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人類的眼中,穿牆而過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神話故事中才可以,但是在微觀世界中這就不是一個絕對了哦!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
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
要知道宇宙中任何事物,宇宙真空以及人類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隨著人類研究量子物理學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俗一點來說,粒子既有波的性質也有粒子的性質,這就給量子隧穿效應提供了理論基礎,如果我們在加入薛丁格方程以後,我們就對粒子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
根據方程式的描述,當量子波遇到一個勢壘後,它的振幅會發生改變,但是勢壘的另一邊的振幅並不一定是零,簡單來說粒子是有機率穿牆而過的,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量子隧穿效應。
粒子的作用力以及勢壘,限定了粒子的運動軌跡,在我們空間中存在著勢壘,因此當粒子穿越的時候,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足那麼就穿越不了勢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量子隧穿效應的發現,讓我們知道粒子就算能量不足也可以!
量子隧穿效應是真實存在的麼?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一百多年前人類就發現了量子隧穿效應,但是當時人類發現的是量子隧穿效應一個具體表現,那就是「場電子發射」,當電子在不同的介質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反射效果,這其中就有量子隧穿發生,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進步,人類的科學家在α衰變中發現,原來原子核中的粒子就算是到了衰變後期,也可以從裡面跑出來。
這裡涉及的也是量子隧穿效應,其實量子物理學雖然看起來聽起來非常的神秘,但其實人類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些實驗室應用,實驗室的樣品已經做出,比如說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的STM,這是一種全新的顯微鏡,它就可以清晰的定位原子,就是利用了粒子穿越後產生的隧道電流,從而形成肉眼可見的圖像。
量子物理學雖然現在是一個熱門物理學科,但是量子物理學的研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現在的量子物理學已經走到了科技前沿,比如說量子通行,量子計算機已經推出了實驗版本,相信未來我們就可以實際應用到量子物理學帶給我們的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