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7歲的青少年簡單解釋量子隧穿效應,贏得了40萬美元的獎金

2021-01-12 網易

2020-12-22 13:31:03 來源: 蘇珊米勒星

舉報

  一個17歲的青少年,因簡單解釋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贏得了美國「年度青少年突破科學挑戰」40萬美元的獎金。

  

  這項挑戰賽每個年度面向13至18歲的學生比賽,讓他們製作分享有關複雜科學或數學原理的創新視頻。參賽學生製作一個簡短視頻,解釋有關物理學、數學、生命科學、或新冠病毒等四個領域中的一個大創意。視頻必須在3分鐘以內,從4個類別:參與度、透明度、創造力、和難度進行評判。

  

  一個名叫瑪麗亞姆·塞加耶(MaryamTsegaye)的17歲黑人女學生,選擇了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作為她的主題,她說,這是「一個複雜的原理,解釋了什麼時候粒子可以穿過勢壘。」02:58

  憑這個視頻,她最終從全球5,600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擊敗了許多其他對手,贏得了美國「年度青少年突破科學挑戰」40萬美元的獎金。

  當她看著她的哥哥在玩電子遊戲時,她意識到這就是她將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量子隧穿這個概念的方式。

  

  她在視頻中解釋說。「想像一下,如果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穿過牆壁。事實證明您可以——在量子水平上。我們正在談論構成原子的物質的規模。好吧,幾乎沒有基本粒子可以'穿過牆壁。」可是我不能,因為我的身體不僅僅由這些量子物體的四分之一組成。所有這些量子物體穿過壁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她解釋說,量子隧穿能夠實現核聚變,這就是太陽可以釋放出如此多的能量,從而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動力的方式。量子隧穿也是人體DNA突變的方式,這意味著……量子隧穿是我們活著的原因。」

  她關於如此複雜主題的幽默搞笑和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視頻贏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讚賞,使她成為「突破少年挑戰賽」的獲勝者。

  她在視頻中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時刻。我想說,門已經敞開了。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去任何地方。」

