探測,每秒16,000的採樣頻率,刷新了三角測距雷達的行業標準。而今年,就在4月17日下午,思嵐科技正式對外發布其最新一代雷射雷達產品——RPLIDAR S1。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從理論上講,它可以提供極高的信號增益,合理地激發人們對既有技術的興趣,但是要使這種雷射雷達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仍然必須解決一些過去就已有定論的「病根」。如果無法解決,那麼聲稱「全新」FMCW雷射雷達能收集到遠距離、小尺寸物體的數據信息並經濟有效地解決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這種說法將被證實是不正確的。
  • 淺析我國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
    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 雷射雷達試驗成功 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是中國電科十四所與南京大學共同研究而成,研究團隊根據大氣層具體情況分析,結合低空大氣減弱的複雜環境,針對性研製探測器,使其更加精準靈敏。
  • 軍用雷射雷達特點、分類及其發展簡述
    目標最初由 L波段跟蹤雷達和X波段成像雷達進行跟蹤。並將這些雷達傳感器取得的數據交給火池雷射雷達,後者成功地獲得了距離約800千米處目標的像。據1991年5 月的《防衛電子學》報導,美國空軍和海軍當時正在研製「先進技術雷射雷達系統(ATLAS)」。該系統擬裝在巡航飛彈上,用CO2雷射和新型紅外雷達將巡 航飛彈引向目標。
  • 雷射雷達類型:TOF雷達VS三角測距雷達
    如今,雷射雷達已被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無人駕駛、AR/VR、3D列印等多個領域,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雷射雷達的類型也存在一定差異,機器人是目前雷射雷達應用最為火熱的領域之一,按照不同的技術路線,可將機器人雷射雷達分為TOF雷射雷達及三角測距雷射雷達兩大類型。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可以說在嚴苛的自動駕駛系統中雷射雷達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傳感器。今天讓我們詳細聊聊雷射雷達LIDAR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 雷射雷達LiDAR的全稱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雷射探測和測距,又稱光學雷達。
  • 全球10大無人機雷射雷達傳感器及用途分析
    僅在幾年前,無人機檢測系統還需要飛行器、大型雷射雷達傳感器和機組人員配合才能完成圖像的捕捉。通過機載雷射雷達傳感器及複雜的軟體,在雲層中快速處理雷射雷達圖像,為使用者提供決策參考。隨著雷射雷達傳感器的快速發展,這種現象已經得到很大改觀。
  • Preciseley將重點發力雷射雷達MEMS振鏡
    本次Preciseley公司展示的主要產品除了應用於光通訊的MEMS 1XN光開關、2X2光開關、MEMS MCS (Multicast Switch)、OXC、MEMS TOF(Tunable Optical Filter),在相干光收發器中起保護和光衰減的MEMS Shutter晶片,也展示了應用於物聯網、智慧城市的近紅外傅立葉微型物質探測器以及用於無人駕駛的車載雷射雷達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雖然毫米波雷達可能不如攝像頭滲透率高,也不如自帶光環的雷射雷達那樣未來感十足,但在自動駕駛領域,毫米波雷達也越來越不可或缺。相比昂貴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無疑更接地氣,更能應對複雜多變的天氣條件,在技術上也較為成熟。 01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實質上就是電磁波,頻率為30-300GHz(波長1-10mm)。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汽車的兩種眼睛,雷射雷達(Lidar)與計算機視覺識別(computer vision 首先我們來看看特斯拉跟雷射雷達還有計算機視覺識別的軼聞。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眼中,雷射雷達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他在2019年4月曾經說過:「雷射雷達和高精度地圖都是自動駕駛中錯誤的解決方案, 只會減慢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速度。如果你只是在限制區域行駛, 那也不能叫做自動駕駛。」
  • 從iPhone12攝像系統說起 淺談車載雷射雷達系統
    使用在iPhone12Pro上,雷射雷達會發出肉眼不可見的雷射束,它的優勢在於可以測量出絕對的深度,這將極大的優化深度圖,賦予圖片更多的細節;同時還能提升自動對焦的速度。而除了手機,目前高階的掃地機器人,你也能找到它的身影。不過對於一個汽車網站來說,再聊下去似乎有些跑題了,其實LiDAR使用在上述領域只能說是大材小用,為汽車進行自動駕駛才是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