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基於Bi2O2Se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21-01-07 中科院物理所

二維半導體材料由於具有高電子遷移率和易於調控等潛在應用價值而廣為關注。Bi2O2Se是這一領域內最近受到關注的一種材料,它具有空氣中穩定、遷移率高、能隙適中(~0.8 eV)、自旋軌道耦合強等優點。目前,大面積的單層和多層Bi2O2Se薄膜已經被成功合成,且在場效應管、光電電晶體等電子學和光電子器件中顯示出優越特性。然而,Bi2O2Se還存在著一維納米線形態。相比於二維薄膜形態,納米線形態由於具有大的表面體積比,將可能展現出更奇特的性質。同時,基於這種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構建超導複合器件,預期可實現拓撲超導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實驗室Q02組的博士生應江華在屈凡明特聘研究員和呂力研究員的指導下,觀測到了Bi2O2Se納米線的相干表面態,並在基於Bi2O2Se薄膜的約瑟夫森結中實現了對超流的開關控制和對超流空間分布的調控。該研究團隊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生長了高質量的Bi2O2Se納米線和薄膜,並分別製備了正常金屬電極和超導電極。在Bi2O2Se納米線器件中,低溫輸運展現出電阻隨沿納米線軸向磁場的周期振蕩,且該振蕩能被門電壓調製。該結果表明納米線中存在著相干的表面態,並形成了一維子能帶。態密度計算結果與實驗數據符合得很好,同時排除了通常認為的Aharonov-Bohm幹涉機制。該工作是與物理所楊槐馨研究員合作完成的,發表在Phys. Rev. B 100, 235307 (2019)。

最近,該團隊還利用Bi2O2Se薄膜製備了基於超導近鄰效應的約瑟夫森結器件。通過門電壓調控,成功實現對超流幅度的完全調節,即超流的開和關。更有意思的是,通過分析磁場中超流的衍射和幹涉行為,他們發現超流的空間分布也可被門電壓調控。超流大時,體超流佔主導;超流小時,邊緣超流佔主導。據此,他們在同一器件中同時實現了對超流幅度和空間分布的調製。此外,理論預期Bi2O2Se薄膜的表面態與最外層原子是Bi或Se有關,這也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該工作是與南京大學王學鋒教授、南開大學曹學偉教授合作完成的,發表在Nano Lett. 20, 2569 (2020)。

上述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北京市科委、國防科大和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資助。

圖1. (a)Bi2O2Se納米線器件示意圖。(b)AFM圖。(c)電阻隨磁場和門電壓的雙調製。(d)c圖的二階微分,展示振蕩信息。

圖2. (a)Bi2O2Se約瑟夫森結在不同門電壓下的超流衍射和幹涉圖。(b)相應門電壓下提取的超流空間分布。

文章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b/abstract/10.1103/PhysRevB.100.235307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0025

編輯:他和貓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關焦點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2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字體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光電探測器作為光電系統中接收端的核心器件,其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光電系統的整體性能。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基於PZT薄膜的微系統器件研究進展
    於海超,尚瑛琦,劉智輝,張巖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摘要:對當前基於鋯鈦酸鉛壓電陶瓷(PZT)薄膜微系統器件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對PZT傳感器、PZT能量收集器、PZT驅動器的研究進展以及採用不同工藝PZT薄膜的製備技術進行了闡述。
  • 微電子所鍺基MOS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在鍺基MOS器件的研究上獲得顯著進展。鍺(Ge)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子和空穴遷移率,是超高速、低功耗MOS器件的理想溝道材料。對於高性能的MOS器件而言,良好的界面對於提升MOS器件的遷移率非常重要,由於high-k/Ge的界面穩定性較差,在界面處存在的大量的缺陷形成載流子的散射中心,阻礙了高遷移率的獲得,進而嚴重影響器件的最終性能。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研究人員考察了基底浸潤性對乳膠粒的形貌及其分子組裝形式的影響(Adv. Mater. Inter., 2015, 1400365;J. Mater. Chem.
  • 彭海琳教授課題組Angew:基於二維Bi2O2Se晶體的痕量氧傳感器
    基於晶圓級的高質量二維Bi2O2Se生長技術,該課題組已將這種材料成功應用到各種高速低功耗電子器件和量子輸運器件中,取得了優異的器件性能(Nat. Nanotech. 2017, 12, 530; Nano Lett.
  • 微電子所在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MOS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面向5納米以下技術代的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Gate-all-around silicon nanowire,GAA SiNW)MOS器件的結構和製造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5納米以下集成電路技術中現有的FinFET器件結構面臨諸多挑戰。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4日電 近日,材料學院材料加工研究所非晶合金研究組陳娜副研究員和合作者通過誘導磁性金屬玻璃發生金屬-半導體轉變的方式,開發出居裡溫度高於600 K的p型磁性半導體,並基於此磁性半導體實現了室溫p-n結和電控磁器件的製備(圖1b和c)。
  • 南大在可拉伸顯示發光器件上取得進展
    其實可拉伸電致發光器件是可拉伸電子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外部拉力或者壓縮力作用下發光面積可以伸縮的器件,是可穿戴系統中信息輸出窗口。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可拉伸電致發光器件在可拉伸顯示、照明和生物醫療等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並取得了快速發展。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這些特點都使得一維無機納米材料適用於微型柔性光電器件的設計和製備。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可穿戴式纖維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團隊在柔性可穿戴器件研究方向取得了新進展。 基於碳納米管纖維的非揮發全碳記憶器件研究表明,電池的效率可高達3.03%,彎折次數1000次依然能保持初使效率,且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大於96小時。
  • 微電子所在新型存儲器件、模型及類腦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2019國際電子器件大會(IEDM)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團隊展示了新型存儲器件(選通管、可編程二極體)、負電容電晶體緊縮模型、類腦神經元器件電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存儲器件方面,劉明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HZO鐵電薄膜極性反轉調製的電場可編程二極體及1T2D結構的電壓輸出存儲單元(圖1)。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此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等的資助。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2015年,筑波大學的Kigoshi研究組報導了從海兔Aplysia kurodai中分離的開環甾醇aplysiasecosterol A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073)。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產生的缺陷可捕獲光生載流子,限制載流子的擴散,降低載流子的壽命,還會引起離子遷移和擴散,最終導致器件穩定性和效率下降。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高鵬課題組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表面缺陷和水分侵蝕導致的穩定性問題,開發出一系列D-π-A型卟啉分子,並在使用該卟啉小分子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作用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超導存儲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壘、王鎮提出了一種新型3D nano-SQUID超導存儲器件,發現利用其特有的偏離正弦函數的電流-位相關係。研究結果以Miniaturization of the Superconducting Memory Cell via a Three-Dimensional Nb Nano-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為題發表在ACS Nano期刊上。高速超導存儲器是發展超導高性能計算技術的核心器件之一。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當前主流器件結構中普遍採用TiO2等高溫製備的n型半導體材料作為電子傳輸層,這增加了器件的製造能耗和成本,並限制了柔性器件的構建。而且TiO2等金屬氧化物較強的紫外光催化性能是造成器件光照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避免該類傳輸材料的使用或開發新型的界面修飾材料十分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葛子義課題組針對此問題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雙柵CMOS核心模型研究成果發表 納器件物理和電路模型取得新進展
    雙柵CMOS核心模型研究成果發表 納器件物理和電路模型取得新進展 ,最近在納米CMOS器件物理和集成電路仿真模型領域又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成果「雙柵CMOS器件核心模型」在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相關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電子器件雜誌,IEEE 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