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亞納秒超快原型存儲器

2020-12-03 儀器網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信息的記憶部件。存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有了存儲器,算有了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的工作。那麼,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是什麼呢?目前主要採用的存儲器存儲介質為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

中國科大李曉光團隊力於鐵性隧道結信息存儲原型器件研究,該團隊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具有亞納秒信息寫入速度的超快原型存儲器。

該原型存儲器信息寫入速度快至600ps,即使在極端高溫(225℃)環境下仍能進行信息的寫入,可實現高溫緊急情況備用。該存儲器還由於鐵電隧穿層中疇的可連續翻轉特性能實現電阻的連續調節,而且這一憶阻特性可用於構建超快的人工突觸器件,從而用於開發超快人工神經網絡存算一體系統。

憶阻器

全稱記憶電阻器。它是表示磁通與電荷關係的電路器件。憶阻具有電阻的量綱,但和電阻不同的是,憶阻的阻值是由流經它的電荷確定。因此,通過測定憶阻的阻值,便可知道流經它的電荷量,從而有記憶電荷的作用。1971年,蔡少棠從邏輯和公理的觀點指出,自然界應該還存在一個電路元件,它表示磁通與電荷的關係。2008年,惠普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做出納米憶阻器件,掀起憶阻研究熱潮。

納米憶阻器件的出現,有望實現非易失性隨機存儲器。並且,基於憶阻的隨機存儲器的集成度,功耗,讀寫速度都要比傳統的隨機存儲器優越。此外,憶阻是硬體實現人工神經網絡突觸的最好方式。由於憶阻的非線性性質,可以產生混沌電路,從而在保密通信中也有很多應用。憶阻器是一種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通過控制電流的變化可改變其阻值,如果把高阻值定義為「1」,低阻值定義為「0」,則這種電阻就可以實現存儲數據的功能。實際上就是一個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器。

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力學裡,量子隧穿效應指的是,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的總能量。在經典力學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

量子隧穿效應屬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量子力學研究在量子尺度所發生的事件。設想一個運動中的粒子遭遇到一個位勢壘,試圖從位勢壘的一邊(區域 A)移動到另一邊(區域 C),這可以被類比為一個圓球試圖滾動過一座小山。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對於這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經典力學預測,假若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低於位勢壘的位勢,則這粒子絕對無法從區域 A移動到區域 C。量子力學不同地預測,這粒子可以概率性地從區域 A穿越到區域 C。

偶對稱量子態與奇對稱量子態會因量子疊加形成非定常波包,其會從其中一個阱穿越過中間障礙到另外一個阱,然後又穿越回來,這樣往往返返的震蕩。洪德定量給出震蕩周期與位勢壘的高度、寬度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鐵電隧道結

鐵電隧道結是一種具有量子隧穿效應和電致電阻效應的新型隧道結。從鐵電隧道結的基本理論出發,針對勢壘層和電極材料選取的角度詳細介紹了鐵電隧道結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材料選取對隧道結中鐵電性保持的重要影響,含鉛的鈣鈦礦型氧化物作為鐵電勢壘層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鐵電隧道結的研究正向著無鉛材料及多鐵隧道結方向發展。最後討論了鐵電隧道作為存儲器單元應用的可能性與優點。如果界面層是鐵電死層, 且極化方向指向中心勢壘, 那麼界面極化越大則TER效應越明顯, 進一步研究發現當界面的介電常數較低時, 電致隧穿電阻效應會比對應不考慮界面的鐵電隧道結的TER高出一個數量級。

