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樂的發明要歸功於「禁酒令」?!
說起「肥宅快樂水」的可樂大家一定毫不陌生,獨特的風味和爽口的氣泡感總是令人們對它欲罷不能。在當時的廣告裡,可樂是有助於戒斷毒品的,而這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於古柯提供的古柯鹼,即古柯鹼。
-
美國禁酒運動為何會事與願違,產生反面效果
禁酒令允許醫生基於「藥用」目的而開酒精處方,也允許自行購買酒精以供「醫學實驗」使用,當然,是不是真的去做實驗就沒人知道了。在禁酒初期,聖餐用途的酒類的銷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嚴格來說,當時私下喝酒是不違法的,因為禁酒令只是規定禁止生產、銷售和運輸酒類。
-
從國際空間站上看到的星跡是什麼樣的?
圖片來源: 克裡斯-魯克哈特但是,和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太空人相比,我們在地球上24小時簡直小巫見大巫。因為他們是以時速為17000英裡(每小時27000公裡)的速度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圖3. 2011年國際空間站的28次遠徵,國際空間站「炮塔」號晚上越過澳大利亞上空。圖片來源: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2010年2月,「炮塔」號發射並安裝成功。
-
誕生二十周年,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
誕生二十周年的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2012年3月眼睛被壓得看得不太清楚了推動國際空間站計劃的目標之一,是要了解當一切,包括太空人體內的一切,都漂浮在空中時,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哪些長期影響。
-
空間站都吃啥?太空人:絕對禁酒,食物口味多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介紹了國際空間站的飲食,稱「絕對禁止」帶酒,而食物的口味則是混合的。帕達爾卡表示:「酒在國際空間站上是絕對被禁止的。絕不可能。這是所有夥伴在空間站尚在建設時就一致同意的。」
-
國際空間站上的奇異物質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報告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產生的第五種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視野丨那些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機器人
目前新型「Robonaut 2」在空間站軌道實驗室處於試驗階段,計劃明年年初進入「國際空間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Astrobee 由三個自由飛行的立方體機器人組成,分別名叫Honey、Bumble、Queen,2019年4月前兩個飛抵「國際空間站」,第三個7月份飛抵,它們使用電風扇作為推進系統,允許它們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自由飛行。
-
壯美的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正在低地球軌道建造的國際研究設施,計劃由六個國際太空機構合作聯合推進,這六個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A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巴西航天局、歐洲空間局(歐洲空間局的成員國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希臘和盧森堡則是在計劃開始之後加入歐洲空間局的。)
-
國際空間站,不妙……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凌月」
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會員 劉寧攝今天和大家聊的雖然算不上什麼稀罕的天象,不過也值得我們瞧上一眼——國際空間站「凌月」。運行中的國際空間站。發現號太空梭攝國際空間站(英文縮寫為ISS)是一個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科研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空間站,也是人類建造過的最大的人造天體。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目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它在一個距離地球大約360公裡的空中不知疲倦地繞地運行,大約每90分鐘圍繞地球轉一圈。
-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本周一晚上,美國宇航局的飛行控制人員叫醒了國際空間站上的三名太空人。這是因為洩漏實際上並沒有突然發生變化,本周檢測到的轉變原來與空間站上的 "臨時溫度變化 "有關。空間站的這個空氣洩漏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國際空間站總是會漏出一點空氣。通常情況下,它失去的空氣會被充滿氧氣和氮氣混合物所取代。這些是在再補給任務中送上來的,旨在模仿地球的可呼吸空氣。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介紹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上一些投資大、風險高而一個國家又無力承擔的大科學研究項目逐漸走向國際合作。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據路透社莫斯科8月20日報導,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國際空間站的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度過,以尋找空間站內的漏氣源頭。
-
躲日本火箭殘骸,國際空間站實施規避機動
為讓空間站遠離那塊碎片,控制人員提前約1小時讓站上一艘進步號貨運飛船的推力器點火工作了2.5分鐘。那塊碎片最終安全地從與空間站相距約1.39公裡處通過。雖然站上3名太空人並沒有什麼危險,但NASA稱,謹慎起見,三人還是一度登上了對接在站上的聯盟號載人飛船,直到威脅解除。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會面臨哪些危險?
事實上,國際空間站(ISS)面臨的巨大危險並不多。準確來說,太空人面臨的巨大危險只有三個:發生火災、空間站突然減壓或有毒物質洩漏。火災很可怕,在地球上我們有滅火器,美國用二氧化碳,俄羅斯用肥皂水。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在太空中使用。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
美國太空人嘗試修復國際空間站水循環系統(圖)
(美國宇航局圖) 中新網11月24日電 綜合報導,國際空間站一套價值1.54億美元的水循環系統,由於運作2小時後便失靈關閉,太空人23日忙於修理,希望系統可以恢復正常。 這套系統可以把太空人的尿液和汗液進行過濾和淨化,變成可以飲用的清潔食水。太空人過去3天已嘗試令這套水循環系統恢復運作,以便把測試樣本送返地球。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日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3名太空人將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規避,地面控制人員則在加緊確認解決方案。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制定計劃以隔離、確認和修復洩漏源」,當前洩漏水平仍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或空間站帶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