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

2020-11-24 新華能網

研究人員發現,在稱為「隧穿」的量子過程中穿過固體物質的電子瞬間完成。這項發現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與先前的實驗相矛盾,這些實驗表明隧道事件的開始和結束之間經過了一段時間。

這項工作詳見「 自然 」雜誌的一篇論文。

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的差異之一。

「如果你倚靠在牆上,那麼這堵牆會強行推回,這樣你就不會經歷它,」共同作者羅伯特桑說。

「但是當你進入微觀層面時,事情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物理定律從經典變為量子的地方。「

量子世界中的粒子實際上可以穿過那堵牆。實驗問題是,在一個給定的障礙物中過渡需要多長時間 - 在這種情況下,是氫原子的電勢壘。

「我們使用最簡單的原子,原子氫,我們發現我們可以衡量的是沒有延遲,」桑說。

「 自然 」 雜誌是一項為期三年的國際項目的高潮,該項目中,該團隊使用Griffiths澳大利亞阿瑟第二科學設施中包含的極其強大的超快雷射射擊氫原子及其孤立電子。雷射是圓偏振的,這意味著它向發射的電子施加旋轉。

然後可以測量在電子的「相位」中產生的旋轉,好像它是一個時鐘指針 - 或者在這種情況下,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時鐘。

「有一個定義明確的點,我們可以開始這種互動,而且我們知道電子應該在何時瞬間出現,」桑說。

「所以任何不同的時間我們都知道經過這個障礙需要很長時間。這就是我們如何衡量需要多長時間的方法。

「它與實驗不確定性中的理論一致,與瞬時隧道效應一致。」

測量隧道事件的時鐘精度是由阿秒雷射器中的超快脈衝光碟機動的 - 僅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雷射器發出的能量大於整個美國電網的能量。

Sang注意到阿秒的時間尺度「很難理解它有多短,但需要一個大約一百微秒的電子來繞原子核運行」。

隧道掘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一種不熟悉的效果,但從電子顯微鏡到計算機電晶體的常見設備依賴於它。

「你可能會想到的一個限制是我能讓電晶體工作多快 - 最終的限制部分在於量子粒子能夠多快地通過隧道,」Sang說。

「對於傳統的計算機來說,它意味著你可以多快地切換一個電晶體。」

當我們探索這些奇怪的量子力學過程的領域和限制時,個人計算機也可能會有速度提升。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當電子穿過屏障時,電子在「潛在的」下不會花費可測量的時間,但是注意到這些事件「只是像電子波函數崩潰一樣'瞬時',正統的量子力學解釋」預測。

Sang補充說,這為未來的zeptosecond雷射器提供了誘人的可能性 - 它可以運行一段時間比阿秒的短一千倍 - 「獲得有關波函數崩潰本身動力學的信息」。這樣的測量將探索量子與經典世界的最根本差異,其中常識性期望在描述粒子的波函數面前被破壞。

