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新型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已被成功研製

環球創新智慧 發表於 2019-12-12 15:45:45

(文章來源:環球創新智慧)

據美國普渡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工程師將電晶體與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結合成一種新設備,該設備集信息處理與存儲功能於一身。如今,數字計算機,特別是超級計算機,已具備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但是面對某些複雜問題時,傳統計算機還是無法勝任,不能像人腦那樣低能耗、高效率地進行運算並解決問題。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傳統計算機大多採用了馮·諾依曼體系結構。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是由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於1946年提出的。

在馮·諾依曼體系結構中,存儲器存儲程序指令和數據;處理器執行指令與處理相關數據。可是,存儲器與處理器是完全分離的兩個單元,數據需要在處理器與內存之間來回移動。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處理器速度不斷提高,內存容量也不斷擴大,可是內存訪問速度的增長卻緩慢,成為了計算機整體性能的一個重要瓶頸,也就是所謂的「內存牆」問題。因此,無論硬體可以做得多小或者多快,架構中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固有的瓶頸。

相比之下,人腦優勢明顯。它不僅可並行處理和存儲大量數據,而且能耗極低。人腦處於全方位的互聯狀態,其中的邏輯(處理信息)和記憶(存儲信息)功能緊密關聯,其密度和多樣性均是現代計算機的數十億倍。因此,科學家們希望從人腦結構中汲取靈感,來解決傳統計算機所固有的問題。他們試圖模仿人腦的神經元與突觸,在同一地點處理和存儲信息。為此,他們努力打造了許多新型器件,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憶阻器、光學類腦計算晶片等。

美國普渡大學工程師們開發的新方案,它旨在將存儲器與處理器結合成為一個設備。這樣一來,晶片上就會騰出更多的空間,從而運轉得更快速、更強大。在這個方案中,過去常常用於處理信息的數百萬個微型開關(電晶體),成為了集存儲與處理功能於一身的設備。

研究人員們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期刊上詳細描述了這一方案。該方案通過解決另一個問題來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說,將電晶體與所謂的「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ferroelectric RAM)」結合起來。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比大多數計算機中使用的存儲技術性能更高。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們一直嘗試將信息處理與存儲功能合二為一,但問題出現在鐵電材料與矽(組成電晶體的材料)之間的界面上。相反,鐵電隨機存儲器作為晶片上的獨立單元來運行,限制了它讓計算變得更高效的潛力。普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葉培德(Peide Ye)領導的團隊找到了破解矽與鐵電材料之間死敵關係的方法。

葉教授表示:「我們採用具有鐵電特性的半導體。這樣一來,兩種材料變成一種材料,你不必再擔心界面問題。」結果就製造出了一種所謂的「鐵電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它與目前計算機晶片上所用的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相同。

α-In2Se3 這種材料不僅具有鐵電特性,還可以解決傳統鐵電材料通常用作絕緣體而不是半導體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於所謂的寬「帶隙」,也就是說,電流無法通過,也沒有進行計算。α-In2Se3 的帶隙要窄得多,在成為半導體的同時又不會喪失鐵電特性。

普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後研究員司夢偉(Mengwei Si,音譯),構造並測試了這種電晶體,發現其性能堪比現有的鐵電場效應電晶體,並且通過更多的優化可以超越它們。普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助理教授 Sumeet Gupta 以及博士研究生 Atanu Saha 提供了建模支持。

司夢偉與葉培德的團隊也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將 α-In2Se3 構造到晶片上的一片空間中,這片空間也稱為鐵電隧道結。工程師們可用它來提升晶片性能。12月9日,團隊在2019年度國際電子設備會議上展示了這項成果。過去,研究人員們一直都無法構造高性能的鐵電隧道結,因其寬帶隙使材料太厚,以至電流無法流過。然而 α-In2Se3 的帶隙要窄得多,因此材料厚度僅為10納米,可允許更多電流流過。

