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褚君浩院士、孟祥建研究員課題組基於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構建了鐵電隧穿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
量子隧穿效應是一種量子特性,是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其本來無法通過的「牆壁」的現象。鐵電量子隧穿效應是將普通「牆壁」層(或者稱作「壘」層)換為鐵電材料,利用鐵電材料的極化翻轉特性改變「牆壁」的厚度和高度,進而實現對量子隧穿特性、狀態的操控。
研究人員利用朗繆爾-布拉基特(LB)薄膜轉移的方法,將精準控制分子層厚度(單層厚度約2納米,包含3~4個分子層)的PVDF二維薄膜轉移至襯底上,獲得了表面平整、分子鏈排列有序的樣品,且具有二維鐵電特性的PVDF超薄膜。該項研究首次利用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鐵電PVDF聚合物超薄膜作為隧道結的勢壘結構,並發現了鐵電極化對隧穿電流的調控比超過1000%,為探索隧穿電子與極化耦合特性以及發展基於鐵電隧道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基礎。
「鐵電隧道結器件將有望在未來高密度、低功耗、高度集成的邏輯和存儲器件中實現應用。」褚君浩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基於鐵電量子隧穿效應,亦可構建新型的高靈敏光電探測器件。PVDF鐵電隧道結器件除上述潛在應用外,還具有易與矽基電路集成、大面積製備、可捲曲特性等突出優勢,這將有利於其在柔性光/電子器件領域的應用。
《中國科學報》 (2016-05-23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