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隧道效應與真氣和空氣

2020-12-03 長生訣

量子隧道效應這是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物理現象。粒子有一定概率穿過比它自身能量高的高勢壘。這違背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這就是神話故事中的穿牆術,正常人誰也無法穿過一堵牆。可在量子狀態下的人,就有可能穿過去。

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不是穿牆術,而是真氣是怎樣在人體中穿越的。練氣到了一定火候的人都感受過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真氣能在身體內任意穿梭。而不是局限於經脈之內。而真氣在丹田內的感覺就如空氣在腹中一樣,才學練氣之人,往往會像放屁一樣把它放出去。語言有些粗糙,可無法用更文雅的文字來描述。所以真氣和腹內的濁氣在感受上沒啥不同。當它在經脈和人體中運行時才有不同。濁氣是無法在人體中任意穿行的。這差別大概就如經典力學中的粒子和量子的區別。

真氣應該是量子態的,只有如此才解釋得通。我們的意念能引導真氣的運行。這也與量子的觀測效應相吻合。當有觀察者時,量子表現出粒子運動狀態。當沒有觀察者是,它就表現出波的運動狀態。說明它是受人的意識影響的。當人存了要觀察它的想法後,它就改變了自己的運動狀態。真氣同樣受意識支配,這兩者很相似。區別只在於一個是被動受控,一個是主動受控而已。

在靜坐中,我們更多時候不是去控制真氣的運行。而是旁觀它的運行,並不幹涉。這時它自己在經絡中自主運行,遍及全身。這才是它本來的運行軌跡。人為去改變也許並不是好事。

真氣是怎麼來的?之前的文章說過,真氣人人體自己產生的。子時由腎而發。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練氣打坐呢?因為人體產生的真氣還不足以讓我們快速修復自身。我們需要從外界攝取更多的真氣補充自身的需要。這個攝取的過程就是練氣。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知道練氣是怎麼回事了。虛空中有無窮的真氣,我們可以通過一定方式把它收為己用。補充到我們的經脈中,修復殘破的身軀,達到去病延壽的作用。

以前最怕跟別人解釋這些。因為說不出什麼科學道理來,反而被別人當做神棍,當做騙子。更有人把練氣當做邪教看待的。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真氣,感覺很恰當。姑且這樣理解吧。畢竟還是有些差別的。

我再說說人體自身的真氣和外界虛空的真氣的區別。有過煉精化氣經歷的人都知道,人體自身的真氣陽性更足。經過督脈時,後背都是暖洋洋的。而隨呼吸而來的真氣則沒有這麼強的感覺。所以還是自身的真氣質量更好。但外界的真氣更多,勝在數量無窮無盡。所以還是要多加利用。

希望大家能正確和客觀的理解什麼是真氣。從而正確使用,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遠離封建迷信,遠離宗教迷信。善用科學發展觀來看待新事物。

