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回應質疑:我尊重佛學,真氣經絡需用新方法研究

2020-10-13 神奇天地

本文原發於《新京報》。本博轉自網易新聞。原文連結地址為:

http://news.163.com/17/0615/22/CN0NL1F70001899N_mobile.html#

「我很擔心,科學這麼強大,人心若沒有制約,社會就有災難。」

朱清時:需用新方法研究真氣 我可以迅速進入狀態

▲今日,朱清時在辦公室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 新京報記者付珊 攝

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的一席話,讓他成為輿論的焦點的當日,他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以《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開展講座。他表示,「真氣是神經元運行時的隊列」,真氣和經絡是可能存在,但需要用新的方法來研究。

講座引起輿論爭議。外界詫異於一位擁有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院士,在年過七旬後,轉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之後,《像朱清時這樣的大科學家為何就輕易相信了偽科學?》、《嘆為觀止:朱清時院士用科學給巫術化妝》等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質疑朱清時關於真氣、禪定的研究。

6月15日上午,就外界的批評,朱清時在中國科技大學辦公室裡對新京報記者獨家回應。他驚訝於外界激烈的反應,但也坦然:「我知道一個新東西剛出來的時候,往往不被人所理解,而且新東西剛出來,就像一個新生嬰兒一樣。」

這不是朱清時第一次被質疑。去年,朱清時發表文章稱,通過量子力學相關的科學理論論證,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他認為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

今年4月,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撰文質疑了朱清時的上述觀點。

面對新京報記者,朱清時沒有就具體的物理學問題做出回應。他說,他希望 用科學觀點尋找佛學、中醫學這兩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有無合理之處。

朱清時:需用新方法研究真氣 我可以迅速進入狀態

▲6月10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講座現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引起這麼大的質疑反對,有些出乎意料」

新京報:你做講座之前,有預料到大家的反應嗎?

朱清時:這件事我確實比較吃驚,我有思想準備,因為任何新東西都可能遇到很多質問,但10號在中醫藥大學的講座引起這麼大面積的質疑反對,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新京報:你曾說過一句話,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很多人無法認同這個觀點。

朱清時:這是句形象的話,但是這句話並沒有說科學不如佛學啊,只是在到達山頂的速度上,佛學大師很快,科學是一步步修路,修路上去,科學家們都到山頂了,其他人都可以跟著到山頂了,但是佛學大師到山頂,其他人是上不去的。

打個比方說,傳統文化早就想到人可以飛到月亮上去,但是你飛不了怎麼辦呢?科學之後逐步造出飛船,飛到了月亮上去。

新京報:有的文章認為你研究的是偽科學,甚至是巫術。

朱清時:我很坦率,我知道一個新東西剛出來的時候,往往不被人所理解,而且新東西剛出來,就像一個新生嬰兒一樣,現在遍身都是缺點,但是他的價值又在於他的生命力。

即便我沒有受到傷害,但是,當有些人用上「巫術」這類刺激的詞,研究、學習中醫的群體卻受到極大的侮辱,佛學信徒們也受到極大的侮辱。這幾天,有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很無助地留言,說中醫很多成就,外界這樣說,他們心裡很難過。

新京報:你希望大家來討論這個話題嗎?

朱清時: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向斌4月寫過一篇,這是一個真正的、好的科學家表態。我歡迎像王向斌這樣的討論,因為只有這樣的討論,大家對科學的理解才能更進一步。科學就是需要討論。

我也覺得還要分清是非。中國佛學家和中國院士花力氣去「力挺」傳統文化,哪怕這個「力挺」一時還做不完,甚至「力挺」得還有些錯誤。

我現在力挺中醫經絡,我知道我離真理肯定還很遠,但是如果我不挺,後面大家都不開這個頭,中醫經絡的科學原理就很少有希望了。

新京報:有人認為,你以科學家的身份來對外來講中醫,講佛學,模糊了科學邊界。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朱清時:什麼是科學的邊界啊?我認為科學的本質只是重事實講道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是不是科學?只要是重事實講道理的,科學就不排斥。我作為科學家,是中國的科學家,科學家也可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粉絲,這兩者有矛盾嗎?現在看到的言論,使我覺得一些人缺乏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如果大家都不太容忍新思想,不太寬容新的東西,一旦有自己不理解的新東西,好多人就群起而上,想把它給打掉,這樣一種心態會使新能力不足。

