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隧穿有多快?新紀錄:氫原子的電子隧穿0.00018飛秒瞬間完成

2021-01-18 茶馬星球視野

在亞原子水平上,粒子可以如幽靈般飛過看似無法通行的障礙物。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個所謂的量子隧穿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為期三年的調查,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國際團隊終於有了答案。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他們測量了氫原子的隧穿電子,發現它的通過幾乎是瞬間的。

粒子可以穿過過固體,並不是因為它們非常小,雖然它們確實十分小,而是因為物理法則體現在量子水平上有所不同。想像一下,一個球沿著山谷滾向珠穆朗瑪峰一樣高的斜坡,如果沒有噴氣背包的助推,球永遠不會有足夠的能量越過山丘。但是亞原子粒子不需要翻越山丘就能到達另一邊。

粒子也是波,在空間中無限延伸。根據所謂的波動方程,這意味著可以在產生波的任何位置找到粒子。現在想像波撞擊障礙物的場景,它繼續前進,但失去了能量,它的峰值的高度有所下降。但如果障礙物足夠薄,則波的振幅不會衰減到零。只要在扁平波中還剩下一些能量,粒子就仍然存在很小的可能性,會從山丘的另一側飛出去。

該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實驗性量子物理學家,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教授羅伯特桑表示,實驗可以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是在量子水平層面捕捉這些難以捉摸的粒子活動。研究人員需要同時運動非常複雜的雷射系統,反應顯微鏡和氫原子束系統,才能進行這項實驗。他們的設置建立了三個重要的參考點:粒子與原子相互作用的開始時間,預計自由電子從屏障後面出現的時間以及實際出現的時間。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attoclock的光學計時裝置 ,這是一種超短的偏振光脈衝,能夠測量電子在阿託秒精度的運動,那就是可以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1阿託秒等於千分之一飛秒。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的attoclock以每秒1000個脈衝的速度將氫原子暴露在光脈衝下,這會使原子電離,從而使得它們的電子可以通過屏障逃逸。

屏障另一側的反應顯微鏡測量電子出現時的動量,反應顯微鏡可以檢測帶電粒子與attoclock發出的光脈衝相互作用後的能量水平,從而推算出粒子通過屏障所需的時間。研究人員可以測量的精確度是1.8阿秒,而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量子隧穿一定小於1.8阿託秒,也就是0.00018飛秒,這可以說是靈光一閃的瞬時速度。

雖然測量系統很複雜,但研究人員實驗中使用的原子很簡單: 氫原子,它只含有一個電子。根據該研究顯示信息,之前其他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使用了含有兩個或多個電子的原子,如氦,氬和氪。由於自由電子可以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可以影響粒子的隧穿時間。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先前研究的估計量子隧穿時間比新研究更長,而且要比新研究的估計時間長几十阿秒。

氫原子結構的簡單性,能夠使研究人員以之前無法達到的高精度校準他們的實驗,這為其他隧穿粒子的測量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準。

