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電路用納電子器件模型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北京大學教授何進博士率領的微電子學研究院納太器件和電路研究組,在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最近在CMOS集成電路用納器件模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相關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
-
微電子所在新型存儲器件、模型及類腦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2019國際電子器件大會(IEDM)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團隊展示了新型存儲器件(選通管、可編程二極體)、負電容電晶體緊縮模型、類腦神經元器件電路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存儲器件方面,劉明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HZO鐵電薄膜極性反轉調製的電場可編程二極體及1T2D結構的電壓輸出存儲單元(圖1)。
-
微電子所鍺基MOS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在鍺基MOS器件的研究上獲得顯著進展。鍺(Ge)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子和空穴遷移率,是超高速、低功耗MOS器件的理想溝道材料。對於高性能的MOS器件而言,良好的界面對於提升MOS器件的遷移率非常重要,由於high-k/Ge的界面穩定性較差,在界面處存在的大量的缺陷形成載流子的散射中心,阻礙了高遷移率的獲得,進而嚴重影響器件的最終性能。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3.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創新成果 多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研究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並利用五光子糾纏源在實驗上演示了「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被美國物理學會和歐洲物理學會同時評選為2004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之一。
-
河海大學在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整體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海大學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研究團隊在有關珊瑚礁-潟湖-裂口海岸動力學的整體物理模型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海岸工程學科最著名的國際期刊《Coastal Engineering》上。
-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1-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目前,數值研究分析採用最多的模型為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但CFD模型對風力機進行尾流特性模擬時對計算資源佔用大,耗時長。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家能源風電葉片研發(試驗)中心採用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新模型(改進致動面模型),對不同排布下的多颱風力機尾流場分析,研究幹涉效應影響、流場耗散和摻混現象。
-
物理所發表非晶合金彈性性質和彈性模型研究綜述文章
從1998年開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汪衛華研究組通過大量實驗,系統地研究了非晶合金形成、結構、力學性能和彈性性能,從彈性模量(基於原子間作用力等微觀因素的宏觀統計物理量)的角度來研究非晶結構及性能的關係,認識非晶中一些基本問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
蘇州納米所在柔性印刷碳基電子器件和電路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印刷電子中心趙建文研究團隊專注於高性能可印刷墨水批量化製備、印刷碳基電子器件和電路構建及其在新型領域中的應用研究。近年來在印刷薄膜電晶體器件、電路和類神經元電子器件等方面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如JMCC, 2020, 8, 6914-6922; Carbon, 2020, 163, 145-153; Adv. Fun.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該工作為設計高靈敏度雙波段傳感器及其他等離激元光學器件提供了新方向。推薦閱讀研究快報① | 山東大學陳峰教授團隊受邀在Advanced Optics Materials發表綜述文章!研究快報② | 山東理工大學張芳和邢飛團隊在新型低維材料光學非線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快報③ | 棗莊學院梁蘭菊教授和天津大學姚建銓院士團隊在利用超構材料主動調控太赫茲研究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丨亮點成果
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今日推薦候選條目《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投票請點「閱讀原文」。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科學院發揮多學科創新優勢,迅速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攻關專項,近期在動物模型構建、疫苗和抗體研發以及應急藥物篩選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人員利用GW-BSE方法計算了單層黑磷、氟化石墨烯、氮化硼等一系列二維材料的激子結合能,並揭示出此類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與其準粒子能隙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標度關係。該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7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實驗室的博士後Jinho Choi與博士崔萍為共同第一作者。
-
一種基於物理的溝槽柵SiC MOSFET器件模型
本文提出的簡潔器件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靜態特性,特別是在高柵極電壓的線性區域。除了靜態特性外,仿真的動態特性與實驗結果也吻合較好。本文所提出的簡潔器件模型有望在仿真中得到應用廣泛。1、引言SiC MOSFET由於其低通態電阻、高速開關和耐高溫等優良特性,已被用於高效率的功率變換器。
-
新型功率器件MCT關斷模型的研究
新型功率器件MCT關斷模型的研究 摘要:介紹了新型功率器件MCT(MOS控制晶閘管)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詳細地探討了MCT在關斷情況下的建模,採用狀態空間分析法推導出了MCT的可關斷的最大電流與其結構的關係,並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證明了結論的正確性。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的分子水平器件模型
,忽略了有機和無機半導體在電荷傳輸機制上的重大差異,發展OFET專屬的分子模型迫在眉睫。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李浩源博士和Jean-Luc Bredas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了題為「Developing molecular-level models for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的綜述文章,總結了OFET器件分子水平模擬方面的最新進展
-
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圖為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提供圖為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9月21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21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對靈長類動物近親樹鼩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的創建研究。該研究提示,中國樹鼩有可能成為SARS-CoV-2致病機制研究、藥物和疫苗評價的模型動物。
-
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取得突破 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等聯合國際研究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利用規模化量子體系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