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起老照片,那山那水,那人那狗無不勾起對故鄉的懷念……
遠山如黛,綿延起伏。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山腰層層梯田如畫,蓊蓊鬱鬱,新禾初穗,仿佛能聞到稻米的清香。山腳下幾畦碧綠菜園,是兒時偷瓜摘豆的樂土。往下有一口老井,終年汩汩冒出的泉水純淨甘甜。再往下,一池碧水清澈見底,各色遊魚歡快活潑。岸邊,柳樹粗大挺拔,柔媚招搖的柳枝隨風婆娑起舞。

不遠處,一處院落掩映在青山碧水間,和諧,自然。幾排瓦屋簡單破舊但古樸大方;一方庭院塵土飛揚卻是兒時的樂園。屋頂上飄著的嫋嫋炊煙,是家的味道。枝頭樹下,蟲吟鳥唱,犬吠雞鳴,是深情的鄉韻。簷前屋後,風過竹林,颯颯作響,是動聽的鄉音……
還有林間出沒尋蟲覓食的土雞,縱情奔跑不知疲倦的黃狗,安坐門前眯眼小憩的奶奶,午飯時高聲呼喚的母親,南隴上揮汗如雨父親,父親不遠處天真爛漫的兩兄弟……

一草一木總關情,儘管已經離鄉多年,安家異地,面對五彩繽紛的現代世界,卻總情不自禁落回味兒時清貧的生活,感覺那時的快樂才是無與倫比的。如今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原來漂泊天涯的遊子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最牽掛的還是最初的根。時光匆匆,想要昨日重現已不可能。慈祥的奶奶過世多年。兒時的玩伴大黃也壽終正寢。曾經形影不離的兄弟天各一方。小時候山嶽般般高大的父母也搬離老屋,垂垂老矣。唯一不變的是每次打電話,對已過了而立之年的我的無微不至的關心。養兒方知父母恩,在照顧幼子時,更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如今卻終年奔波,難得回家。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每次面對他們已經彎曲的脊梁,蒼老的面容,悽涼酸楚,五味雜陳。
人的一生,最開始與母親水乳交融,然後從母體分離呱呱墜地。一歲前時刻需要父母溫暖的懷抱,然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直到步入學堂,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最終步入社會。這是一個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它不僅是距離上的漸行漸遠,更是心理精神上的疏離。
雖然這種疏離是適應社會生活,實現個人獨立的需要,實際上也是一種對親情的殘酷剝奪。於是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了,陪父母越來越少了,打電話寥寥幾句,發信息惜字如金,甚至長年累月不肯互通消息。我們可以奢侈地睡懶覺、打遊戲、看電視、逛街遊樂,寂寞無聊時和不相干的人不計時間成本的煲電話粥,唯獨對自己的父母惜時如金。我們找諸如工作累、沒時間、話不投機、思想代溝、父母理解等種種理由開脫自己。唯獨忘卻了父母當年是怎樣的苦心孤詣含辛茹苦。
曾經他們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卻甘願為了孩子嘔心瀝血辛勞半生!他們期待用青春汗水換來雛鷹的展翅翱翔。現在,雛鷹們飛上藍天,他們卻心血耗盡,弱了,老了。然而雛鷹們只顧一直往前,全然忘卻身後年老體衰形容枯槁的老人。

當我們歷經風雨身心疲憊時才發現。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得失的純粹的愛。不管社會是如何的功利冷酷,家是永遠的港灣。不管遭受多少冷遇打擊,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賴。所以,有什麼理由不去感恩父母呢?他們給予我生命,給我堅實而溫馨的避風港,成為我棲息的地方。他們是我安全而溫暖的靠山,累了的時候在上面躺一躺,就會讓我精神百倍。他們是我熾熱而明亮的太陽,那耀眼的光芒驅走了我心中的寒冷和陰霾。

父母已不再年輕,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人亦當及時盡孝。不要等到因「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抱憾終生。感恩父母的嘮叨,是他們讓我少走了彎路。感恩父母的鞭策,是他們消除了我前行的障礙。感恩父母的斥責,是他們助長了我的智慧。送一枝花,泡一杯茶,捶一次背,打一個電話。莫教白頭空悲切,青天碧水兩相離。時光匆匆,錯過即是永遠的悔恨。有生之年,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讓他們安詳地度過餘生,不感到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