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天體結果揭曉!美國宇航局首次公布這顆神秘小行星科學成果!

2020-12-06 遨遊世界科學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任務小組發布了迄今為止探索過的最遠的世界的第一份詳細結果,這是一個行星組成部分,來自柯伊伯帶的物體,名為2014 MU69。

在經過分析新視野號宇宙飛船2019年新年飛越MU69(綽號Ultima Thule)時收集的首批數據後,任務團隊很快發現了一個比預期複雜得多的物體。就在飛越四個月後,該團隊隨即在近日發表了第一次同行評議的科學結果。

這不僅是歷史上對距離地球65億公裡外的物體進行的最遠的探索外,Ultima Thule的飛越也是歷史上太空任務中對保存完好的星子的第一次調查,星子是行星形成時期的一個古老遺蹟。

該研究結果總結的原始數據揭示了該天體的發展、地質和成分。它是一個接觸類雙星,有兩個形狀截然不同的葉瓣。Ultima Thule長約36公裡,由一個大而奇怪的扁平葉(綽號「Ultima」)和一個較小的稍圓一些的葉(綽號「Thule」)連接而成,位於一個綽號「脖子」的連接點上。關於這兩個腦葉是如何形成這種不同尋常的形狀的,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謎,科學家猜測可能與它們在數十億年的天體融合有關。

這些裂片很可能曾經像柯伊伯帶中許多所謂的雙星一樣圍繞彼此旋轉,直到某個過程將它們聚在一起,科學家們已經證明這是一次「溫柔」的合併。而Ultima和Thule坐標軸的對齊表明,在合併之前,兩個葉瓣一定是潮汐鎖定的,這意味著當它們圍繞同一點旋轉時,相同的邊總是面對對方。

正如研究結果顯示,新視野號的研究人員也在研究Ultima Thule上的一系列表面特徵,如亮點和斑塊、山丘和溝壑、以及Ultima Thule上的隕石坑和凹坑。最大的窪地是一個5英裡寬(8公裡寬)的地貌,研究小組給它起了個綽號叫馬裡蘭隕石坑,它很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然而,柯伊伯帶物體上的一些較小的坑可能是由落入地下空間的物質形成的,或者是由於奇異的冰從固體變成氣體並在其位置留下坑洞。

在顏色和組成上,Ultima Thule與在柯伊伯帶發現的許多其他物體相似。它非常紅——甚至比2400公裡寬的冥王星還要紅,新視野號在2015年探索了柯伊伯帶的內邊緣——事實上,它是宇宙飛船造訪過的太陽系外最紅的天體。科學家們在Ultima Thule的表面發現了甲醇、水冰和有機分子存在的證據。Ultima Thule表面的有機分子與之前宇宙飛船探測到的大多數冰冷物體的混合物非常不同。

數據傳輸從飛越開始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夏末。與此同時,「新視野號」繼續對它在遠處經過的其他柯伊伯帶天體(KBOs)進行新的觀測。這些KBOs距離太遠,無法揭示像MU69那樣的發現,但研究小組可以測量物體的亮度等方面。新視野號還在繼續繪製柯伊伯帶帶電粒子輻射和塵埃環境的地圖。