朱清時:需用新方法研究真氣 我可以迅速進入狀態

▲朱清時2014年《物理學步入禪境》演講視頻截圖

「現代科學無法理解真氣與經絡,很多人就說這是假的」

新京報:什麼是真氣?

朱清時:中醫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經絡和真氣,但真氣和經絡很難被理解。

我們的身體包含大約50萬億個細胞,一個細胞由大約20萬億個原子組成, 人體是由大約10^ 28(註:10的28次方)個原子組成。這些原子能如此協調一致地行動,是與意識有關的信號在指揮。

意識從何而來呢?很多科學家認為,大腦中千億個簡單的神經元以正確方式組合在一起,就能產生意識,即感知、思維和其他心智功能。因此意識就像大量水產生的波浪一樣,是複雜體系在整體上湧現出的現象。神經元是人體細胞的一種,因此真氣應該是與意識同範疇的東西。

新京報:目前沒有科學依據,證明「真氣」存在,這個怎麼解釋呢?

朱清時:科技手段雖然先進,但是目前仍不足以觀測人體的這類深層活動,特別是與意識有關的行為。

我知道用現代科學無法理解真氣和經絡,很多人沒有檢測出來,就說這是假的。但是中醫經絡自古代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是通過個人用身體感覺到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反覆觀察真氣運行之後畫下經脈圖。他們的生活總體上比現代人簡單得多,雜念和煩惱少得多,所以身體比我們普遍靈敏得多,而且比我們會使用。

這個道理,現在有很多狹隘的人不理解,因為不是任何人都感覺到的,只有練了,才可能感覺得到。身體的噪音太大了,也感覺不到。

新京報:你自己也能感覺到嗎?

朱清時:2004年以後,我也開始學習禪宗,就是心息合一,以期通過此來達到定境,升起真氣,以便觀察它。

做到了心息合一,沒有雜念妄想,身體就開始發生一些反應和變化。呼吸調好,妄念意識清淨,定境就到來,即「意寂止攝來」,這時「身中清涼起」,這個清涼不是外來的一股涼氣,而是內心的清涼,它無法用語言講出來的。

如果我們一天到晚都在繁忙操心,叫「熱惱」,清涼就是與之相反的狀態。這個清淨涼爽的感覺舒服得很,不僅心裡無雜念,而且身體也處於上佳狀態。《達摩禪經》說這就是入定的境界。「修行正住已,種種觀察風」,即修行達到「止」的境界,就起觀了,體內會起來的種種風(真氣)。

其實身體是我們觀察世界的工具,所有科學儀器都是身體的延長,只要能排除心理作用,區別開客觀和主觀,身體也是一臺好的觀察儀器。

新京報:入定之後是什麼感覺?

朱清時:所有氣感當然都是大腦產生的圖像。然而我所感到的真氣不是心理作用,不是大腦虛擬的圖像,因為真氣可以違反意念而自己運行,而且真氣可以產生顯著的生理變化。

例如:「入定」時雜念很少,即使出現,也如浮雲般輕輕飄過;身體無論發熱還是清涼,都感到十分快樂;無論生理感受多強烈,事後都會身體輕安,感官敏銳,智力提高。

新京報:過去你在任職中科大、南科大校長的時候,你有沒有通過禪定靜心?

朱清時:當然了,當你心很亂,你情緒化的時候,你會做錯事。當遇到重大事務的時候,我都會努力找時間讓自己靜下來,讓頭腦清楚,然後再來決策。

新京報:進入狀態需要多久時間?

