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能夠瞬移?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

2020-12-03 夸克星貓

量子力學是一個極其詭異的理論,其特點之一就是物體具有某些不確定的屬性。

物體的量子屬性都是可能性的分布,這種分布以及隨時間變化的方式都存在於物體的波函數中。從模糊的可能性到特定可測量屬性的轉變,通常被稱為「波函數坍縮」(詳情見顛覆認知與世界觀的量子力學實驗)。

位置作為量子屬性的一種,也同樣具有不確定性,而且位置的不確定性會導致怪異的結果。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路易斯·德布羅意指出任何物體都是一種物質波。德布羅意波波長定義的是一個物體的位置確定程度。波長大則意味著位置不確定度高,反之則低。

物體的德布羅意波波長取決於其動量p(質量乘以速度),動量p越高波長越小,公式為

λ=h/p,p=mv

h為普朗克常數6.63×10^-34 J·s,m是物體的質量,v為物體的速度。

人類是由幾十公斤具有熱運動的粒子組成,我們的德布羅意波波長比普朗克長度還小几個數量級。雖然從理論上我們可能在宇宙各處,但機率太小了,於是只能在最可能的位置上。

然而對於微小的粒子就不同了,比如被緊密束縛的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我們稱之為α粒子,亦稱氦核,同時α粒子也可能是某個重原子核的一部分。在重原子核中,α粒子被強核力緊緊束縛於核中。我們將α粒子看成一個困在陡峭的勢能山谷中的球,除非有足夠的動能,否則它不會越過邊界。

但是這畢竟是α粒子而不是球,它的位置具有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當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核力邊界時,其波包被反射回去。波包的含義是運動粒子可能出現的位置範圍,其可能位置並不會在力界外突然消失,而是以指數方式沿峭壁迅速下降,並且不會降至0。也就是說,仍有很小可能性出現在核外,並不再受強核力的束縛。如果α粒子在不太可能的外界空間取得了位置,那麼看起來就像粒子瞬移出了原子核。

這個過程就叫做量子隧道效應。α粒子以量子隧道效應逃逸原子核,是放射性衰變最重要的機制之一。量子隧道效應也會反向發生,即光子、中子、電子和α粒子等能在各種聚變和粒子捕獲現象中通過量子隧道效應進入原子核。實際上,如果沒有量子隧道效應,那麼恆星便無法把氫轉化為重核元素。各種現代電子產品比如電晶體也要依賴量子隧道現象。

