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幾乎瞬間就能完成

2021-01-07 IT之家

北京時間3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亞原子等級上,粒子可以像幽靈一樣穿過看似不可逾越的屏障。

幾十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想知道「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3年的調查分析,一支由理論物理學家組建的國際團隊找到了答案。依據一項最新研究,他們測量了來自氫原子的穿隧電子,發現它們穿隧時間很短暫,幾乎是瞬間內完成。

粒子能夠穿過固體不是因為它們非常小(雖然它們的確很小),而是因為物理規則在量子等級上存在差異。想像一下,一個球沿著山谷滾向珠穆朗瑪峰一樣高的斜坡,如果沒有噴氣背包的助推,球永遠不會擁有足夠的能量越過「珠穆朗瑪峰」。但是亞原子粒子不需要越過,就能抵達另一側。

粒子也是波,在空間中無限延伸。依據所謂的波動方程式,意味著可以在波的任何位置找到粒子。現在想像一下波撞擊屏障,它持續撞擊但會損耗能量,並且振幅(峰值的高度)下降很多。如果屏障足夠薄,波振幅不會衰減至零。只要平坦波中還有剩餘能量,粒子就有可能(儘管它們很小),穿過山丘抵達另一側。

研究報告合著者、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實驗量子物理學家羅伯特·桑(Robert Sang)教授稱,至少可以說,在量子層面上捕捉這種難以捉摸活動的實驗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同時結合非常複雜的雷射系統、反應顯微鏡和氫原子束系統。

量子隧穿實驗用光脈衝轟擊氫原子,然後用顯微鏡測量它們的動量。

他們的建立確定了3個重要的參照點:與原子相互作用的起始點;一個自由電子從屏障後面出現的預期時間點;它真正出現的時間點。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叫做「attoclock」的光學計時裝置,它是一種能夠測量電子阿託秒等級移動的超短、偏振光脈衝,阿託秒相當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報導稱,「attoclock」以每秒1000脈衝的速度將氫原子沐浴在光中,從而使原子發生電離,使它們的電子穿越屏障。

羅伯特稱,位於屏障另一側的反應顯微鏡能夠測量電離出現時的電子動量,反應顯微鏡能夠探測到帶電粒子與attoclock釋放光脈衝相互作用後的能量水平。同時,我們可以推測電子穿過屏障所需的時間。目前我們能測量的精度為1.8阿託秒,因此我們能夠得出結論——隧道效應一定小於1.8阿託秒,幾乎是瞬間完成。

雖然測量系統非常複雜,但是研究人員實驗中使用的原子非常簡單,它們是氫原子,只包含一個電子。依據這項研究,其他研究人員此前實驗中使用包含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電子,例如:氦、氬和氪。

由於自由電子可以彼此相互作用,這種交互性可以影響粒子的隧穿時間。從而解釋為什麼之前的研究預計時間比最新研究更長,而且比最新研究的估計時間長几十阿託秒。研究人員指出,氫原子結構的簡單特徵使研究人員可以實現超前的精度校準實驗,這將為其他隧穿粒子的測量提供一個重要基準。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3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網絡版上。

