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作為世界上最久負盛名的獎項之一,能夠拿到無疑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我國直到近幾年才有莫言和屠呦呦兩個土生土長的人獲獎,之前雖然也有很多華僑得獎,但是他們的獲獎比華僑更讓我們覺得驕傲和自豪,我們都期盼了很多年了。每年到了年末,網上就開始津津樂道的猜測今年的獲獎人選,著名的有「陪跑健將」,日本的文學家村上春樹,雖然大家都是調侃,但是從側面也可以說明很多人對這個獎項的翹首以盼,情有獨鍾了。獲獎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你會有大筆的獎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彰顯世界範圍內學術界對個人實力的認可,因此許多領域的專家都希望能夠獲獎。
諾貝爾獎是以人名建立的獎項,創建者就是諾貝爾本人,目的是獎勵那些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諾貝爾本身就是非常有成績的科學家,生前也積累了非常巨大的財富。諾貝爾在去世前,諾貝爾將自己的3100多萬財產作為獎勵,每年發給在物理,化學,文學,醫學,生理學會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從1901年開始,至今已經走過117個年頭,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諾貝爾留下的遺產夠嗎,頒獎至今還剩下多少呢,還能發幾年呢?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相關的知識。
金錢的概念必須和時代聯繫起來,光衡量數量沒有意義,需要和購買力結合起來。3000萬的遺產在1901年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資金,以如今的眼光來看,可能算不上巨款,而且這麼多年了,也早該花完了,為何至今長盛不衰呢?
諾貝爾作為一名化學家,其經濟頭腦同樣出色。遺產並不是只是放在銀行裡,而是選擇優秀的投資人來掌管,以錢生錢,諾貝爾的後人也沒辜負他的希望,利用諾貝爾留下的資源和資金,這一遺產的數字不斷的擴大,據說現在的數字已經達到遺產的100倍左右了。不要說再發幾年,再發上上百年都沒有問題。
大家可以自行計算,3100萬的100倍,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徹底的天文數字。而且這一數字還會隨著時間不斷的增加。在諾貝爾後人及投資者的努力下,這筆錢的具體數量是未知的,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我們根本無需擔心遺產會花完,或者出現沒錢頒獎的情況。不要讓貧窮束縛了我們的想像力,我們都是在杞人憂天。
通過今天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諾貝爾獎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如果你還有什麼想要討論的,可以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