新聞來源:中科大、百度

相關焦點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這一研究首次利用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鐵電PVDF聚合物超薄膜作為隧道結的勢壘結構,發現了鐵電極化對隧穿電流的調控比超過1000%,為探索隧穿電子與極化耦合特性以及發展基於鐵電隧道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基礎。該研究工作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段純剛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教授Garcia合作完成。王建祿為論文通訊作者,田博博為論文第一作者。
  • 科學網—發現有機鐵電量子隧穿效應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褚君浩院士、孟祥建研究員課題組基於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構建了鐵電隧穿結固態器件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氫分子在生物組織中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就像水中的氫原子一樣。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 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五彩繽紛的生命
    然而在微觀世界,「量子穿牆術」時刻在發生。                            一個人要到達一座山的另一邊,需要從山腳爬到山頂,又從山頂下到另一邊山腳。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量子人」,就不用那樣費勁,可以直接穿山而過。一個微觀粒子,能夠穿透比它強得多的能量壁壘,就好像有人幫它挖了一個隧道似的,所以這種效應被科學家趣稱為隧道效應,或者稱為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發出一種基於量子效應且允許熱電子精準控制的新型納米材料,有望應用於化學工業、光電子學和傳感領域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基於量子效應,且允許熱電子精準控制的新型納米材料,有望應用於化學工業、光電子學和傳感領域。
  • 基於量子隧穿效應的直流摩擦發電新機制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基於介電材料之間的摩擦起電(contact electrification),往往能夠獲得高電壓(靜電荷積累)。然而由於常用聚合物材料的高阻抗,基於介電質位移電流(dielectric displacement current)原理產生的瞬時電流往往非常微弱。同時,其產生的交流電必須通過整流轉換為直流電加以利用。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但是,他們發現,有部分粒子卻「隧穿」過了兩個稜鏡之間的間隙並被第二個稜鏡反射回到探測器。儘管這部分粒子比大部分粒子穿越的距離要長,但是,兩部分粒子卻是同時被探測器發現。這也就是說,產生「隧穿」的光子粒子的速度超出了光速。量子隧穿效應也被應用在其它領域,像電子的冷發射、半導體物理學、超導體物理學等等。快閃記憶體的運作原理牽涉到量子隧穿理論。
  •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因此,無論硬體可以做得多小或者多快,架構中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固有的瓶頸。 相比之下,人腦優勢明顯。它不僅可並行處理和存儲大量數據,而且能耗極低。人腦處於全方位的互聯狀態,其中的邏輯(處理信息)和記憶(存儲信息)功能緊密關聯,其密度和多樣性均是現代計算機的數十億倍。因此,科學家們希望從人腦結構中汲取靈感,來解決傳統計算機所固有的問題。
  • 新一代鐵電存儲器的發展勢頭正在形成
    他們指出,現有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快閃記憶體實現起來很複雜,並且預計不會擴展到最先進的過程。相比之下,FMC的存儲技術直接源自標準CMOS技術,並且在不佔用許多額外掩模的情況下具有區域高效性。 該公司之前曾表示,我其非易失性存儲技術以快1,000倍的速度和千分之一的功耗的特性,滿足行業當前和未來需求,同時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是不可能會穿牆術的,魔術中的穿牆術都是障眼法。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基於鐵電疇翻轉的類腦器件研究獲進展
    該課題組副研究員葛琛圍繞氧化物界面極化場調控的基本科學問題,探索開展了基於功能氧化物薄膜界面工程的類腦器件研究,最近通過精確控制氧化物超薄膜鐵電極化疇翻轉過程設計實現了高性能人工突觸器件。 鐵電隧穿結物理機制的清晰理解對設計高性能人工突觸是至關重要的。
  • 納米級隧道效應器件
    在設法抑制短溝道效應的實驗中發現,當特徵尺寸逼近物理極限時,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的隧道效應器件比傳統MOSFET好。換言之,雙電子層隧道電晶體和共振隧道二極體等隧道效應器件比MOSFET更適合於納米電子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次實現按需讀取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
    安徽日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的按需式讀取。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對於實現大容量量子存儲、構建量子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物理所基於磁電耦合效應實現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與非易失信息存儲器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孫陽、副研究員尚大山、副研究員柴一晟等基於磁電耦合效應實現了滿足原始物理定義的真正的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磁電耦合效應是指磁場改變電極化強度或者電場改變磁化強度的物理現象。
  • 量子隧道效應
    好了,今天我們來說量子隧道效應。在說量子隧道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這個一個實驗,直接上圖,喜馬拉雅的文本中也有圖,假設有一條像山坡一樣高低起伏的滑道,滑道上有一個小球,小球與滑道之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如果我們讓小球從A點出發開始滑落,而且出發時的速度為零,那麼小球最高能到達哪一點呢?
  • 實驗表明: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
    量子力學的奇特規則允許粒子偶爾穿過看似不可穿透的屏障,這稱為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發現後,物理學家就發現了允許這樣奇怪的現象存在。「量子隧穿」表明諸如電子之類的粒子與宏觀的物體完全不同。向牆扔一個球,球會向後反彈;要使球越過一屏障,需要球從此屏障頂上越過。但是,粒子有時會直接穿過屏障。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粒子的作用力以及勢壘,限定了粒子的運動軌跡,在我們空間中存在著勢壘,因此當粒子穿越的時候,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足那麼就穿越不了勢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量子隧穿效應的發現,讓我們知道粒子就算能量不足也可以!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通常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擁有超能力的人能夠穿牆而過,但現實情況是,如果我們走在前面,突然出現了一堵牆,或者出現了一座山,那麼我們要麼爬牆,要麼爬山,要麼繞路,想直接穿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後代科學家以伽莫夫為基礎,不斷通過實驗分析,逐漸完善了量子隧穿的概念,並由此多位物理學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對人類來說,研究量子隧穿又有什麼意義?一個最直觀的概念就是,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輕鬆掌握「穿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