  #量子力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位少年簡單的解釋相對論的方式贏得了25萬美元
    他們的好奇心並沒有因為在一個越來越老式的競爭世界中成為成人的期望而被侵蝕掉。他們經常會問最尖端的問題,而且正如一個年輕的神童所表明的那樣,他們經常會講述最令人難忘的故事。來自菲律賓的18歲的希拉蕊·黛安娜·安達萊斯(Hillary Diane Andales)剛剛從一個相對較短的視頻中解釋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某些部分。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要知道宇宙中任何事物,宇宙真空以及人類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隨著人類研究量子物理學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俗一點來說,粒子既有波的性質也有粒子的性質,這就給量子隧穿效應提供了理論基礎,如果我們在加入薛丁格方程以後,我們就對粒子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
  • 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在量子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這裡需要科普一個名詞——「勢壘」,這是一種勢能比周圍的勢能都高的空間區域,根據經典力學,如果微觀粒子的能量不夠的話,它就不可能通過「勢壘」,所以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對於能量不夠的微觀粒子而言,「勢壘」就是一堵不可穿越的牆壁。
  • 量子隧穿效應,真實存在的粒子穿牆術,這是怎麼做到的?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微觀粒子可以穿越障礙物,就算粒子的能量不足,這個機率也非常大,我們的科學家把這種粒子運動的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量子隧穿效應的具體由來!要知道宇宙中任何事物,宇宙真空以及人類都是由粒子組成的,隨著人類研究量子物理學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通俗一點來說,粒子既有波的性質也有粒子的性質,這就給量子隧穿效應提供了理論基礎,如果我們在加入薛丁格方程以後,我們就對粒子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
  • 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就沒有五彩繽紛的生命
    然而在微觀世界,「量子穿牆術」時刻在發生。                            一個人要到達一座山的另一邊,需要從山腳爬到山頂,又從山頂下到另一邊山腳。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量子人」,就不用那樣費勁,可以直接穿山而過。一個微觀粒子,能夠穿透比它強得多的能量壁壘,就好像有人幫它挖了一個隧道似的,所以這種效應被科學家趣稱為隧道效應,或者稱為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的隧穿效應 ——再往下差不多就屬於物理學家的地盤了
    我們在逐漸逼近元素的原子的尺寸,3納米的電晶體也就意味著一個電晶體內部的矽原子數量會被控制在25個矽原子以內。我們現如今是在原子的層面上雕刻我們想要的東西,這也是半導體製造為什麼那麼高門檻的原因。        即便是我們擺脫了材料學上的問題,我們依然會被另外一個問題所難住,那就是存在於微觀世界的量子隧穿效應。即微觀世界裡邊的量子穿牆術。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如果把一個小球扔向一堵堅固的牆壁,那麼,它肯定會撞上牆壁,然後反彈回來。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個足夠強的屏障會阻止其他物體從中穿過。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告訴你真實答案
    而對於穿牆術,我們在物理界則是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在經典力學上的,一個是在量子力學上的。經典力學之中的解釋,也就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穿牆術。而這個解釋則是將我們個體,比喻成為一個球,如果我們想要穿過牆,那麼就需要足夠的勢能,不然是無法穿越過去的,而在現實之中,我們是沒有辦法製造出這樣的勢能的。
  • 數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等微觀粒子穿過「牆壁」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效應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而近年來也有不法商家利用「量子」這一概念進行欺詐消費者,但是真正從事量子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發揮量子的威力,有最為準確的理解。  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就闡述了如何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能量驅動傳感器。在理解工作原理之前,智八鬥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隧穿。
  • 獎金40萬! Denial戰隊贏得2015年《使命召喚》錦標賽
    獎金40萬!Denial戰隊贏得2015年《使命召喚》錦標賽 時間:2015-03-30 23:13:01 來源:網際網路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例如一個被捕獲的電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逃脫束縛,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從球場的一個洞中突然消失,再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另一個洞中。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這些量子粒子所穿越的,其實並不是是一個物質性的障礙,而是可以限制這些粒子的勢壘。例如一個被捕獲的電子可以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逃脫束縛,就像一個高爾夫球從球場的一個洞中突然消失,再無緣無故地出現在另一個洞中。 這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
  • 「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幾乎瞬間就能完成
    幾十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想知道「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3年的調查分析,一支由理論物理學家組建的國際團隊找到了答案。依據一項最新研究,他們測量了來自氫原子的穿隧電子,發現它們穿隧時間很短暫,幾乎是瞬間內完成。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我們設想一個運動中的粒子遭遇到一個位勢壘(勢壘就是勢能比附近的勢能都高的空間區域),試圖從位勢壘的一邊區域 A移動到另一邊區域 C,這可以被類比為一個人試圖走過一座小山。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對於這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
  • 實驗表明: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
    量子力學的奇特規則允許粒子偶爾穿過看似不可穿透的屏障,這稱為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發現後,物理學家就發現了允許這樣奇怪的現象存在。「量子隧穿」表明諸如電子之類的粒子與宏觀的物體完全不同。向牆扔一個球,球會向後反彈;要使球越過一屏障,需要球從此屏障頂上越過。但是,粒子有時會直接穿過屏障。
  • 搞明白量子隧穿你就懂了
    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解釋泡利不相容原理顯然就是一個叫泡利的物理學家發現的,沃爾夫岡·泡利出生於1900年,和海森堡差不多大,也是個天才少年,他19歲還在慕尼黑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愛因斯坦曾去過那裡作報告,而泡利居然就敢站起來直接指出愛因斯坦的錯誤,當然愛因斯坦其實也很欣賞這位年輕人,20歲的時候泡利寫了一本《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評價說泡利是把廣義相對論講得最明白的人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為什麼說沒有了它,生命將是不可能的?
    量子隧穿效應是物理學家研究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想像一個,把網球打在牆上。一般而言,網球會從牆面上彈開。例如,如果你知道一個電子的位置,那麼你就不知道它的速度;如果你知道它的速度,那麼你就不可能知道它在空間中的位置。正因為如此,所以概率被用來「猜測」一個粒子在某一特定時間點的位置。這些概率創造了所謂的「概率雲」。概率雲和量子隧穿效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子出現在「雲」中心的概率要比出現在周圍的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