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河南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根據河南當地媒體報導,河南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示,1978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為162.92億元,此後GDP分別於1991年、2005年跨越千億元、萬億元大關,之後又分別於2010年、2013年、2016年邁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三個新臺階,2017年GDP達到4.5萬億元。若按絕對值計算,則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經濟總量增長了275倍。
從河南在全國的位次來看,1978年,河南GDP居全國第9位,從2004年起穩居全國第5位,佔全國的比重由1978年的4.5%提高到2017年的5.4%,經濟大省地位更加鞏固。2017年全省人均GDP達46674元,由全國第28位提升至第19位。
作為農業大省,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1979年~2017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13.0%的速度增長,2017年達18452.06億元,實現了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轉變。
這其中,手機產業的發展是河南工業化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通過打造臨空經濟產業,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實現快速發展。在富士康的帶動下,很多著名智慧型手機品牌往鄭州航空區集聚,推動了鄭州航空港智慧型手機產業園於2014年1月提前投入使用。
到2015年,鄭州航空港區生產的智慧型手機就已經突破了2億部,佔全球智慧型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數據顯示,去年鄭州手機產量達到了2.95億部。
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城鎮化的飛速提升。作為農業大省和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城鎮化目前仍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不過近幾年,隨著產業的發展,當地的城鎮化步伐也不斷加快。
河南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河南省城鎮常住人口4794.86萬人,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50.16%,完成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尤其是2016年末,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原城市群規劃後,河南充分發揮規劃引導作用,逐步構建起以鄭州為核心,鄭汴一體化深度發展,鄭新、鄭許、鄭焦快速融合的「一核四軸四區」空間發展格局,形成以「大樞紐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產業群、產業群帶動城市群」的發展思路。
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鄭州作為河南的單極核心城市,更是人口集聚的重點。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又相對滯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城鎮化滯後也意味著發展潛力很大,目前河南處在高速城鎮化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分析認為,在河南加快城鎮化的過程中,將有大量人口流入鄭州,因此未來鄭州很可能發展成為中心城區達1000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