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五彩繽紛的生命

2021-01-20 量子科學


     土行孫遁土行走,嶗山道士穿牆而過,在宏觀世界裡,只能是永遠的神話。然而在微觀世界,「量子穿牆術」時刻在發生。

                       

     一個人要到達一座山的另一邊,需要從山腳爬到山頂,又從山頂下到另一邊山腳。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量子人」,就不用那樣費勁,可以直接穿山而過。一個微觀粒子,能夠穿透比它強得多的能量壁壘,就好像有人幫它挖了一個隧道似的,所以這種效應被科學家趣稱為隧道效應,或者稱為量子隧穿效應。



     當然,量子隧穿具有概率性。簡單地說,一個微觀粒子面對比它高的能量勢壘,有時能夠穿透,有時不能穿透;或者說,一群粒子面對比它們高的能量勢壘,有的能夠穿透,有的不能穿透。

                        

     沒有「量子穿牆術」,就沒有宇宙萬物的進化,更不可能出現生命,也不會有人間的愛恨情仇。



量子隧穿是物質進化的前提條件


     宇宙形成之初,只有氫和氦兩種元素,由於某種不穩定因素造成了星雲的形成。星雲是氫和氦兩種元素的混合體。在引力的作用下,第一代恆星形成。


     隨著恆星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增高,兩個氫原子核便突破電子層的能量勢壘,發生熔合核反應,形成較重的氦元素;當恆星內部壓力和溫度越來越高,較重的原子核之間,同樣會通過量子隧穿的方式,形成更重的元素,如鐵元素等。


     熔合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輻射能量,形成向外的推力,阻止了進一步的引力坍縮。如果沒有量子隧穿,就不會形成較重的元素來抵抗恆星內部極端強大的壓力和高溫,氫和氦兩種元素就會被「壓碎」成為純能量形式,恆星也會很快就坍縮消失。

                       

     恆星才是真正的鍊金爐,從鋰元素開始的一百多種元素,都是恆星內部核聚變的產物。有的恆星到達晚年,會發生大爆炸,大量的重元素被拋射出來,為生命的形成做了物質準備。


量子隧穿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基礎


     存在於原子核外的電子,會形成一道堅固無比的能量牆壁——電能勢壘。我們站在地板上,之所以不會掉下去,全靠核外電子構築起來的能量長城。我們實質上是漂浮在原子核上面。

                       

     有了這道堅固的能量牆壁,外物就無法穿透。但是,量子隧穿效應允許電子穿透到另外一個原子的一邊。兩個原子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可以共享一個電子。原子與原子之間,正是通過共享電子的方式形成分子或化合物。可以說,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化學反應,也就沒有構築生命的有機物。


     總而言之,沒有量子隧穿,就沒有多彩多姿的物質世界,也不可能出現五彩繽紛的生命。


     量子隧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植物的光合作用,之所以那樣高效,是因為葉綠素巧妙地運用了量子隧穿效應;動物的鼻子之所以能夠聞到氣味,也是因為嗅覺細胞運用了量子隧穿效應。

             光合作用

           

     量子隧穿對於生命世界的形成功不可沒,但也會給人類的高科技帶來煩惱。晶片是手機的核心部位,就像人類的大腦,能量消耗巨大。晶片做得越小,運算速度就會更快,耗能也就會越小。現在的手機晶片,大都在5至7納米,運算和耗能的體驗已經非常好了。


     但是,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一天就要充一次電,仍然不理想。


           

     能不能將晶片做得更小一些呢?


     這個太難了!