相關焦點

  • 「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幾乎瞬間就能完成
    幾十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想知道「量子隧穿效應」需要多長時間,現在經過3年的調查分析,一支由理論物理學家組建的國際團隊找到了答案。依據一項最新研究,他們測量了來自氫原子的穿隧電子,發現它們穿隧時間很短暫,幾乎是瞬間內完成。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 電子轉移是實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傳遞能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實現,量子隧穿幾乎和量子糾纏一樣,是量子效應中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特性。在量子力學裡,量子隧穿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指的是,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高度大於粒子總能量。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Igor Litvinyuk領導的研究團隊,測得了氫原子中的電子隧穿出原子的速度。在實驗中,他們使用極短的雷射脈衝照向原子,這輕微地擾動了電子,增加了電子隧穿的可能性。接著,他們測量了雷射脈衝的亮度何時達到峰值,並假設這便是電子開始隧穿的時刻;當電子隧穿出原子時,他們會測量電子的逃逸速度和方向,再利用這些信息計算出它是何時從勢壘的另一邊出現的。
  • 量子隧穿是瞬時的嗎?
    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物理學家Igor Litvinyuk領導的研究團隊,測得了氫原子中的電子隧穿出原子的速度。 在實驗中,他們使用極短的雷射脈衝照向原子,這輕微地擾動了電子,增加了電子隧穿的可能性。
  • 量子隧穿效應真的能打破光速嗎?
    但在量子力學來看,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把小球換成微小的量子粒子,把固體牆壁換成量子力學勢壘。那麼,粒子就會有一定的概率穿過勢壘,它們最終會在勢壘的另一邊被探測到,此即為量子隧穿效應。這就好像把小球扔向牆壁,小球徑直穿過,完全不受牆壁的阻礙。根據《自然》(Nature)雜誌最近刊載的一項研究[1],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測出量子隧穿過程的耗時,並發現這是瞬間完成的。
  • 量子隧穿並沒有打破光速
    跨越量子勢壘的躍遷稱為量子隧穿,這種躍遷所需的時間以前從未被測量過。對於氫原子中的單個電子,這個時間尺度現在被測量為不超過1.8秒,這與瞬時躍遷的解釋是一致的。如果你把網球扔向一堵堅固的牆上,它會100%地撞到牆上,然後反彈回來,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樣。在物理學中,一個足夠強的屏障會阻止任何進入的物體通過它。但在量子層面上,嚴格來說這並不正確。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剛被發現之後,物理學家很快就發現了該理論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 ——「量子隧穿」,它展示了像電子這樣的微小粒子與更大的物體有多麼深刻的區別。當你將小球砸向牆,它會彈回來;將小球滾下山谷,它在最終會停在山谷最底部。
  • 量子隧穿及它的作用
    量子力學不同地預測,這粒子可以概率性地從區域 A穿越到區域 C。好像一個人從大山隧道裡通過一般。如下圖:那麼通進量子隧穿效有那些應用例子是我們知道的?我們知道根據相對論,任何物質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理論上如果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出現倒流。據報導,兩位科學家聲稱,利用量子隧穿效應,找到了讓光突破自己速度限制的方法。兩位科學家的實驗是讓微波光粒子通過兩個稜鏡並進行觀測得出。
  • 科學家最新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科學家最新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來源:IT之家 • 2020-08-03 16:46:37 北京時間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剛被發現之後,物理學家很快就發現了該理論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 ——「量子隧穿」,它展示了像電子這樣的微小粒子與更大的物體有多麼深刻的區別。當你將小球砸向牆,它會彈回來;將小球滾下山谷,它在最終會停在山谷最底部。
  • 物理學家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雖然量子隧穿效應不會帶你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磚牆、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但它始終是個令人迷惑、似乎與直覺相悖的現象。不過,多倫多的一些實驗物理學家近日首次測出了銣原子在穿越屏障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研究結論發表在了7月22日的《自然》期刊上。  研究顯示,與近期一些新聞報導相反,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在瞬間發生的現象。
  • 物理學家證明,量子隧穿並不是一種瞬間發生的現象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所謂「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是指,一個粒子可以通過一條「隧道」、穿過某個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雖然量子隧穿效應不會帶你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磚牆、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但它始終是個令人迷惑、似乎與直覺相悖的現象。
  • 「量子隧穿」展示了粒子如何破壞光速
    物理學家發現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後不久,就發現了"量子隧穿"成為了該理論所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量子隧穿"顯示了電子等粒子與更大物體的差別很大。把球扔到牆上,球向後反彈;讓它滾到山谷的底部, 它留在那裡。但粒子偶爾會穿過牆壁。正如兩位物理學家在1928年《自然》雜誌上寫到的,它有可能「滑過山峰並從山谷中逃脫」,這是最早的量子隧穿描述之一。
  • 我省科學家在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楊婷婷)自量子力學建立以來,關於量子隧穿的發生是否需要時間一直飽受爭議。圖為科研人員用於探測研究的離子-電子關聯動量譜儀量子隧穿效應是指在微觀世界中,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越高於自身能量位壘勢的「奇異」行為。量子隧穿效應是微觀粒子呈現出來的基本量子特性,無法用經典力學的觀點進行解釋。量子隧穿對理解眾多自然現象,如恆星核聚變,放射性衰變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現代科學儀器的物理基礎。
  • 中外聯合科研團隊測定量子隧穿時間上限為10阿秒
    新華社武漢12月13日電(記者譚元斌)量子隧穿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一個由中、俄、澳三國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運用新的分子「阿秒鐘」方案,測定量子隧穿的時間上限為10阿秒。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精密測量院等在分子「阿秒鐘」探測量子隧穿時間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量子隧穿效應是指在微觀世界中,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越高於自身能量位壘勢的「奇異」行為。量子隧穿效應是微觀粒子呈現出來的基本量子特性,無法用經典力學的觀點進行解釋。量子隧穿對理解眾多自然現象,如恆星核聚變、放射性衰變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現代科學儀器的物理基礎。儘管如此,自量子力學建立以來,關於量子隧穿的一個基本問題,即它的發生是否需要時間卻飽受爭議。
  • 量子隧穿實驗揭示粒子如何打破光速
    就在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剛被發現之時,物理學家就發現了該理論允許的最奇怪的現象之一:量子隧穿(quantum tunneling)。該現象顯示了電子等微觀粒子與更大的物體之間可以有多麼深刻的區別。當我們把皮球扔到牆上時,它會彈回來;當球滾到山谷的底部時,它就呆在那裡。然而,粒子偶爾會越過或穿過「牆壁」(勢壘)。
  • 「量子隧穿」實驗展示了粒子是如何打破光速的
    「量子隧穿」展示了像電子這樣的粒子與更大的物體之間的深刻區別。往牆上扔一個球,它會彈回來,讓它滾到山谷的底部,它就呆在那裡。但是粒子偶爾會穿過牆壁。正如兩位物理學家在1928年的《自然》雜誌上所寫的那樣,它有可能「滑過大山,逃離山谷」,這是對量子隧穿的最早描述之一。
  • 科學家發明量子隧穿效應裝置,能把地球熱能轉化為電能
    最近,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獨特的裝置,它能夠通過量子隧穿效應,把地球的紅外輻射以及工業過程中的廢熱轉化為電能。地球每天24小時釋放出紅外熱,只要我們有辦法利用這種熱量,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地球那裡獲取有用的能量。科學家提出一種方法,把紅外線熱能以及工業廢熱調節成高頻電磁波。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而近年來也有不法商家利用「量子」這一概念進行欺詐消費者,但是真正從事量子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於如何發揮量子的威力,有最為準確的理解。  刊登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就闡述了如何利用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能量驅動傳感器。在理解工作原理之前,智八鬥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隧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