相關焦點

  • 「量子穿隧效應」需要多長時間?瞬間就能完成
    幾十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想知道「量子穿隧效應」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3年的調查分析,一支由理論物理學家組建的國際團隊找到了答案。依據一項最新研究,他們測量了來自氫原子的穿隧電子,發現它們穿隧時間很短暫,幾乎是瞬間內完成。粒子能夠穿過固體不是因為它們非常小(雖然它們的確很小),而是因為物理規則在量子等級上存在差異。
  • 《自然》雜誌:測量量子隧穿所需要的時間
    在量子力學裡,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指的是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的總能量。在經典力學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
  • 量子隧穿有多快?新紀錄:氫原子的電子隧穿0.00018飛秒瞬間完成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個所謂的量子隧穿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為期三年的調查,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國際團隊終於有了答案。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他們測量了氫原子的隧穿電子,發現它的通過幾乎是瞬間的。粒子可以穿過過固體,並不是因為它們非常小,雖然它們確實十分小,而是因為物理法則體現在量子水平上有所不同。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物理學家們仍不甚了解,例如量子隧穿的發生需要多長時間?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量子隧穿效應在許多過程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它使得太陽核心中的氫核可以靠得足夠近,從而聚變形成氦,釋放出光子,如果沒有量子隧穿效應,太陽可能永遠無法發出這些光子。自發現以來,物理學家對這一有悖直覺的效應已有了較好的理解,並將它用作於一些技術的基礎,例如量子計算技術,以及能夠成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
  • 實驗表明: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
    量子力學的奇特規則允許粒子偶爾穿過看似不可穿透的屏障,這稱為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發現後,物理學家就發現了允許這樣奇怪的現象存在。「量子隧穿」表明諸如電子之類的粒子與宏觀的物體完全不同。向牆扔一個球,球會向後反彈;要使球越過一屏障,需要球從此屏障頂上越過。但是,粒子有時會直接穿過屏障。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一個粒子穿過障礙需要多長時間?即使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意義。量子隧穿的時間最初的計算是在 1932 年出版的。甚至更早的研究也可能是私下進行的, Aephraim Steinberg 是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他指出 「早期研究得到了答案,可能人們無法理解,就沒有出版」。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一個粒子穿過障礙需要多長時間?即使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意義。量子隧穿的時間最初的計算是在 1932 年出版的。Hartman 發現,在量子隧穿中,屏障似乎是捷徑。當有粒子發生量子隧穿時,與沒有障礙物的情況相比,花費的時間更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他計算得出,屏障增厚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過它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具有足夠厚的屏障的情況下,粒子可以比在相同距離內穿過空間的光線更快地從一側穿到另一側。
  • 「量子隧穿」實驗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當粒子通過隧道時,所花的時間比沒有障礙物時要少。更讓人吃驚的是,他計算出隔板的增厚幾乎不會增加粒子穿越它所需要的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屏障足夠厚,粒子從一邊跳躍到另一邊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同樣距離的光還要快。
  • 量子隧穿實驗揭示粒子如何打破光速
    他們想知道,一個粒子穿過勢壘需要多長時間?  麻煩在於,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都講不通。  《自然》雜誌在今年7月份報導了迄今為止最受好評的量子隧穿測量實驗,其中,斯坦伯格在多倫多的研究小組使用了名為「拉莫爾鍾」(Larmor clock)的方法,測量了銣原子穿過排斥雷射場需要多長時間。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為什麼說沒有了它,生命將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概率被用來「猜測」一個粒子在某一特定時間點的位置。這些概率創造了所謂的「概率雲」。概率雲和量子隧穿效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子出現在「雲」中心的概率要比出現在周圍的概率大。然而,儘管電子出現在「雲」邊緣的概率非常小,但並不能排除電子出現在邊緣的可能性。
  • 物理學家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雖然量子隧穿效應不會帶你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磚牆、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但它始終是個令人迷惑、似乎與直覺相悖的現象。不過,多倫多的一些實驗物理學家近日首次測出了銣原子在穿越屏障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研究結論發表在了7月22日的《自然》期刊上。  研究顯示,與近期一些新聞報導相反,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在瞬間發生的現象。
  • 科學家最新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科學家最新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來源:IT之家 • 2020-08-03 16:46:37 北京時間
  • 物理學家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所謂「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是指,一個粒子可以通過一條「隧道」、穿過某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雖然量子隧穿效應不會帶你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磚牆、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但它始終是個令人迷惑、似乎與直覺相悖的現象。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如何破壞光速
    他們想知道,粒子穿過屏障需要多長時間?問題是答案沒有道理。量子隧穿時間的第一個初步計算是在1932年出版的。甚至更早的刺痛也可能是私下進行的,但是「一旦得到答案,您就無法理解,就不會發布它,」 多倫多大學的物理學家艾弗萊姆·斯坦伯格(Aephraim Steinberg)指出。
  • 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突破自供電傳感器的極限
    然而,有時,當你遇到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時,你只需求助於量子物理學,並在其中穿行隧道。這就是Chakrabartty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爾維工程學院的其他研究人員所正在做的。 激發這項研究的障礙是閾值效應。「想像一下樹上掛著一個蘋果,」Chakrabartty說,「你可以搖一下樹,但蘋果不會掉下來。
  • 我省科學家在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楊婷婷)自量子力學建立以來,關於量子隧穿的發生是否需要時間一直飽受爭議。圖為科研人員用於探測研究的離子-電子關聯動量譜儀量子隧穿效應是指在微觀世界中,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越高於自身能量位壘勢的「奇異」行為。量子隧穿效應是微觀粒子呈現出來的基本量子特性,無法用經典力學的觀點進行解釋。量子隧穿對理解眾多自然現象,如恆星核聚變,放射性衰變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現代科學儀器的物理基礎。
  • 太妙了,用旋轉度量時間!物理學家:神秘的量子隧穿並不是瞬時的
    儘管它不能使你越過磚牆進入9¾站臺以趕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但量子隧道(即穿過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的粒子「隧道」)仍然是一個令人困惑、違反直覺的現象。現在,多倫多的實驗物理學家使用銣原子研究這種效應,並首次測量了銣原子在通過屏障過程中花費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