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三年地震趨勢和防震...

2020-11-30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

一九九三年地震趨勢和防震減災

工作意見報告的通知

 

國辦發〔1993〕1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三年地震趨勢和防震減災工作意見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今年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提出了如下預測意見:在地震活躍期內,我國大陸地區已連續兩年(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二年)呈現「缺震」的異常現象,今年我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活動強度有可能呈增強的趨勢。因此,希望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所在地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落實應急反應預案和指揮機構,切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並做到常備不懈。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也要對重點監視防禦區內所屬重大工程和大型企業的防震減災工作做出部署。各地地震工作部門要在保持高度警惕、嚴密監視地震活動的基礎上,協助當地政府抓好防震減災各個環節的工作。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和地震部門的領導,並在各方面給予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七日

 

 


關於一九九三年地震趨勢和

防震減災工作意見的報告

 

國務院:

我局於一月六日至九日召開了一九九三年度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總結了一九九二年的地震活動和監測預報、綜合防禦工作,分析研究了一九九三年及今後一段時間內的地震趨勢。現將會商結果和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報告如下:

一九九二年我國共發生五級以上地震三十一次(大陸地區十六次),其中六級以上地震六次(大陸地區一次,臺灣地區五次),大陸地區最大地震為七月三十日西藏拉薩附近的六點五級地震。發生在大陸地區的十六次五級以上地震,除八次發生在無監測預報能力的地區外,其餘的有五次發生在年初確定的重點監視防禦區內及其邊緣。從一九九二年全年的地震活動實況看,周邊鄰國(緬甸、吉爾吉斯等)強震活動明顯增多,而我國大陸地區則出現了中強以上地震活動頻度低、強度弱、近二十年來少見的異常現象。

會商會認為:在地震活躍期內連續兩年(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二年)呈現明顯「缺震」的異常現象,這就大大加重了一九九三年或稍長一段時間內,發生七級及七級以上強震的危險性。會議再次明確了十一個發震概率較大的地區作為重點監視防禦區,其中:首都圈  (北緯38.5°—41°,東經114°—119°)地區為強化監視防禦區。其餘十個重點監視防禦區分別為:蘇魯交界至南黃海一帶;四川中西部至雲南東部地區;祁連山西段至甘青交界一帶;寧夏北部至內蒙古交界地區;甘肅東南部至甘青川交界地區;滇西至川滇西部交界地區;新疆北天山西段;南天山東段;山西中南部至晉陝豫交界地區;遼西至遼蒙交界地區。

鑑於目前地震形勢嚴峻複雜,為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特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內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預案的通知》 (國辦發〔199175)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二年及未來幾年地震趨勢和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9212)發出後,各地方和各部門都按照上述文件的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尚未完成本地方或本部門的《地震應急反應預案》,國務院已經明確:「一旦發生嚴重破壞性地震,國家地震局即自動轉換為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辦公機構。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根據這一原則,將應急反應預案和指揮機構予以落實。」希望各地方、各部門加緊做好這項工作。

二、對於基本建設,特別是重大工程建設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我局與國家計委、國務院經貿辦、建設部將加速擬就《工程建設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我們認為,工程建設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事關工程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事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加強對這一工作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我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展時期,大批工程將投入建設,及時做好這項工作尤為重要。

三、鑑於地震給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區造成的災害尤為嚴重,因此,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尤其注意抓好轄區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區的防震減災工作,切實提高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雖然,近兩年我國大陸地區尚未發生嚴重的破壞性地震,但各有關地區、部門切不可麻痺大意,仍應繼續提高警惕,做好地震防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開展地震保險業務,不僅是實現社會互助、提高抗災救災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在防災救災領域適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需要。去年我局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配合,在江蘇省進行了地震保險業務的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廣東、山東兩省也在推進這項試點工作。希望有條件的地區,特別是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所在地人民政府,能夠積極對此進行宣傳,並由點到面地推進這項工作。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

 

附:近一、二年內可能發生中強以上地震的重點監視防禦區圖

 

