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2020-11-26 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劉舒、張兆軍)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東輝、副研究員劉舒團隊在瓦爾登(Walden)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上取得新進展,首次對一個通過瓦爾登翻轉機理實現的取代反應進行了精確的理論研究,獲得了詳盡的動力學信息和清晰的物理圖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為了研究不同同位素效應的動力學起源,科研人員分析了反應過程中不反應甲基基團傘形角的變化。計算結果表明對於H』+CHD3 取代反應,不反應CD3基團的傘形運動在反應期間對入射H原子的攻擊響應非常緩慢,反應並沒有經過最小能量路徑。取而代之,傘形角在動力學過渡態處大於90°,對應的勢壘高度大於靜態勢壘高度。這正是造成動力學和反應截面同位素效應差異以及高能量閾值的原因。

H』+CH4取代反應研究中發現的所有這些現象都曾經在有勢壘的氣相SN2反應中觀察到,包括高閾值能量、室溫下反向二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以及反應截面很強的正向二級同位素效應,因此本研究中發現的機理也極可能在這些氣相SN2反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為氣相SN2反應動力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中國科學報》 (2017-03-0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瓦爾登(Walden)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反應動力學研究表明,該水解反應的速率僅與叔丁基溴的濃度成正比,而與親核試劑OH-的濃度無關(一級反應)反應速率方程:(1)兩種物質參加反應,其反應速率只與其中一種物質(底物)的濃度有關的原因:從機理中看出,該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C-Br鍵解離,生成C+離子中間體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有機入門三大反應
    -ELIMINATION REACTION按反應機理消去反應包括單分子消去(E1-兩步反應)和雙分子消去(E2-一步反應)。在無機化學中,常稱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類型的反應機理為「交換機理」。SN2反應能量變化示意圖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取代反應中,由於親核試劑是從離去基團的背面進攻,故如果受進攻的原子具有手性,則反應後手性原子的立體化學發生構型翻轉,也稱「瓦爾登翻轉」。這也是SN2反應在立體化學上的重要特徵。反應過程類似於大風將雨傘由裡向外翻轉。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O(1D)+CHD3反應發現新化學反應機理—論文—科學網
    過去幾十年,雖然科學家們在多原子反應體系動力學機理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是對於很多尤其是中間形成絡合物的多原子反應體系的研究,仍然是一項非常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其反應動力學機理至今還不清楚。比如,O(1D)和甲烷的反應,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直接插入反應,即O(1D)直接插入CH4中的某個C-H鍵,形成高內能激發的甲醇(CH3OH)絡合物並進而解離。
  • 科學網—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12月2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
  • 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楊斌)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於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並對汙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致力於對非均相芬頓反應主要活性物種「Fe」的配位環境、價態、自旋態演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研究員陳萍團隊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江凌團隊合作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一氧化碳氧化反應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作為重要的原型反應之一,一氧化碳(CO)氧化反應在多相催化反應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經典反應】親核取代反應 | SN
    ,而將新鍵在舊鍵斷裂的相反方向形成的情況稱為構型翻轉。這種構型的翻轉也稱為Walden轉換Ⅲ  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定義:有兩種分子參與了決定反應速度關鍵步驟的親核取代反應稱為過渡態的結構特點是:中心碳是sp2雜化,它與五個基團相連,與中心碳相連又未參與反應的三個基團與中心碳原子處於同一平面上,進入基團 (親核試劑)和離去基團處在與該平面垂直,通過中心碳原子的一條直線上,分別與中心碳的p軌道的二瓣結合所有產物的構型都發生了翻轉消旋化速度比取代反應的速度快一倍該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二級動力學控制的反應
  •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偶聯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8-05-17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研究發現,在無過渡金屬參與下芳基/烯基硼酸能與二級苄基滷代物、α-羰基滷代物以及烯丙基滷代物等順利偶聯,並且利用穩定的手性二級苄基甲磺酸酯為底物首次實現了立體專一性的偶聯。機理研究表明,該反應經歷SN2反應過程。該工作為立體專一性的碳(sp2)-碳(sp3)間偶聯提供了新的合成思路,並且首次實現了烯基硼酸作為親核試劑的SN2反應,擴充了親核取代反應的應用範圍(圖一)。
  •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其中對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本質的認識一直是該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齊偉研究團隊在Acc. Chem. Res.雜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在碳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方向的研究工作。   對碳材料催化活性中心的定性和定量是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的基礎和關鍵。近反應條件下的分子吸附熱和原位XPS表徵結果均表明碳材料表面親核性較高的氧物種對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貢獻顯著。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氮雜環卡賓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β-H插入和水分子輔助的質子接力機理金屬有機反應機理的研究是當代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熱門課題,而其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不僅能對反應本質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而且能很好地指導實驗工作。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自2003年以來一直致力於過渡金屬催化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並相繼在國際雜誌(J. Org. Chem.; J. Phys. Chem. B; J. Biol. Inorg. Chem.; ChemBioChem; Dalton Trans.; Organometallics)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
  • 有機矽單體合成反應催化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問題在於該反應在得到M2的同時,還會生成大量其他副產物,因此提高M2的選擇性和收率一直以來都是工業界和學術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然而,到目前為止,M2選擇性和收率仍不夠高,主要是由於關鍵催化劑——Cu基催化劑效果不夠理想。另一方面催化機理到迄今為止尚不明確,致使高性能Cu基催化劑的研製仍主要依靠工業經驗。
  • 史上最全最優有機反應機理總結
    反應機理是對一個反應過程的詳細描述,在表述反應機理時,必須指出電子的流向,並規定用箭頭表示一對電子的轉移,用魚鉤箭頭表示單電子的轉移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