朱清時:就看狀態了,我現在已經很熟練了,一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我知道科學很偉大,但科學不會教人行善」

新京報:你為什麼會研究中醫?

朱清時:2004年,國家正在扶持中醫科學發展,中醫界開始討論如何規劃學科發展,邀請科學界的人討論。我那時是中科大校長,專業是物理化學,應邀到北京做了報告。

中醫之所以跟西醫不一樣,因為中醫是研究人整體的複雜系統,西醫是還原的方法,把人體分解為細小單元。我講了這個,中醫界可能受到了鼓舞。

要怎樣用科學理論來把中醫的科學概念講清楚呢?這十來年我其實心裡一直把這件事作為我的使命。2014年卸任南科大校長之後,我就開始在認真想這個問題。

新京報:研究醫學與你的經歷有關嗎?

朱清時:我上世紀40年代出生,那個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西醫。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母親帶我們七兄妹。在我印象裡,在我10多歲以前,兄弟姐妹從來沒有進過醫院,誰生病了,都是我母親去找一些中草藥來給我們吃,找一些偏方,所以我從小就知道中藥這種小方是中國人維繫健康的一種重要手段,肯定不是偽科學,不是騙人的。

新京報:除了中醫,你還研究佛學?

朱清時:佛學和中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夢最重要的一環。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其中很多內容離不開了佛學和中醫經絡。

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孝、善、慈悲這些品質,就是要人做好人,這些我在年幼時都聽過佛學的故事。

新京報:有人提出,讓科學的歸科學,宗教的歸宗教,才是宗教和科學相處的最好方法。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朱清時:我說的這個佛學不是宗教,一般人都理解錯了,包括社會上各種評論。宗教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佛學是一種學問,他是一種思想和文化,他本身並不等於社會組織,有人把這個組織起來奉佛學為宗旨,就變成了宗教。

這跟科學正好相反,科學是每一個人做什麼變化都要署上名,這樣好,這樣責任清楚。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名利之爭就變大了。

新京報:你這一輩子都在研究科學,你之前所有的身份都是和科學相關的,為什麼會從科學轉到佛學、中醫等傳統文化領域?

朱清時:我在科學界奮鬥了幾十年,退休之後,我開了微博,我的第一條微博是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現在我終於靜下心來,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聞什麼道呢?就是社會和人生之道。就是把人應該如何活著的問題想清楚,中醫關乎濟世,佛學為人必須行善提供理由。我知道科學很偉大了不起,但是科學不會教人行善。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朱清時: 我對中國佛學有一種內心的尊重。佛學教人行善、教人畏懼因果,對社會是一件好事。我是一個自然科學家,我也很想用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各種成果、和佛學當初預言的自然界的各種情況,兩者聯繫起來,做一個對比。

2004年,我去拜訪南懷瑾。我談我的擔心,我知道科學的威力無比巨大。比如說人工智慧,大家都說人工智慧力量很大,會造福全人類,但是,人工智慧不需要全人類去做,只是少數有資本有技術的人搞起來,那人工智慧把很多事做得很好了,大多數人怎麼辦?而且財富會分享嗎?不會,往往集中在小部分人手裡。