                            國家地震局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六日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二年及未來幾年地震趨勢和...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二年及未來幾年地震趨勢和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報告的通知、各直屬機構:  國家地震局《關於一九九二年及未來幾年地震趨勢和防震減災工作意見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並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我國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近幾年大體相對固定,十一個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防震減災工作大部分已有一定的基礎
  • 國務院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蘇魯皖交界地區晉冀豫交界地區地震趨勢...
    國務院轉發國家地震局關於蘇魯皖交界地區晉冀豫交界地區地震趨勢和加強震情監視工作的報告國發〔1979〕223號江蘇、山東、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現將國家地震局《關於蘇魯皖交界地區晉冀豫交界地區地震趨勢和加強震情監視工作的報告
  •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
    粵府辦〔2001〕22號━━━━━━━━━━━━━━━━━━━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整頓和規範藥品市場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17號,以下簡稱《通知》)轉發給你們,經省人民政府同意
  • 地震局局長聽取近期地震趨勢會商
    8月16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到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傳達中央領導同志對松原地震批示精神,聽取近期震區震情跟蹤、趨勢會商、發震構造以及全國大陸地震趨勢會商報告。
  •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  發生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經國務院批准,由平時領導和指揮調度防震減災工作的國務院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轉為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地震應急與救災工作。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中國地震局。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家地震應急預案》《黑龍江省防震減災條例》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規定製定本預案。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抗震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組織研究制定省地震災害預防和應急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指揮意見。組織指揮省地震災害搶救搶險行動。向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報告震情、災情、社情和救災工作進展情況。審定震情、災情信息發布口徑,設立新聞發言人,及時向社會公告震情、災情信息。組織有關市(地)、縣(市、區)和單位收集災情信息,制定地震應急救援力量配置方案。
  • 中國地震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防震減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達學習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和致信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部署,總結「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防震減災工作,謀劃「十四五」事業發展,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
  • 省地震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暨南北地震帶中段構造協作區
    10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在成都召開2020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暨南北地震帶中段構造協作區震情監視跟蹤工作會,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副處長周龍泉,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長雷建成、張永久出席會議並講話。
  • 【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會議
    【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會議 來源: 省地震局 發布時間:
  • 信息名稱紅河州地震局職責職能及機構設置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震局(以下簡稱州地震局)是紅河州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為正處級。  州地震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州委關於防震減災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組織擬定相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並監督檢查其執行情況。
  • 漳州召開粵東閩南防震減災聯防協作區工作會暨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
    漳州召開粵東閩南防震減災聯防協作區工作會暨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 2020-12-0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滁州市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
    12月2日,市地震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陳傳慧、調研員周明權帶領局機關有關科室和二級機構負責人,來到三界某訓練基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 陳傳慧總工程師一行首先為訓練基地的官兵們送去了《城鄉地震應急避險手冊》、《前兆宏觀異常現象》、《地震科普知識300問》等地震科普資料,並仔細講解了地震產生機理、地震三要素、常見地震災害情況等地震科普常識。隨後,市地震臺負責人還就滁州市及周邊地質構造情況和我市歷史震情,向官兵們簡要分析了我市地震趨勢,科普了當前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和地震科技創新發展情況。
  • 南北地震帶地震趨勢討論會在成都召開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監測預報司副司長車時、出席會議,四川省地震局局長張宏衛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辭。雲南、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重慶、貴州、湖北、四川等10個省(市、區)地震局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震預測研究所、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等單位的分管領導和專家共50餘人參加會議。
  • 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
    12月16日,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監測中心、預報中心負責人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應邀到會指導。會議傳達了《安徽省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精神,市地震監測中心及各縣(市)地震監測中心分別作了年度會商報告和專題報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作了相關學科研究報告。在與會領導、專家充分討論並匯總歸納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會議集體通過了《合肥市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
  • 關於地震那些事(下)|地震臺|大地震|災害|地震儀_網易訂閱
    地震事業經歷了艱辛的發展歷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地震工作者發揚科學探索精神,在挫折中尋求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進步。    南極建臺  1985年,我國南極長城站剛建不久,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雲芳便接到「建立中國南極長城地震臺和地磁臺」的重要任務。30多年來,南極地震臺和地磁臺為我國地震觀測及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地震臺網建設更趨科學規範。
  • 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海南省地震局關於政協海南省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026號提案的答覆   尊敬的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    貴黨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 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頻繁 比去年趨勢增強
    中新社北京九月四日電(記者龍劍武)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今天在此間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地震活動趨勢比去年明顯增強。  李強華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介紹說,去年,中國大陸地區五級以上地震是九次。今年大陸地區發生二十二次五級以上地震,基本上發生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青海地區。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自治區地震應急預案(2019年版...
    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內蒙古自治區防震減災條例》以及《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內蒙古自治區地震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文件。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2021-01-08 22:2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