     不是因為製作技術的限制,而是到達3納米以下尺度,量子隧穿效應開始明顯起來,電子便無法正常執行運算功能。量子隧穿效應,決定了電子晶片存在著一個無法逾越的極限。


 晶片 


     美國瘋狂地封鎖華為,其實並可怕。他們的晶片已經到達了極限,中國只要去除浮躁,沉著應戰,通過10到15年的技術積累,5納米晶片一定不是夢。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為什麼說沒有了它,生命將是不可能的?
    概率雲和量子隧穿效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子出現在「雲」中心的概率要比出現在周圍的概率大。然而,儘管電子出現在「雲」邊緣的概率非常小,但並不能排除電子出現在邊緣的可能性。量子隧道效應是指粒子(如電子)瞬間穿過一個屏障的能力。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並沒有打破光速
    跨越量子勢壘的躍遷稱為量子隧穿,這種躍遷所需的時間以前從未被測量過。對於氫原子中的單個電子,這個時間尺度現在被測量為不超過1.8秒,這與瞬時躍遷的解釋是一致的。如果你把網球扔向一堵堅固的牆上,它會100%地撞到牆上,然後反彈回來,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樣。在物理學中,一個足夠強的屏障會阻止任何進入的物體通過它。但在量子層面上,嚴格來說這並不正確。
  • 數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等微觀粒子穿過「牆壁」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效應
  • 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量子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以上所述只是理論上的東西,那有沒有實例證明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呢?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粒子的作用力以及勢壘,限定了粒子的運動軌跡,在我們空間中存在著勢壘,因此當粒子穿越的時候,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足那麼就穿越不了勢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量子隧穿效應的發現,讓我們知道粒子就算能量不足也可以!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但是,他們發現,有部分粒子卻「隧穿」過了兩個稜鏡之間的間隙並被第二個稜鏡反射回到探測器。儘管這部分粒子比大部分粒子穿越的距離要長,但是,兩部分粒子卻是同時被探測器發現。這也就是說,產生「隧穿」的光子粒子的速度超出了光速。量子隧穿效應也被應用在其它領域,像電子的冷發射、半導體物理學、超導體物理學等等。快閃記憶體的運作原理牽涉到量子隧穿理論。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的隧穿效應 ——再往下差不多就屬於物理學家的地盤了
    即便是我們擺脫了材料學上的問題,我們依然會被另外一個問題所難住,那就是存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隧穿效應。即微觀世界裡邊的量子穿牆術。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隧穿效應是一種量子的特性,如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過他們本來無法通過的【牆壁】的現象。在經典的牛頓力學中,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
  • 量子隧穿效應,告訴你真實答案
    而在量子力學則是相反的說法,在量子力學之中的解釋,則是如果將我們個體變成量子,那麼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勢能,我們也是有機會從牆之中穿過的。這是因為牆之中其實也是有縫隙的。只不過我們肉眼看不到。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量子學之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這是怎麼做到的?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根據方程式的描述,當量子波遇到一個勢壘後,它的振幅會發生改變,但是勢壘的另一邊的振幅並不一定是零,簡單來說粒子是有機率穿牆而過的,這也從理論上解釋了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物理學家們仍不甚了解,例如量子隧穿的發生需要多長時間?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自發現以來,物理學家對這一有悖直覺的效應已有了較好的理解,並將它用作於一些技術的基礎,例如量子計算技術,以及能夠成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 一個17歲的青少年簡單解釋量子隧穿效應,贏得了40萬美元的獎金
    12-22 13:31:03 來源: 蘇珊米勒星 舉報   一個17歲的青少年,因簡單解釋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 新突破:藉助量子隧穿效應或能變地球廢熱為電能!
    網易科技訊2月13日消息,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種方式,藉助量子隧穿效應從地球剩餘的紅外線輻射和廢熱中收穫電能。
  • 呼吸酶、呼吸作用及量子隧穿(讀書筆記)
    因此,當人們認識到量子隧穿是亞原子世界中的普遍現象後,由於電子是非常輕的基本粒子,電子的隧穿效應最為常見也就不足為奇了。 像許多其他的量子現象一樣,量子隧穿依賴物質粒子向外傳播時的「波」屬性。這是量子隧穿的一個重要特點。要想使一個由無數粒子構成的物體完成隧穿,所有粒子的「波」屬性必須在「行軍」時保持步調一致,波峰波谷要重疊,我們將其稱為系統「相干」,簡而言之,就是調子要「合拍」。
  • 科學家發明量子隧穿效應裝置,能把地球熱能轉化為電能
    最近,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獨特的裝置,它能夠通過量子隧穿效應,把地球的紅外輻射以及工業過程中的廢熱轉化為電能。地球每天24小時釋放出紅外熱,只要我們有辦法利用這種熱量,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地球那裡獲取有用的能量。科學家提出一種方法,把紅外線熱能以及工業廢熱調節成高頻電磁波。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而近年來也有不法商家利用「量子」這一概念進行欺詐消費者,但是真正從事量子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發揮量子的威力,有最為準確的理解。  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就闡述了如何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能量驅動傳感器。在理解工作原理之前,智八鬥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隧穿。
  • 疊加態、光速極限和量子隧穿效應都已經被證實,我們卻難以接受
    疊加態疊加態是量子力學領域中的概念,用學術語言來說,不太方便理解,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假設你出門扔垃圾,把門帶上之後,你突然想起來自己好像沒有帶鑰匙,所以你掏了掏口袋。按照常人的理解,只有兩種結果:帶了或者沒帶。但按照疊加態的原理,存在著第三種可能,那就是帶了鑰匙和沒帶鑰匙兩者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