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無奇的小魚,怎樣在水下颳起「風暴」?

2021-01-17 澎湃新聞

原創 Sundayhao 物種日曆

6月,是北印度洋的夏季,也是這裡的旋風季節。飽受充足太陽輻射的海水將熱量無私地傳遞給海面上方的空氣,並孕育出一個個擁有巨大能量的熱帶風暴。這些熱帶風暴大多都尋陸地而去,或是給那裡的陸地帶去解決燃眉之急的雨水,或是帶去摧毀一切的力量。

而與此同時,在南邊的西南印度洋沿岸,另一股巨大的風暴也在悄然生成。不過,組成這場風暴的不是雲亦非雨,而是一種海洋魚類——遠東擬沙丁魚Sardinops sagax。

沙丁魚風暴。圖片:Lakshmi Sawitri / wikimedia

平平無奇的帶黑點小魚

遠東擬沙丁魚體型不大,體長通常只有20釐米左右。身體的配色也是平平無奇的表層魚類標配——上黑下白的保護色,只有身體兩邊的幾個黑點稍微顯示一些它們的與眾不同。稍顯紡錘形的體型、深y叉型的尾鰭,向我們透露出它們較強的遊泳能力。這是它們進行長距離洄遊和晝夜垂直移動的保障。

遠東擬沙丁魚的繪圖。可見身體側面的斑點和叉型尾鰭。圖片:Wikimedia Commons

這樣一種平平無奇的小魚擁有廣泛的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都能找到它們。但這不是說它們隨處可見,因為更適宜在水溫較低的水域生活(通常為13~22℃),它們的分布避開了炎熱的赤道水域。和其它大多數鯡形目魚類相似,遠東擬沙丁魚並沒有發達的牙齒,取而代之的是發達如細梳子一般的鰓耙,這讓它們可以過濾出水中浮遊生物作為食物。綜合它們對水溫和食物的要求,目前遠東擬沙丁魚的主要分布地幾乎都是擁有較高生產力的上升流區域。

兩種鯡亞目魚類(美洲鯷魚和遠東擬沙丁魚)用以過濾食物的鰓部。圖片:Rykaczewski, Ryan R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009)

目前,遠東擬沙丁魚擁有東北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亞、東南太平洋的秘魯和智利、西北太平洋的日本、西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西南印度洋南非和納米比亞五大種群。這五個種群的遠東擬沙丁魚,曾被認為是擬沙丁魚屬的五個不同的種類或是遠東擬沙丁魚的不同亞種。但通過對遠東擬沙丁魚形態和遺傳學的研究發現,五個群體的擬沙丁魚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又把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擬沙丁魚團結了起來。

一場沙丁魚的風暴

在當年五月至七月,印度洋北部熱帶風暴生成之時,南非海域的擬沙丁魚也在醞釀著另一股水下風暴。喜冷的遠東擬沙丁魚來到南非南部的厄加勒斯淺灘產卵,隨後便在在南非的厄加勒斯角附近集結,數以十億計的遠東擬沙丁魚乘著阿古拉斯洋流,向北方的德班海域重新進發。這一浩浩蕩蕩的魚類聚集現象,絕不遜色於天氣系統中的任何風暴,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沙丁魚風暴(Sardine Run)。

沙丁魚風暴,其實是遠東擬沙丁魚的集群現象。這一場看似浩大的返程之旅其實驚險重重,數量如此豐富的擬沙丁魚成了所到之處所有捕食者眼中的「唐僧肉」。正所謂人多力量大,魚多也不差。為了減少單個個體被捕食的風險,無數的遠東擬沙丁魚集結成大群。因為對於較為弱小的魚類來說,處在魚群之中,能有效減少單獨行動被吃掉的機率。集成大群,也會使它們看起來更大,達到嚇退捕食者的目的。處在魚群之中,遠東擬沙丁魚利用視覺和側線感知同伴的位置和速度,並自覺使自己和同伴的速度和方向統一,猶如參加閱兵式的方陣一般整齊劃一。

