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大發現一種全新的鐵電疇翻轉機制
鐵電疇的翻轉關乎鐵電材料的多種性能如壓電性能、電卡性能、鐵電存儲性能等。鐵電準同型相界由於具有超高壓電性能,因而理解鐵電準同型相界處的疇翻轉機制對於進一步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普遍認為,鐵電準同型相界處疇翻轉是通過極化的逐漸旋轉來實現,然而極化旋轉理論只針對單疇,仍然不能解釋鐵電準同型相界材料的多疇狀態在外電場下如何翻轉。
-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
清華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團隊合作發表新型類腦器件研究長篇綜述文章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9月24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與器件領域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用新型類腦器件連接生物神經網絡與人工神經網絡:原理,進展與挑戰》(Bridging Biological
-
科學網—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微電子所在新型存儲器件、模型及類腦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2019國際電子器件大會(IEDM)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團隊展示了新型存儲器件(選通管、可編程二極體)、負電容電晶體緊縮模型、類腦神經元器件電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存儲器件方面,劉明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HZO鐵電薄膜極性反轉調製的電場可編程二極體及1T2D結構的電壓輸出存儲單元(圖1)。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基於PZT薄膜的微系統器件研究進展
於海超,尚瑛琦,劉智輝,張巖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摘要:對當前基於鋯鈦酸鉛壓電陶瓷(PZT)薄膜微系統器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對PZT傳感器、PZT能量收集器、PZT驅動器的研究進展以及採用不同工藝PZT薄膜的製備技術進行了闡述。
-
腦科學日報: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記憶是怎麼形成的?
1,Nature: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Andras Kis等人將大面積MoS2作為有源溝道材料,開發了一種基於浮柵場效應電晶體(FGFETs)的存儲器中邏輯器件和電路。研究人員以可編程NOR門為演示對象,證明了該設計可以簡單地擴展以實現更複雜的可編程邏輯和功能完整的操作集。研究展示了原子層超薄半導體二維材料在下一代低功耗電子產品方面的巨大應用前景,為類腦晶片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礎。
-
進展|一種基於自旋軌道力矩效應全電學操控磁矩翻轉和信息寫入的新...
如何利用全電學方法實現磁性薄膜的確定性磁矩翻轉,一直是研發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挑戰性難題之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實現磁矩確定性翻轉的方式發生了階躍性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自旋電子學核心器件—磁隨機存儲器(MRAM)更新換代式的遞進發展。
-
利用類腦器件高效處理神經信號,構建新型腦機接口
團隊與臨床神經外科、微電子、材料等學科合作,發展了人腦功能定位與腦網絡分析新方法,提出並實現了基於顱內腦電的微創腦機接口技術,在解析人腦語音語言編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Nature Neuroscience,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上發表。
-
腦科學日報: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記憶是怎麼形成的?
1,Nature: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Andras Kis等人將大面積MoS2作為有源溝道材料,開發了一種基於浮柵場效應電晶體(FGFETs)的存儲器中邏輯器件和電路。研究人員以可編程NOR門為演示對象,證明了該設計可以簡單地擴展以實現更複雜的可編程邏輯和功能完整的操作集。研究展示了原子層超薄半導體二維材料在下一代低功耗電子產品方面的巨大應用前景,為類腦晶片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礎。
-
柔電院發表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浙江清華柔電院「綜述」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近日,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在國際柔性電子領域頂級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 柔性電子)上發表了題為《Flexible inorganic bioelectronics》(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綜述文章。
-
「垂直結構」新型類腦視覺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多功能光電傳感和類腦計算器件對於研發能夠工作在全模擬域的類腦視覺系統至關重要。基於這系列工作打下的基礎,該團隊近日提出,通過將視網膜形態傳感器陣列與憶阻交叉陣列結合在一起,可以模擬人類視覺系統的「垂直分層」架構,從而同步實現對視覺信息的感知和預處理,並高效執行較複雜的包括圖像識別、物體追蹤、運動軌跡預測等在內的任務。該工作為未來開發三維垂直集成的新型類腦視覺系統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微電子所在基於先進FinFET工藝的矽量子器件研究中獲進展
基於矽量子點的量子比特是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具有較長的退相干時間和出色的CMOS製造工藝兼容性。目前,矽量子點量子計算正處在採用集成電路先進位造工藝實現量子點規模集成並進行量子比特擴展驗證的關鍵研究階段。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2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字體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溼度驅動並且磁場控制運動方向的柔性「牽引機」,相關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directed soft actuators driven by moisture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
自動化所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整體性啟動類腦智能研究。 為推動研究所在類腦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家創新科研戰略,進一步推動未來智能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所整合集結了研究所相關優勢學科方向與科研團隊,成立了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協同進行類腦智能的科研和戰略推進。
-
進展|基於Bi2O2Se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大面積的單層和多層Bi2O2Se薄膜已經被成功合成,且在場效應管、光電電晶體等電子學和光電子器件中顯示出優越特性。然而,Bi2O2Se還存在著一維納米線形態。相比於二維薄膜形態,納米線形態由於具有大的表面體積比,將可能展現出更奇特的性質。同時,基於這種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構建超導複合器件,預期可實現拓撲超導態。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搭出類腦視覺傳感器
因此,構建一個可以媲美人眼、具備同步進行信息探測和處理功能的類腦視覺傳感器是人們一直追求的夢想,對於智能工業、自動駕駛、智能安防等應用的發展也至關重要。近日,物理學院繆峰教授團隊基於二維材料異質結,在可重構類腦視覺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二維材料有望成為後摩爾時代重要的基礎電子材料,該領域的發展也讓人們可以對原子層材料進行樂高式的堆疊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