葉教授表示,較多的電流讓器件面積可縮小至幾納米,使晶片更密集、更節能。較薄的材料,甚至薄至一層原子的厚度,也意味著隧道結兩側的電極可以變小很多,從而有利於構造模仿人腦神經網絡的電路。
        (責任編輯:fq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我國首個ZnO納米棒場效應電晶體研製成功
  •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應用
    打開APP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應用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19-09-09 15:05:46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7月24日,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羅姆(ROHM)宣布推出超級緊湊,尺寸為1.6 x1.6毫米的RV4xxx系列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產品,可提供優越的安裝可靠性。
  • 科學網—美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隧穿場效應電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7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聖母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借用量子隧穿效應,研製出了性能可與目前的電晶體相媲美的隧穿場效應電晶體
  • 世界上首個縱向氧化鎵電晶體研製成功!
    近日,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與東京農工大學演示了一種縱向的氧化鎵(Ga2O3)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它採用「全離子注入」工藝進行N型與P型摻雜,為低成本、高可製造性的新時代 Ga2O3 功率電子器件鋪路。
  • 【技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核心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在結構上以一個金屬—氧化物層—半導體的電容為核心(現在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多半以多晶矽取代金屬作為其柵極材料
  • 新型鐵電電晶體隨機存取存儲器FeTRAM研製成功
    打開APP 新型鐵電電晶體隨機存取存儲器FeTRAM研製成功 秩名 發表於 2011-10-19 09:47:40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新的計算機存儲設備——鐵電電晶體隨機存取存儲器(FeTRAM),其將比現在的商用存儲設備更快捷,且比佔主流的快閃記憶體能耗更低。
  • ...化前景的高密度存算一體化非易失性鐵電單晶疇壁存儲器和電晶體
    自戈登·摩爾提出至今,摩爾定律已持續發展半個多世紀,晶片集成度不斷提高,性能不斷提升。然而如今器件特徵尺寸不斷縮小,特別是接近納米尺度的量級時,出現量子尺寸效應、界面效應、短溝道效應等問題,影響了器件性能。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預測,對於5nm以下技術節點工藝,現有存儲技術將不能滿足晶片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因此,高密度、低功耗的新型存儲器亟待開發。
  • 碳納米管基鐵電場效應電晶體有優異存儲特性
    (a) 碳納米管基鐵電場效應電晶體結構示意圖最近幾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表面物理實驗室/研究部SF1組將碳納米管的優點和鐵電薄膜的性質相結合,與微加工實驗室合作,研製成功了以外延鐵電薄膜為柵介質的單壁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開發出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鐵電場效應電晶體存儲器件單元。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鐵電薄膜的極化對碳納米管導電通道電流進行調製。
  • 復旦微電子學院研製出高密度存算一體化非易失性鐵電單晶疇壁存儲...
    然而如今器件特徵尺寸不斷縮小,特別是接近納米尺度的量級時,出現量子尺寸效應、界面效應、短溝道效應等問題,影響了器件性能。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預測,對於5nm以下技術節點工藝,現有存儲技術將不能滿足晶片高性能、低功耗的要求。因此,高密度、低功耗的新型存儲器亟待開發。當前計算機架構基於「馮?
  • 【趣知】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裡面有金屬嗎?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全稱為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這一研究首次利用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鐵電PVDF聚合物超薄膜作為隧道結的勢壘結構,發現了鐵電極化對隧穿電流的調控比超過1000%,為探索隧穿電子與極化耦合特性以及發展基於鐵電隧道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基礎。該研究工作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段純剛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教授Garcia合作完成。王建祿為論文通訊作者,田博博為論文第一作者。
  •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大廠宣布提價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網據媒體報導,受上遊晶圓供應緊缺情況的持續影響,近日,國內外多家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廠商發布漲價通知,目前已累計四家MOS廠商已經啟動漲價,漲幅達到20%。
  • 用鐵電「場效應」拓撲絕緣體
    隨後發展起來的場效應電晶體更是藉助柵極電場來控制源-漏之間的半導體溝道層電流 (源-漏電流),實現數位化邏輯開關。 數位化邏輯過去幾十年已成為凝聚態物理追求的一個重要功能,不僅在半導體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甚至是光學、聲學方面也常有此類「通/斷」效應被發現,所以才有光二極體、聲二極體之類的新奇概念。
  • 什麼是鐵電效應?
    非鐵電相非鐵電相無對稱中心:鉭鈮酸鉀(KTN)和磷酸二氫鉀(KDP)族的晶體。由於無對稱中心的晶體一般是壓電晶體,故它們都是具有壓電效應的晶體;非鐵電相時有對稱中心:不具有壓電效應,如BaTiO3、TGS(硫酸三甘肽)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類型的晶體。
  • 德州儀器新型即用型600V氮化鎵(GaN)場效應電晶體(FET)功率級產品...
    德州儀器(TI)近日宣布推出支持高達10kW應用的新型即用型600 V氮化鎵(GaN),50mΩ和70mΩ功率級產品組合。與AC/DC電源、機器人、可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電信和個人電子應用中的矽場效應電晶體(FET)相比,LMG341x系列使設計人員能夠創建更小、更高效和更高性能的設計。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高速電晶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
  • 美造出超小型單電子電晶體 組件直徑1.5納米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電子元件的尺寸越來越小,由單電子電晶體組成的電路日益受到研究人員的青睞,其高靈敏度的特性和獨特的電氣性能使其成為未來隨機存儲器和高速處理器製造材料的有力競爭者。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新型單電子電晶體的核心組件是一個直徑只有1.5納米的庫倫島,另外還有一兩個電子負責對信號進行記錄。
  • 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被發現
    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鐵電材料(Ferroelectric materials)可使計算機不再運用數字邏輯進行計算。如這張彩色照片中所示,鐵電材料的這種魚脊形結構或許可以使它適於作為電晶體使用。如果這種材料可以成功運用於計算機領域,這將使計算機處理器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能夠提高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  經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電荷在四種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快速切換的鐵電材料來存儲數據。
  • 上海光源衍射線站助力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等領域研究
    在衍射線站工作人員的積極配合和努力下,用戶在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有機半導體分子薄膜和鐵電薄膜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於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Wiley公司出版的材料化學重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