我很擔心,科學這麼強大,人心若沒有制約,社會就有災難。

相關焦點

  • 朱清時回應「真氣報告」爭議:說中醫經絡是偽科學,我不贊成
    對於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質疑聲從未消失,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人認為,朱清時的「驚人之語模糊了科學邊界」。更有人指出,朱清時對「真氣」的闡釋說明他「脫離了科學界,進入了玄學界」。當談到許多人認為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是「偽科學」時,朱清時如此回應:「中醫經絡包括真氣,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部分。
  • 朱清時:用科學的方法重新審視迷信的東西
    2017年6月,退休後的朱清時因為一場關於真氣的講座,再次挑起爭議。人們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一位擁有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學者,年過七旬後竟轉而研究科學無法證明的真氣。時隔5個月,當朱清時再次面對剝洋蔥(ID:boyangcongpeople)記者時,眉頭不再緊鎖。他神情淡定地說,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會被外界動搖。
  •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南懷瑾說有個老道上屋很輕鬆,爬牆就像走平地
    我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評判朱清時的量子力學與佛學是意識超前還是譁眾取寵,但通過朱清時的人生軌跡和發表的文章,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一點朱清時的思想內涵。1974年,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正式開始研究雷射分離同位素,更是在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出國留學學習,歸國後,研究量子力學,並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朱清時不僅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更是南方科技大學的首任校長,積極改革教育,為中國科技發展培養新鮮血液。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教育上,都為中國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梁冬對話朱清時:打坐可以重塑大腦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宣稱自己用身體觀察到了真氣和氣脈但是,在研究真實世界的過程中,許多複雜事物的規律無法用現代科學知識體系推出。人的身體非常精密,當你感到身體的某個部分或某個路線生命力旺盛時,就說那裡有真氣。古人用自己的身體觀測真氣並發現經絡。禪定有成就的現代人,也可以實證到真氣。
  • 朱清時:曾任中科大和南科大校長的院士為何沉迷於真氣和虛無?
    6年後,朱清時迎來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個轉折,他被調入中科院在青海的一個研究所。從此,朱清時走向了科研崗位,開啟了他的科研事業。改革開放後,朱清時作為我國第一批公費留學生出國學習,並在3年後回國工作。歸國後,後被從青海調動至中科院大連某研究所。在大連物化所,朱清時先後被聘任為副研究員和研究員,並先後擔任課題組組長和研究室的主任。
  • 李知非:朱清時院士的「意識決定物質論」是不是太簡單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知非】 一向善作驚人之語的朱清時院士最近又火了一把。6月10日的一場演講中,朱清時院士聲稱自己真實體驗到「真氣」的存在,並且認為真氣是意識層面的存在。 事實上,朱清時院士的這些想法由來已久,早就有相關著作在網絡上流傳。
  • 朱清時院士:「人生的真相」
    老闆說「我可以馬上讓他們快活不起來!」他拿起一包銀子扔到了隔壁。隨著銀子「哐當」一聲落地,隔壁小兩口的歌聲再也沒有響起。他們開始忙於用這包銀子賺錢、保本,從此沒有了快樂。聽完之後,學友們互相開玩笑:「老總,你把銀子扔過來,我來接。」大家都認為把銀子扔出去很傻。這說明真的把苦看破很難。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很多年,我都為這樣的問題所困惑。佛學博大精深,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我們所有悟,但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思維來解釋。科學和佛教思想能否象朱先生說的那樣,從不同的路徑能夠走到世界之巔峰相會呢?很有幸,在這個時刻,讀到朱清時先生所討論的《量子力學崩塌你的「科學」世界觀: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這篇演講。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將卸任:不改革對社會是打擊