整齊劃一的金帶梅鯛魚群。圖片:Brocken Inaglory / Wikimedia

高產的遠東擬沙丁魚

人們對沙丁魚風暴最早的記錄源自1853年的《納塔爾水星報》(Natal Mercury),那時的人們已經注意到了這場盛大的沙丁魚遷徙現象。而沙丁魚(Sardine)一詞的由來則要更早,大約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位於地中海上的義大利小島撒丁島附近曾盛產沙丁魚類,此地捕獲的魚類也因此得名。我們現在常說的沙丁魚,有時候會指遠東擬沙丁魚所隸屬的鯡科裡的許多種小型魚類。但嚴格來講,只有沙丁魚屬(Sardina)、擬沙丁魚屬(Sardinops)和小沙丁魚屬(Sardinella)的三個屬的種類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沙丁魚。

沙丁魚屬。圖片:Christoph Huebner / Wikimedia Commons

遠東擬沙丁魚生長迅速,一年就可以長到15釐米,兩年可以長到20釐米左右並達到性成熟。它們的繁殖力也相當驚人,在一個繁殖季節它們能產下10000~60000粒平均直徑1.5毫米的卵。對於這一種數量巨大且生長迅速的魚類,人們怎能放棄對它的追求?從很早開始,人們便開始捕撈並使用擬沙丁魚。而隨著捕撈技術的發展,新型的網具(如圍網、拖網等)的使用,擬沙丁魚等沙丁魚類的捕撈量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1950年至2014年這64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捕撈的遠東擬沙丁魚達到了650萬噸,到1985年更是達到了2500萬噸的歷史最高點。所有捕獲到的擬沙丁魚大多被製成我們常見的沙丁魚罐頭,或是製成了魚粉、魚油等產品。

沙丁魚類製成的罐頭。圖片:Rl / Wikipedia

雖然遠東擬沙丁魚總的產量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但在遠東擬沙丁魚的五個種群內,捕撈量存在著很大的波動。拿加利福尼亞沿岸的遠東擬沙丁魚來說,在上世紀30~40年代,遠東擬沙丁魚的捕撈量還在約100萬噸的水平。但到了50年代中期,遠東擬沙丁魚似乎突然消失了一樣,當年僅捕獲到零星的幾尾。直到70年代開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遠東擬沙丁魚資源,才漸漸恢復到約1萬噸左右,僅僅是30年代的百分之一。

遠東擬沙丁魚的資源量變化,與人類過度的捕撈有關。此外,那些我們平日裡熟悉的,影響真正風暴成因的水文環境因素,也可影響著沙丁魚風暴這場水下風暴的規模和有無。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喜好冷水的遠東擬沙丁魚棲息地縮小,厄爾尼諾現象也可能與擬沙丁魚的資源量波動存在一定的聯繫。儘管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上,遠東擬沙丁魚被列為無危,但仍要擔心由於其種群波動,在產量高的年份的過度捕撈,很可能導致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資源量的下降。所以,要與海洋「風暴」共存,人類還需要深謀遠慮。

遠東擬沙丁魚的魚群。圖片:Dana L. Brown / Flickr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16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Sundayhao。

