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的時刻了。
每年10月,大家都在翹首以盼,今年的諾貝爾各大獎項,又將花落誰家?
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一種殊榮,還能獲取一大筆獎金。
相信看到這個,大家不禁以下幾個疑問:諾貝爾到底留下了多少錢做獎金?為何這些錢100多年都發不完?
一
諾爾貝是個神奇的人物。
他是一個發明家、化學家、工程師,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功成名就後,諾貝爾想為世界留下些印記。
於是,他立下遺囑,把自己的大部分資產設立為一個基金,將每年基金所得利息作為獎勵,授予在物理、化學、和平、生理醫學、文學等五大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這筆遺產,價值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0萬美元)。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舉辦,每年不間斷,並且獎金金額還在逐年升高。
1901年第一屆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今年單一獎項的獎金則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
創立至今,諾貝爾總共發放的獎金金額高達11.8億瑞典克朗,遠遠超過最初的3100萬瑞典克朗的啟動資金。
二
獎金這樣發下來,連本金都早沒了,何以諾貝爾獎能撐一百多年,還越發越多呢?
答案就是理財。
根據當年諾貝爾的遺囑,3100萬元瑞典克朗的遺產並不是直接用來做獎金使用,而是透過諾貝爾基金會的操作,將這筆資金用在投資理財上。
諾貝爾基金會主要是怎麼理財的呢?
和大家差不多,炒房和炒股。
然而,諾貝爾獎發放的前60年裡,運行的並不太順利,基金規模一直在縮水。
這是因為諾貝爾在遺囑中明確說明,遺產要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
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投資非常保守,把錢放在了銀行存款和公債上,避免任何有風險的投資。
這個保守的投資方式,讓諾貝爾基金資產在之後的50年裡,縮水了近60%。
為了避免資金真的被消耗殆盡,1953年時,諾貝爾基金會決定採取更積極的投資方法,投資不再局限銀行存款,而是轉移到股票、房地產等高風險的項目。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挽救了諾貝爾獎。
1950至1970年這20年恰逢一輪大牛市,股票投資幫基金會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基金會嘗到了甜頭,開始大舉投資股市。時至今日,在基金會的資產配置中,股票資產佔比也超過了50%。
同時,諾貝爾基金還將大量資金投入樓市。
股市和樓市投資,使得諾貝爾基金快速增值,諾貝爾獎金額也不斷上漲,成為了一支花了百年也未花完的神奇基金。
三
總體來看,諾貝爾基金可以說是資產管理史上的一個神話。
其實許多機構都如諾貝爾基金一般打理著自己的資產,並且投資收益已然構成了收入的重要來源。
我們熟知的哈佛、耶魯、劍橋、牛津等知名院校都擁有百億美元的投資資產和專業的投資團隊。每年的投資收益都用在了獎學金設立、科研投入、校舍翻新、師資聘請等重要領域。
市場、機構、個人之間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機構和個人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支撐著公司有力的發展和股市持續的繁榮,而股市的反哺也讓投資人享受到穩定的收益。
正是市場化的運作,支撐了常青的偉業。
評論區留言
你認為諾貝爾獎會持續常青下去嗎,有破產的可能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文豪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