相關焦點

  • 量子隧道效應超光速了嗎?
    物體能夠瞬移?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中,我們了解了什麼是量子隧道效應。其中講到α粒子根據量子隧道效應從原子核穿出去,那麼這個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根據我們所知,這個穿越過程是瞬時的,也就意味著超光速了。
  • 量子隧道效應發生時,真的是瞬移嗎?超越光速了嗎?
    上期我們講到想要同時存在於各個位置,量子隧道效應可以幫你實現,至少有那麼一點。量子隧道效應就不講了上期說了,這期主要講一些別的東西。當一個阿爾法粒子逃逸原子核,這是放射性衰變最重要的機制之一,量子隧道效應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生,光子、中子、電子和阿爾法粒子也能在各種聚變和粒子捕獲現象中通過量子隧道效應進入原子核。實際上,沒有量子隧道效應恆星無法把氫轉化成重核,各種現代電子產品也要依賴量子隧道現象,包括電晶體等。但阿爾法粒子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
  • 量子隧道效應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量子隧道效應。在說量子隧道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這個一個實驗,直接上圖,喜馬拉雅的文本中也有圖,假設有一條像山坡一樣高低起伏的滑道,滑道上有一個小球,小球與滑道之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如果我們讓小球從A點出發開始滑落,而且出發時的速度為零,那麼小球最高能到達哪一點呢?
  • 【科技新詞】量子隧道效應
    量子隧道效應是一種量子特性,是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高於它們自身能量的勢壘的現象。  當一定量的微觀粒子在運動中遇到一個高於粒子能量的勢壘時,按照經典力學的相關理論,所有粒子都是不可能越過勢壘的;然而,按照量子力學的理論進行計算,少量粒子能夠透過勢壘。也就是說,當很多粒子衝向勢壘時,大部分粒子被勢壘反彈回來,但是還是有少量粒子能過去,好像勢壘中有一個隧道,因此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隧道效應。
  • 科學網—芬蘭提出觀察肉眼可見物量子隧道效應方案
    朝演示大物體的量子隧道效應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我會發現屋裡到處都是我甚至屋子外面都有我,因為我變成了疊加態了,根據量子力學的微觀粒子的波動理論,波函數將瀰漫於整個空間,粒子以一定概率出現在空間中的每一個位置,包括勢壘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即使粒子的能量小於勢壘閾值的能量一部分粒子可能會被反彈回去,但仍有一小部分粒子能夠穿過去,就好像在山的底部開了個隧道,我直接從隧道就把石頭推過去了,這就是「隧道效應」。
  • 人類距離瞬移還有多遠,量子糾纏能否根本解決瞬移問題?
    如果人類能夠以這樣的速度在地球上移動的話,那從上海到紐約,距離12000公裡,也僅僅需要2分鐘時間,幾乎是瞬移了。二、瞬移的理論基礎 這麼說,那人類想要實現瞬移就真的沒有一點希望了嗎?下面就要來說說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這或許人類打開瞬移大門的金鑰匙。
  • 中科大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亞納秒超快原型存儲器
    中國科大李曉光團隊力於鐵性隧道結信息存儲原型器件研究,該團隊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具有亞納秒信息寫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儲器。該原型存儲器信息寫入速度快至600ps,即使在極端高溫(225℃)環境下仍能進行信息的寫入,可實現高溫緊急情況備用。
  • 人類如何觀察到納米級別的世界,科學家告訴你隧道效應可以做到
    量子力學的理論告訴我們,電子也是波,它的波長比可見光,甚至可以比原子的尺寸更小。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是一種電子顯微鏡,它利用量子隧道效應,檢測物體表面,從而達到觀察更小微觀世界的效果。這需要我們從隧道效應說起。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學過勢能這個概念,在相互作用力是「耗散力」(如摩擦力)時,設物體由A點(假設它是勢能零點)移到B點克服它做功為W,當物體由B點回到A點時,它並不能對物體做功(如克服摩擦力做功時,物體的動能轉化為內能,而無法利用這部分內能對物體做功),故不能說由於耗散力存在使物體具有了勢能。
  • 人類如何觀察到納米級別的世界,科學家告訴你隧道效應可以做到
    量子力學的理論告訴我們,電子也是波,它的波長比可見光,甚至可以比原子的尺寸更小。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是一種電子顯微鏡,它利用量子隧道效應,檢測物體表面,從而達到觀察更小微觀世界的效果。那麼掃描隧道顯微鏡是如何做到觀察微觀世界的呢?這需要我們從隧道效應說起。
  • 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
    研究人員發現,在稱為「隧穿」的量子過程中穿過固體物質的電子瞬間完成。這項發現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與先前的實驗相矛盾,這些實驗表明隧道事件的開始和結束之間經過了一段時間。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的差異之一。「如果你倚靠在牆上,那麼這堵牆會強行推回,這樣你就不會經歷它,」共同作者羅伯特桑說。「但是當你進入微觀層面時,事情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物理定律從經典變為量子的地方。「量子世界中的粒子實際上可以穿過那堵牆。
  • 量子力學中的穿牆術,速度有多快?
    在量子世界中,將一個粒子困在勢壘(相當於高牆)之間,儘管粒子的能量低於勢壘的高度,粒子仍然有一定的機率穿越勢壘逃出去,就好像有一個無形的隧道可以供穿過似的。這樣的事情在經典力學的認識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嚴格按照量子力學的相關公式進行計算,被困在圍牆裡的人仍然有一定的機率穿牆而過,儘管這個機率小到自宇宙誕生以來也不會發生一次,但畢竟不是零。
  • 量子漲落可以搖動人類尺度上的物體
    粒子在其中不停地閃現,創造出一個量子噪聲的背景,其影響通常太過微妙,在日常物體中難以察覺。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第一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觀察,量子漲落,微小的可能,還是能夠「踢」對象重達40公斤的鏡片一樣大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它們移動微小的程度,團隊能夠測量。
  • 物理學家發明量子隧道效應電晶體
    騰訊科學訊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表示,到2017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研製出的隧道場效應電晶體有望將計算機和手機的能耗減少到目前的百分之一。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阿德裡安·約內斯庫在為英國《自然》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上述看法,該文章是《自然》雜誌有關矽的特別報導的一部分。
  • 量子通信之量子隱形傳態,到底能不能實現「瞬移」?
    那麼瞬移到底能不能成為現實?很多人認為「量子隱形傳態」也許能讓它成為可能,那「量子隱形傳態」是什麼呢?這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遞方式,它是在量子糾纏效應的幫助下,傳遞量子態所攜帶的量子信息。量子隱形傳態的基本原理是:在上圖中的發送者Alice想要把粒子1的量子態傳送給接收者Bob(量子隱形傳態中,習慣上稱發送者為Alice,接收者為Bob)。利用粒子糾纏源,Alice擁有糾纏粒子中的粒子2,而Bob擁有粒子3。
  • 40千克鏡子被量子力學「踢了」,首現宏觀物體量子波動|Nature
    魚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力學似乎離我們的日常很遠。除了偶爾會被用來收收智商稅(例如,量子波動速讀)。畢竟,微觀與宏觀世界差異很大,前者受量子力學統治,後者則遵循經典力學的規則運行。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現在卻測量出量子漲落對接近人身尺度物體的影響。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
  • 科學之窗|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當你在世界上觀察某樣東西時,一棵樹、一隻鳥或任何其他東西,無論你在何時何地觀察這個物體,它總是不變的。然而,如果我告訴你,你觀察某隻鳥的時間和方式會影響它的外貌,那會怎麼樣呢?這聽起來很荒謬,但當涉及到量子領域的奇異定律時,荒謬是正常的。量子力學定律的工作原理與一般大小世界的物理原理非常不同。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
  • 粒子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穿過勢壘時,能夠比光速更快
    量子力學的奇異規則允許一個粒子偶爾通過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能量屏障。 最近的實驗表明,當粒子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穿過勢壘時,它們的速度應該能夠比光速更快。 就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剛被發現之時,物理學家就發現了該理論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