    但等到經驗較多之後,朱清時突然發現,一切似乎為時已晚了。  朱清時搖了搖頭,自己即將卸任,大家都在等著新領導的到來,「他們都會想,你快要退了,你把這些固定下來,新領導不同意怎麼辦,所以到我現在快要退的時候已經不可能做這些事。」  「應該早點把《章程》制定好。」他又說了一遍。
  • 量子隧道效應與真氣和空氣
    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不是穿牆術,而是真氣是怎樣在人體中穿越的。練氣到了一定火候的人都感受過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真氣能在身體內任意穿梭。而不是局限於經脈之內。而真氣在丹田內的感覺就如空氣在腹中一樣,才學練氣之人,往往會像放屁一樣把它放出去。語言有些粗糙,可無法用更文雅的文字來描述。所以真氣和腹內的濁氣在感受上沒啥不同。當它在經脈和人體中運行時才有不同。
  • 朱清時
    朱清時:我沒有想得這麼清楚,接這個工作的時候太理想主義了,以為這是中國高教必由之路,大家當然都會支持,但後來發現並非這樣。不是大家不支持,而是教育這件事的特點,人人都認為自己懂教育,所有人都按照自己認為是對的方法來管教育,所以他們幹預南科大的辦學,甚至制止我們做某些事,是想糾正我們的錯誤。
  • 朱清時回鄉單刀赴「會」
    從100%自主招生到高考成績佔6成這問題很尖銳就不回答了吧對教育部5月29日的批覆,朱清時坦承「這與最初學校報批的方案有略微的變動」。報批方案中,「平時成績」權重更重,高考佔比更輕,因為有專家質疑「平時成績不好界定」,高中平時成績被縮減到10%,高考成績佔到60%,該校能力測試則佔30%。
  • 朱清時:道路是對的
    近幾年的全國兩會,南科大和校長朱清時總會成為討論的焦點。針對葛劍雄、朱永新等人日前對南科大的評價,昨日南都記者採訪朱清時,他說外界對南科大的改革發展還不是很了解,目前學校多項改革走在內地高校前列,也契合中央精神,但進一步深入「去行政化」,需要頂層設計,大學才能有所突破。
  • 北大校長回應質疑:我的性格不想改(圖)
    北大校長回應各種質疑 談到《媽媽的油茶果》哭了談及「諂笑照」很鬱悶  「我有我的性格,不想改,我65歲了,有人想通過一些事來改變我,說實話,不可能。以「化學歌」闖進公眾視野的周其鳳陸續經歷了「抨擊美國教育」、「對領導媚笑」、「億萬富翁論」、「跪哭母親」等等風波,以致他無論以何種行為、何種表達方式出現,都會被質疑。昨日,周其鳳一一回應質疑。這位65歲的北大校長教育他的學生:「這些事從不影響我的睡覺吃飯,如果說我這個校長有哪一點值得你們學習,就是這個。」
  • 朱清時或卸任南科大校長 拒回應"教改失敗"說法
    朱清時:我現在安徽老家,也看到這些了。現在這個時候比較敏感,我不方便說什麼。  北青報:有消息說您還將卸任南科大校長職務,是真的嗎?  朱清時:對不起啊,我不太方便說這些。  北青報:您任職黨委書記時的教學改革措施還會延續嗎?  朱清時:真對不起啊,我現在不方便說,謝謝你。
  • 南科大校長回應被收編質疑:理想多難一步到位
    南科大校長回應「被收編」質疑「理想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走不好就會摔跤」剛拿到「準生證」的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近日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個招生省份,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招生政策,希望招到「有國際視野、獨立思考能力
  • 朱清時:我不是悲情英雄
    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對話動機5年前,南方科技大學在全球200多位候選者中選擇了從中國科技大學卸任的朱清時。「把南科大辦成一所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學,這是我的夢想。」在描述「南科之夢」時他信心十足。今年九月份,朱清時將從南方科技大學退休,結束他的築夢旅程。
  • 爭議校長朱清時的5年教改成績單
    然而,當首屆「教改班」出現4人退學,3名港科大教授出走並提出質疑,深圳公開選拔正局級副校長,更換新黨委書記等事情發生時,當南科大在改革實踐中不得不做出諸多妥協時,對教改失望已久的人們再一次惋惜,並質疑南科大改革是否就此宣告失敗?新入職南科大的教師陳銳認為學校在朝著目標穩步發展,也相信去行政化和自主招生等改革最終將實現。
  • 「更新」· 朱清時: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中國科技大學建校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有兩位,一位是郭沫若,另一位便是朱清時。1998年,常年致力於雷射光譜學研究的化學家朱清時被任命為中科大校長,開啟了他人生的「下半場戰事」。朱清時說。「我被看成異類,總說一些大家不習慣聽的話。但現在總結起來,都有一些道理。」即便過去多年,朱清時仍堅持自己對當年的判斷。在他眼裡,教育本質是要面壁十年,教學生安安靜靜地做科研,研究出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