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的最高獎項,它曾明確表示,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它唯一的評價標準就是獲得成就的大小,亦或是對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自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創立獎項以來,諾貝爾獎已經歷經125年,初始資金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可是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已經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為何當初的獎金到現在還沒發完?
諾貝爾獎的創始人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與此同時,他也是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諾貝爾一生中,共獲得發明專利355項,擁有大量先進的技術。此外,諾貝爾不僅僅是一個悶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研究人員,還是一個實業家、創業家,他曾在世界5大洲開設了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大量財富。
在諾貝爾臨死前,他只將遺產中的一部分——大約100萬瑞典克朗分給自己的親友,而剩下的3100萬瑞典克朗,則全部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項。諾貝爾獎項共分5個領域,分別為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直到1968年,也就是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的時候,再次捐出大量資金給諾貝爾獎,增設了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初的時候,那3100萬瑞典克朗,是交由基金會打理的。基金會規定,3100萬隻能拿來做「安全投資」,也就是收益比較少,但是很穩定的那種投資。然而,基金會的管理人員慢慢發現,「安全投資」的收益實在是太低了,根據全球貨幣價值走向來看,是很難跑贏通脹的。此外。基金會還要繳納很重的得稅,身上背負的壓力很大,甚至一度還將獎金縮水。直到1953年,基金會作出一個新的決定:諾貝爾獎的獎金可以用於投資股票,而且免稅。
自那一年以後,基金會不但從以前的窘境中走了出來,數額龐大的獎金也迎來了新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根據諾貝爾官網公布的資金表顯示,獎金如果按照最初的「安全投資」來計算,到了今天,可以達到2.4億美元左右的價值;用於股票投資之後,從1975年開始計算,到了今天,獎金就已經翻到了5.7億美元,相較於之前的2.4億美元,簡直是天壤之別。
假設獎金繼續保持當前的金額不變、投資的那些股票也完全沒有增長,僅靠現在的諾貝爾獎金,再發個80年也完全沒有問題。此外,諾貝爾獎的獎金一向很高,第一屆諾貝爾獎金於1901年頒發,雖然只有15萬瑞典克朗,但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足以與一個瑞典教授20年的薪資總數持平,可以說,只要得了諾貝爾獎,未來的幾十年都不用再為吃穿發愁。
事實上,諾貝爾在遺囑中特別強調了,他所遺留的3100萬瑞典克朗,只要保持價值的不增不減即可,不要以營利為目前擅自經營,以免人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多餘的地方,從而違背了設立獎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