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又有多少人能夠挺過5次以上的失敗呢?當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剛開始是滿懷熱情,遇到阻礙後就開始變得灰心喪氣,當接連碰到阻礙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亦或是換個方向重新開始。先前的努力付之東流,時間成本又該怎麼計算?
你可能不敢想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失敗了1600多次,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到底又是什麼讓他如此堅持?
今天說的這位就是「發明大王」愛迪生。19世紀初,已經有化學家發明了電燈,但它只是實驗室的試驗品,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費用昂貴且使用不便。人們還是習慣使用煤油燈。但是,煤油燈的弊端也很明顯,燃燒時間短,需要經常添加煤油,有時候還會引起火災。
愛迪生從這裡發現了商機,他決定改進燈泡,製造出一款既便宜又安全的電燈。
燈泡的發光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電後產生的熱能,隨著溫度升高通過燈絲作用產生光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燈絲的耐熱性,當時的大部分燈絲都不能經受長時間的通電。
如何找到可以耐高溫的燈絲,就成了愛迪生努力的重點。
首先,愛迪生在實驗中發現,空氣會助燃,於是他抽乾了燈泡裡的空氣,經過試驗,燈絲足足堅持了8分鐘才斷裂,歡喜之餘,還是要面對現實,8分鐘根本不夠人們正常使用。
於是,愛迪生繼續找他心目中的耐熱材料,他把他所知道的耐熱材料一一寫下來,總共1600多種。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愛迪生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他開始一個個試驗,當所有材料都被試驗過一次後,他發現白金是裡面耐熱性最好的材料,可以支撐2個小時的發光。但是白金屬於貴金屬,一般的家庭根本無法承受。
如何讓普通人也能輕鬆使用優質的電燈呢?愛迪生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他望著火爐裡的碳火,內心無比煩悶,試驗了1600多次,難道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嗎?他不甘心,煩躁之餘,他扯下了自己的圍巾,放在爐火旁,不一會兒,在高溫的作用下,圍巾著火了,愛迪生嚇了一跳,立馬撲滅了火,同時,他看著燒焦的圍巾,靈光一閃,有了主意。
愛迪生用棉紗在爐火裡烤成焦炭,然後放進燈泡,通電後,燈泡亮了13個小時,後來又經過了細微的改良,發光時間延長到了45個小時。
看似柔軟的棉紗被烤成焦炭後居然比白金還要耐熱。
愛迪生實驗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世界,煤氣股票瘋狂下跌,新的光明時代即將到來。
但是,愛迪生還是不滿足,他相信還有更好的材料。這一次他將目標瞄準植物纖維。愛迪生又測試了600多種植物纖維,最終他找到了竹子,經試驗發現,碳化的竹子可以連續發光1200個小時。從8分鐘到1200小時,足足提高了9000倍。
但是,愛迪生還是不滿足。他心目中的發光時間時間是16000個小時,將近2年。愛迪生繼續做實驗,1906年,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愛迪生找到了他最為滿意的材料——鎢絲。科學家測試,使用鎢絲的燈泡可以發光將近100年,遠遠超過了愛迪生當初的16000個小時。
但是,你又會問了,那為什麼現在的燈泡根本用不了100年呢?那是因為燈泡廠為了自身能夠經營下去,故意讓每個燈泡的壽命在1000個小時以內。不知道愛迪生知道了,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愛迪生可能是我見過的最為執著的一位科學家了,也正是因為他的執著,為人類帶來了永恆的光明;也是因為他的執著,鼓勵著後人努力奮鬥。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沒有重新來過的勇氣,歷史上的偉人都要在千次失敗後才能成功,你多失敗幾次又有何妨呢?
面對未來,滿懷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