目前新視野號宇宙飛船距離地球66億公裡,運行正常,並以每小時5.3萬公裡的速度加速進入柯伊伯帶深處。

相關焦點

  • 美國已經盯上了:這顆小行星估價為世界經濟總量1萬倍!
    本周,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對這塊罕見的、長達226公裡的「太空巖石」進行了近距離觀察。「16普賽克」位於太陽系木星和火星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距離地球約3.7億公裡,是太陽系主要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之一。
  • 美國已經盯上了:這顆小行星估價為世界經濟總量1萬倍
    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妮巴萊·德·加斯帕利斯(Annibale de Gasparis)於1852年3月17日發現了名為「16普賽克」(16Psyche)的一個小行星。而據澳媒30日報導,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它可能幾乎全部由鐵和鎳組成。本周,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對這塊罕見的、長達226公裡的「太空巖石」進行了近距離觀察。
  • 美國已經盯上了:這顆小行星估價為世界經濟總量1萬倍!
    本周,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對這塊罕見的、長達226公裡的「太空巖石」進行了近距離觀察。「16普賽克」位於太陽系木星和火星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距離地球約3.7億公裡,是太陽系主要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之一。本周《行星科學雜誌》發表的這項新研究,標誌著對「16普賽克」進行了首次紫外觀察。
  • 又有小行星要來撞地球了?美國宇航局公布危險小行星!2020太狠了!
    文/行走天涯 又有小行星要來撞地球了?美國宇航局公布危險小行星!2020太狠了! 還記得6500萬年之前有一顆冒失的小行星衝撞了地球,導致地球上90%以上的生物都滅絕了。甚至連當時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的恐龍都就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
  • 小行星龍宮塵埃送達地球,美國宇航局的天體生物學家準備探測它
    在龍宮(Ryugu)調查人員的團隊中,將是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分析實驗室的科學家。天體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與法醫實驗室解決犯罪問題的類似的尖端儀器。不過,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的科學家並不是解決犯罪問題,而是探尋太空巖石以尋找分子證據,以幫助他們整理早期太陽系的歷史。「我們正在努力做的是更好地了解地球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 到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NASA宣布史上最遠採樣地點!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美宇航局NASA終於要對這顆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下手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也不是開玩笑,日前美國宇航局正式宣布了在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點!要知道,我們距離太陽有一個天文單位,大約149,597,870千米,約為1.5億公裡,而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有近43個天文單位,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最遠的採樣地點,同時這顆小行星本努也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NASA的小行星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REx)於2018年12月3日到達本努,比預先的計劃早了1年。
  • 新視野號創造歷史 飛掠「天涯海角」 實現最遠天體探索
    」探測器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遠天體探索。就在全球慶祝2019年新年之際,NASA的新視野號創造了歷史,它飛掠了距離地球41億英裡(約合66億公裡)的柯伊伯帶神秘天體「天涯海角」。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時的冰凍遺蹟。這是人類探索太陽系歷史上最遠的一次飛掠,也是新視野號第二次執行柯伊伯帶飛掠任務。2015年7月,新視野號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過去十年世界最重要的20個科學發現
    2012年8月,美國宇航局「旅行者1號」探測器穿越了日光層最外層區域,即我們太陽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氣泡。2018年11月,「旅行者2號」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但是星際之路是「雙向道路」,2017年10月,天文學家探測到神秘的「Oumuamua」天體,這是迄今發現首個在其他恆星系統形成並途經太陽系的天體。
  • 過去十年最重要的20個科學發現:探測首個引力波
    2012年8月,美國宇航局「旅行者1號」探測器穿越了日光層最外層區域,即我們太陽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氣泡。2018年11月,「旅行者2號」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但是星際之路是「雙向道路」,2017年10月,天文學家探測到神秘的「Oumuamua」天體,這是迄今發現首個在其他恆星系統形成並途經太陽系的天體。
  • 美國宇航局預測:一顆小行星將在美國總統選舉日前一天飛向地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8月22日(周六)報導,在流行病、內亂和分裂的美國大選季中,美國宇航局(NASA)說,一顆小行星將在美國選舉日之前飛向地球的方向。據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預測,這顆名為2018VP1的天體將於11月2日靠近地球。
  • 美國宇航局公布一項革命性技術,可以同時觀測數百顆恆星和星系
    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公布了一項革命性技術,用於同時研究數百顆恆星和星系,這是一項最初為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創造的新能力。這項技術被稱為下一代微快門陣列(NGMSA),將於10月27日在遠紫外羅蘭圓成像和光譜望遠鏡(Fortis)任務中首次飛行。
  • 首次發現目前在太陽系發現運行速度最快的小行星!
    據探索小組成員說,當時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天體,它的軌道幾乎不偏離金星的軌道,這是一項驚人的觀測。這是人類已知的小行星中繞太陽公轉最短的一年。這塊被稱為2019AQ3的天體,可能是太陽系內部一個巨大且幾乎不為人知的群體的一部分。這是小行星2019 AQ3繞日超快軌道。
  • 小行星圍繞地球,美國宇航局追蹤到一顆足以終結人類文明的大傢伙
    據英國媒體LADbible網12月31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在2020年追蹤到了1400多顆小行星,其中一顆大到足以終結人類文明。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中心將研究距離太陽1.3個天文單位以內的小行星,即距離地球4500萬公裡的小行星。
  • 2019年9月9日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沒事了,神秘失蹤了
    根據歐洲宇航局科學報告指出,預估在今年(2019年)9月9日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已經發生了改變。而這次是針對約七千分之一的概率與地球相撞進行說明,到底還得不得撞?最新的報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根據科學數據顯示,這顆最初預測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名叫「2006 QV89」,該小行星在2006年的時候發現的,從時間上來說,天文學家們進行了13年的跟蹤預估,如今最新給出的這個答案,那就是不得撞了,排除了這個可能。這算是一個好消息,地球又少了一個威脅,沒事了。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捕捉遊戲」之一,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成功觸摸到了小行星貝努(Bennu)。這顆圓錐形的小行星已經在太陽系內旋轉了十億年。如果一切都照計劃進行,該探測器會在短暫的接觸期間鏟取些許物質,然後在幾秒鐘之後離開,帶走珍貴的樣品:可以追溯到太陽系誕生時期的巖石和塵土。   項目團隊知道該探測器在距離目標約6.3釐米的地方著陸在了貝努小行星上,並且已確認採樣成功。
  • 861顆構成危險!ESA宣布:2萬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飛馳而過」
    截至今年4月27日,飛越地球的近地天體總數達到了驚人的2022顆小行星和107顆彗星。這一驚人的數字公布在歐洲空間局2019年5月每月一期的NEO協調中心通訊上。歐洲空間局表示:「截至上月底,neo的總數達到了2萬個。」
  • 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可能在2068年撞擊地球,你準備好了麼?
    不過,最令我們擔憂的系外天體之一仍然是那顆阿波菲斯根據夏威夷大學和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最新研究分析,這顆摩天大樓般的小行星可能會在2068年撞擊地球。2004年,根據最初的觀察結果,它在2029年撞擊地球的機率高達2.4%。
  • NASA排除危險小行星2032年撞地球可能性
    上周末克裡米亞天文臺發現編號為2013 TV135的這顆巨大的小行星。這個國際科學社團已經把該星評定為有史以來最危險的兩顆小行星之一。然而美國宇航局表示,2013 TV135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六萬三千分之一,也就是說,天文學家99.9984%的確信它將會錯過地球軌道。
  • 小行星下周將和地球「擦肩而過」?美國宇航局:可能引起氣候變化
    美國一位著名的陰謀論家,曾預測川普連任之後將會發生世界末日,具體一點說,是會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陰謀論當然不值得相信,但最近美國宇航局卻發現,類似的跡象真的出現了:一顆小行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靠近地球。
  • 美大選跟小行星誰先到?美宇航局:小行星將在11月2日撞擊地球
    如果你認為,2020年不會再有更大的戲劇性事件出現,那就再反思一下吧……8月25日,英國獨立報、美國CNN、美國環境觀察等媒體報導了,來自美國宇航局的消息。NASA剛剛計算了一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這顆危險的的天體將在11月2日,也就是美國大選日的前一天,無限接近我們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