相關焦點

  • 量子隧道效應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量子隧道效應。在說量子隧道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這個一個實驗,直接上圖,喜馬拉雅的文本中也有圖,假設有一條像山坡一樣高低起伏的滑道,滑道上有一個小球,小球與滑道之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如果我們讓小球從A點出發開始滑落,而且出發時的速度為零,那麼小球最高能到達哪一點呢?
  • 【科技新詞】量子隧道效應
    量子隧道效應是一種量子特性,是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高於它們自身能量的勢壘的現象。也就是說,當很多粒子衝向勢壘時,大部分粒子被勢壘反彈回來,但是還是有少量粒子能過去,好像勢壘中有一個隧道,因此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隧道效應。  科學家們已在半導體領域充分演示了量子隧道效應,在半導體中,電子會穿過材料的非導電層。當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時必須要考慮量子效應。例如,在製造半導體集成電路時,當電路的尺寸接近電子波長時,電子就會通過隧道效應而穿透絕緣層,使器件無法正常工作。
  • 量子隧道效應超光速了嗎?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中,我們了解了什麼是量子隧道效應。其中講到α粒子根據量子隧道效應從原子核穿出去,那麼這個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根據我們所知,這個穿越過程是瞬時的,也就意味著超光速了。LEGO是發現引力波的幹涉儀,雷射束以直角向下傳送,之後再匯聚至一處。
  • 物理學家發明量子隧道效應電晶體
    騰訊科學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阿德裡安·約內斯庫在為英國《自然》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上述看法,該文章是《自然》雜誌有關矽的特別報導的一部分。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我會發現屋裡到處都是我甚至屋子外面都有我,因為我變成了疊加態了,根據量子力學的微觀粒子的波動理論,波函數將瀰漫於整個空間,粒子以一定概率出現在空間中的每一個位置,包括勢壘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即使粒子的能量小於勢壘閾值的能量一部分粒子可能會被反彈回去,但仍有一小部分粒子能夠穿過去,就好像在山的底部開了個隧道,我直接從隧道就把石頭推過去了,這就是「隧道效應」。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
    量子力學是一個極其詭異的理論,其特點之一就是物體具有某些不確定的屬性。物體的量子屬性都是可能性的分布,這種分布以及隨時間變化的方式都存在於物體的波函數中。顛覆認知與世界觀的量子力學實驗)。位置作為量子屬性的一種,也同樣具有不確定性,而且位置的不確定性會導致怪異的結果。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路易斯·德布羅意指出任何物體都是一種物質波。德布羅意波波長定義的是一個物體的位置確定程度。波長大則意味著位置不確定度高,反之則低。
  • 科學網—芬蘭提出觀察肉眼可見物量子隧道效應方案
    朝演示大物體的量子隧道效應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隧道效應發生時,真的是瞬移嗎?超越光速了嗎?
    上期我們講到想要同時存在於各個位置,量子隧道效應可以幫你實現,至少有那麼一點。量子隧道效應就不講了上期說了,這期主要講一些別的東西。當一個阿爾法粒子逃逸原子核,這是放射性衰變最重要的機制之一,量子隧道效應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生,光子、中子、電子和阿爾法粒子也能在各種聚變和粒子捕獲現象中通過量子隧道效應進入原子核。實際上,沒有量子隧道效應恆星無法把氫轉化成重核,各種現代電子產品也要依賴量子隧道現象,包括電晶體等。但阿爾法粒子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
  • 量子隧道場效應電晶體可為計算機節能99%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
  • 每日簡報:量子隧道效應需要時間
    一項首創的基因組研究發現,這些古老的人類親戚在編碼 NaV1.7蛋白質的基因上有三個突變,這種蛋白質能夠將疼痛傳遞到脊髓和大腦。他們還表明,在一個英國人的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版本的 NaV1.7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經歷痛苦。神經科學家 Cedric Boeckx 說: 「這是一項美麗的工作」 ,因為它展示了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是如何通過研究現代人重建的。
  • 利用量子隧道效應從地表輻射獲取電能!
    最近,一種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的新能源方法倒是很新鮮。近期,一組國外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發電方法:從地表採集能量。詳細來講,就是將多餘的紅外輻射和逸失熱量轉化為可以使用的電能。這個新方法涉及到了量子物理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其關鍵是一個特殊設計的天線——它用來檢測高頻電磁波態的逸量或紅外輻射,並將這些千萬億分之一秒級別的波信號轉換成可以直接利用的電能。但是在量子物理學中,由於位置不確定性是量子物理的核心,因此「球可以用更少的能量穿越山丘」。
  • 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
    研究人員發現,在稱為「隧穿」的量子過程中穿過固體物質的電子瞬間完成。這項發現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與先前的實驗相矛盾,這些實驗表明隧道事件的開始和結束之間經過了一段時間。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的差異之一。「如果你倚靠在牆上,那麼這堵牆會強行推回,這樣你就不會經歷它,」共同作者羅伯特桑說。「但是當你進入微觀層面時,事情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物理定律從經典變為量子的地方。「量子世界中的粒子實際上可以穿過那堵牆。
  • 納米級隧道效應器件
    在設法抑制短溝道效應的實驗中發現,當特徵尺寸逼近物理極限時,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的隧道效應器件比傳統MOSFET好。換言之,雙電子層隧道電晶體和共振隧道二極體等隧道效應器件比MOSFET更適合於納米電子學。
  • 中科大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亞納秒超快原型存儲器
    中國科大李曉光團隊力於鐵性隧道結信息存儲原型器件研究,該團隊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具有亞納秒信息寫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儲器。該原型存儲器信息寫入速度快至600ps,即使在極端高溫(225℃)環境下仍能進行信息的寫入,可實現高溫緊急情況備用。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電子轉移是實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傳遞能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實現,量子隧穿幾乎和量子糾纏一樣,是量子效應中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特性。在量子力學裡,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指的是,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高度大於粒子總能量。經典力學裡這不可能發生的,但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
  • 利用量子隧道技術,突破自供電量子傳感器極限,不要電運行一年
    然而,有時當你遇到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時,你只需要求助於量子物理,並通過隧道穿過它。這就是查克拉巴蒂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研究人員所做的。障礙是門檻效應但自然而然發生的量子力學現象一直在推動電子跨越勢壘,研究小組利用這一點製造了一種自供電設備,只需少量的初始能量輸入,就可以獨立運行一年多。
  • 利用量子隧道技術,突破自供電量子傳感器極限,不要電運行一年!
    然而,有時當你遇到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時,你只需要求助於量子物理,並通過隧道穿過它。這就是查克拉巴蒂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研究人員所做的。 障礙是門檻效應 但自然而然發生的量子力學現象一直在推動電子跨越勢壘,研究小組利用這一點製造了一種自供電設備,只需少量的初始能量輸入,就可以獨立運行一年多。該設備製造簡單,成本低廉,它只需要四個電容器和兩個電晶體。在這六個部分的基礎上,查克拉巴蒂團隊建造了兩個動力系統,每個系統都有兩個電容器和一個電晶體。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每日科技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
  • 寬量子阱雙勢壘磁性隧道結中長程相位相干性研究獲進展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利用在兩個平行絕緣層之間的超薄磁性金屬層形成二維量子阱(QW),並通過調節金屬層厚度和磁矩方向來控制量子阱共振隧穿,是研究自旋相關的量子阱態、量子阱分立能級、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QW-TMR)等自旋量子效應及自旋量子調控的標準結構,也是研發各種基於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效應的新型自旋電子學材料及量子阱共振隧穿二極體等重要單元器件的物理基礎。
  • 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突破自供電傳感器的極限
    上圖所示為量子隧道傳感器晶片組和匹配的福勒-諾德海姆(Fowler-Nordheim)隧道勢壘。 然而,有時,當你遇到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時,你只需求助於量子物理學,並在其中穿行隧道。這就是Chakrabartty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的其他研究人員所正在做的。 激發這項研究的障礙是閾值效應。「想像一下樹上掛著一個蘋果,」Chakrabartty說,「你可以搖一下樹,但蘋果不會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