相關焦點

  • 量子隧道效應
    在說量子隧道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這個一個實驗,直接上圖,喜馬拉雅的文本中也有圖,假設有一條像山坡一樣高低起伏的滑道,滑道上有一個小球,小球與滑道之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如果我們讓小球從A點出發開始滑落,而且出發時的速度為零,那麼小球最高能到達哪一點呢?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最初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解釋和描述原子,特別是同一化學元素的不同同位素以及亞原子粒子發出的光譜差異。簡而言之,量子力學原子模型在動搖經典力學和電磁學的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因此,經典力學的定律是在大系統或大量子數的極限下,以統計平均值的形式從量子力學的定律中推導出來的。 然而,混沌系統沒有良好的量子數,量子混沌研究的就是這些系統中經典描述和量子描述之間的關係。量子相干是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之間的本質區別,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EPR)悖論就是通過對局部實在論對量子力學的某種哲學解釋的攻擊,說明了這一點 。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生命由量子力學驅動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一個古怪的世界: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或兩個粒子彼此相距很遠都存在著某種聯繫。多年來,生物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量子力學引入到生物學領域,發現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一些令人驚奇的生命現象。另外,知更鳥本領更大,通過一個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量子效應,它們可以直接「看到」地球的磁場。過去幾年裡,科學家針對知更鳥和它的量子「第六感」的研究,已經發展出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把生命科學與量子力學結合了起來。這就是量子生物學。量子力學的生物問題眾所周知,量子力學描述的是世界在微觀尺度下所發生的事情。
  • 量子世界裡蝴蝶效應還成立嗎?無蝴蝶效應會讓量子世界自動修復
    然而經典物理學描述的是原子尺度以上的系統,如果考慮量子力學主導的亞微觀世界,很多經典理論都失效了!量子世界有不同的、非常奇怪的規則。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蝴蝶效應還成立嗎?如果沒有,會發生什麼呢?一個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理論部門的物理學家尼古拉·辛尼辛領導的科研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通常在經典力學的體系下,只要已知初始條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物體的運動,就像工廠的自動化流程,或是衝向太空的火箭(只需要回憶一下高中所學過的運動,力和動量等)。混沌系統一般來說也是用經典力學描述的,在這種模型中,給定的初始條件同樣也能產生相同的結果,但人類的運算總有誤差,即使是小數點後數十位的近似,最終也會成為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蝴蝶。
  • 在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通常在經典力學的體系下,只要已知初始條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物體的運動,就像工廠的自動化流程,或是衝向太空的火箭(只需要回憶一下高中所學過的運動,力和動量等)。混沌系統一般來說也是用經典力學描述的,在這種模型中,給定的初始條件同樣也能產生相同的結果,但人類的運算總有誤差,即使是小數點後數十位的近似,最終也會成為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蝴蝶。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通常在經典力學的體系下,只要已知初始條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物體的運動,就像工廠的自動化流程,或是衝向太空的火箭(只需要回憶一下高中所學過的運動,力和動量等)。混沌系統一般來說也是用經典力學描述的,在這種模型中,給定的初始條件同樣也能產生相同的結果,但人類的運算總有誤差,即使是小數點後數十位的近似,最終也會成為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蝴蝶。
  • 量子隧道效應超光速了嗎?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隧道效應》中,我們了解了什麼是量子隧道效應。其中講到α粒子根據量子隧道效應從原子核穿出去,那麼這個穿過屏障的速度有多快呢?根據我們所知,這個穿越過程是瞬時的,也就意味著超光速了。LEGO是發現引力波的幹涉儀,雷射束以直角向下傳送,之後再匯聚至一處。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宏觀世界是不可能有穿牆術這種怪事的,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們一直以為粒子不可能越過,比它能量更高的勢壘,就好比我推一個石頭上山如果坡度小,我比較有勁,我的動能會大於坡度的勢能,然後我使點勁就過去了,但是如果坡度很高的話,推了半天我沒勁了,我的動能小於坡度的勢能,
  • 量子力學「多世界詮釋」的艱難誕生之路
    ,這一詮釋得名於玻爾著名的研究院的所在地,這一研究院聲稱極小尺度的量子世界和我們日常的生活經歷完全不同。Petersen說,量子物理只適用於尺度極小的領域,其中亞原子粒子會有奇異的性質。量子物理永遠不會用於描述人,椅子,以及其他包含著幾億億億個這樣的粒子的世界,這些東西只能用艾薩克·牛頓的經典物理來加以描述。
  • 量子世界存在蝴蝶效應嗎?
    通常在經典力學的體系下,只要已知初始條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物體的運動,就像工廠的自動化流程,或是衝向太空的火箭。混沌系統一般來說也是用經典力學描述的,在這種模型中,給定的初始條件同樣也能產生相同的結果,但人類的運算總有誤差,即使是小數點後數十位的近似,最終也會成為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蝴蝶。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從黑體觀察到的光的分布與經典物理學的預測不符。當光照射某些金屬時,可以使電子飛走。這是所謂的光電效應,經典理論難以解釋。現在看一下量子力學的基礎。量子力學的基石實驗是雙縫實驗,電子通過兩條縫發射,在後面的探測器上形成幹涉圖樣,這種幹涉模式是只能在波中看到的東西。這是量子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實驗證據之一。實際上,在量子力學數學中,所有粒子都被描述為波,通過稱為波函數的數學工具。
  • 那些靠「詭異」的量子力學誕生出的偉大發現和發明!
    量子力學理論導致了許多偉大的發明,包括雷射、電晶體、集成電路,幾乎整個電子領域都少不了它。如果量子力學理論忽然失靈了,那麼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將無法運作,整個世界將陷入癱瘓。量子力學的方程式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微小的開關,以決定電流的流向,進而控制電腦、數位相機以及電話。現今所有的信息產業設備都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它們為什麼能夠正常運作?
  • 科學網—芬蘭提出觀察肉眼可見物量子隧道效應方案
    朝演示大物體的量子隧道效應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隧道效應與真氣和空氣
    量子隧道效應這是量子力學中的一種物理現象。粒子有一定概率穿過比它自身能量高的高勢壘。這違背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這就是神話故事中的穿牆術,正常人誰也無法穿過一堵牆。可在量子狀態下的人,就有可能穿過去。這差別大概就如經典力學中的粒子和量子的區別。真氣應該是量子態的,只有如此才解釋得通。我們的意念能引導真氣的運行。這也與量子的觀測效應相吻合。當有觀察者時,量子表現出粒子運動狀態。當沒有觀察者是,它就表現出波的運動狀態。說明它是受人的意識影響的。當人存了要觀察它的想法後,它就改變了自己的運動狀態。真氣同樣受意識支配,這兩者很相似。
  • 中科大基於鐵電隧道結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亞納秒超快原型存儲器
    量子隧穿效應在量子力學裡,量子隧穿效應指的是,像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的總能量。在經典力學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量子隧穿效應屬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量子力學研究在量子尺度所發生的事件。設想一個運動中的粒子遭遇到一個位勢壘,試圖從位勢壘的一邊(區域 A)移動到另一邊(區域 C),這可以被類比為一個圓球試圖滾動過一座小山。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對於這問題給出不同的解答。經典力學預測,假若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低於位勢壘的位勢,則這粒子絕對無法從區域 A移動到區域 C。
  • 一算嚇暈了-穿牆術,物理,隧道效應,量子力學...
    在物理學中,我們常常把牛頓力學也稱為經典力學,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稱為近代物理學。牛頓力學所適用的範圍為宏觀和低速世界,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分別適用於高速和微觀世界。由於我們現在所在一個宏觀的低速的環境裡,因此我們不能夠實現穿牆術就是很正常了,而想實現穿牆術就必須用到量子力學來解釋。在量子力學中,由於微觀粒子存在波粒二象性,就存在一種所謂的「隧道效應」的物理效應:一個能量為E的粒子,向前方一個具有能量大於E的勢壘射去,這個粒子存在從勢壘穿過去的機率。
  • 真實存在的「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這樣的描述符合我們的常識,所以通常我們都會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結論,然而量子力學卻告訴我們,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把這個運動的球換成量子世界裡的微觀粒子,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自身能量不足的情況下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水中這快速原子運動是通過量子隧穿機制實現的。隧穿只能用量子物理來描述,這是一種控制微觀世界的物理定律。雖然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它並不容易,但我們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無法弄清楚生物體中氫的各種獨特特性。 一、什麼是量子隧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