好多多多多小魚

柳葉魚:多春魚

大西洋鯡:超級生化武器

日本銀帶鯡:丁香魚

日本鯷:魩仔魚

原標題:《平平無奇的小魚,怎樣在水下颳起「風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魚怎樣油炸好吃?
    我來回答下小魚怎樣油炸才好吃。小魚的做法還是要以魚鮮嫩一些而且能吃到鮮美的魚肉為主,有時候吃小魚的味道比較幹的話,這樣吃的小魚味道也會發硬,做出來的味道就不太好吃了,所以我們還是以做出來的外皮能夠酥脆一些然後做小魚的肉質比較鮮嫩點,這樣我們做出來的小魚也才會好吃的。小魚的做法準備的材料:適量的小魚、麵粉少許、澱粉再用少許、雞蛋、鹽、料酒、蔥姜適量。
  • 虎鯊邂逅「魚群風暴」 穿梭其中霸氣十足 (1/3)
    虎鯊邂逅「魚群風暴3) "← →"翻頁 2018年7月27日消息,美國水下攝影師
  •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 威海南海新區颳起「藍色風暴」
    21日下午,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探訪膠東 2020」實地採風團來到南海新區,感受威海颳起的「藍色風暴」。
  • 太陽風暴已經颳起!
    新的太陽風暴已經颳起了!
  • 小魚洞人 高高豎起一座燈塔
    作者:何壯遠小魚洞人 高高豎起一座燈塔風從這座橋颳起的雷電從這座橋炸開的暴雨從這座橋傾瀉的骨子裡的硬氣,千百年不變 那位幸運的教師還是好好的,橋還是叫橋,是撥開歷史的斷壁遺址河水啊,還是原先的顏色而這座橋給於力量的小魚洞,小魚洞人
  • 《不懼風暴》今日公映 影史最強風暴即刻登陸
    》正式登陸內地銀幕並發布一款公映預告片,影史最強風暴即刻登陸橫掃一切。看點一:超強颶風 史無前例好萊塢頂級團隊打造 震撼視聽還原真實颶風電影《不懼風暴》的視覺特效由好萊塢頂級視覺特效公司製作,從超晶胞雲到龍捲風漏鬥形的形狀,再到從地面颳起的各種碎片,每個方面都進行真實感圖像渲染處理過程。最終展現在熒幕上撲面而來的大塊雨點和冰塊,以及從天而降摧毀一切的颶風都將完全真實地呈現在眼前,時刻挑戰觀眾心跳指數。
  • 沙丁魚風暴
    同伴大約半小時後氣消耗光了,和潛導一起升水,我則留在水下繼續拍照。這一潛水質相當渾濁,值得一提的是為兩位自由潛水者拍照,我在陸地上從未見過這兩個人,只是在水下偶遇。仰拍的沙丁魚風暴沙丁魚風暴沙丁魚風暴潛水員和沙丁魚群當我的氣瓶殘壓還剩50帕的時候,發現我在水下已經待了90分鐘,於是我打道回府。在我準備做安全停留的時候,面前的沙丁魚受到我的驚擾開始激烈地迴轉遊動,形成了球狀風暴。
  • 颱風颶風和龍捲風跟這幾地方的風暴相比簡直弱爆了!
    從太空中看颶風然而在美國的中西部地區還有一個風暴怪獸就是龍捲風。龍捲風也地球上惡劣風暴天氣的典型代表。離得再近些看看大紅斑風暴。大紅斑內的風速劇科學家們觀測也達到了320公裡/小時木星上的大紅斑超級風暴要是對木星大紅斑風暴的大小沒有概念,下面這張圖
  • 電視劇《蝕日風暴》——又將掀起怎樣的風暴?
    《蝕日風暴》最近火爆上線,好評如潮,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風暴?《蝕日風暴》是優酷和香港寰亞傳媒合作推出的電視劇,從目前的播放情況來看,這部劇比電影《反貪風暴》更受歡迎,雖然電影和電視劇張智霖都是主演,但卻呈現出不同的畫面感和不同的劇情。
  • 巴威或成近年「最強」颱風,看到其他星球風暴後,小巫見大巫!
    但是沒想到如此稀薄的大氣層,也能爆發全球大風暴,科學家曾經監測到火星上如果出現了沙塵暴,風速能達到每小時640公裡。當然這樣的風俗對人類並無太大影響,因為它的大氣非常稀薄,這樣的風暴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
  • 巴威或成今年「最強」颱風,看到其他星球風暴後,小巫見大巫!
    但是沒想到如此稀薄的大氣層,也能爆發全球大風暴,科學家曾經監測到火星上如果出現了沙塵暴,風速能達到每小時640公裡。當然這樣的風俗對人類並無太大影響,因為它的大氣非常稀薄,這樣的風暴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海王星。
  • 颱風巴威已升至強颱風,和太陽系其它星球風暴相比,強颱風算什麼
    令人驚奇的是,火星這麼稀薄的大氣也會颳起席捲全球的大風暴。火星上颳起漫天的沙塵暴時,風速可達到每秒鐘180多米,即每小時超過640公裡。這個速度快達到超強颱風利奇馬風速的3倍了。有趣的是,科學家認為別看火星上的大風風速這麼高,但是對人卻沒有多少傷害。原因就是火星的大氣實在是太稀薄了。
  • 用花蜜烤出來的烤鴨,看著平平無奇,吃著卻越來越香!
    用花蜜烤出來的烤鴨,看著平平無奇,吃著卻越來越香!烤鴨應該說在所有的滷菜店,都是有賣的,在口感和製作技巧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愛吃的人們,卻總是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今天我們就來到了雲南宜良,看看這裡的烤鴨是怎樣的?
  • 怎樣使用小魚便籤
    首先,在桌面找到小魚便籤的圖標,雙擊圖標創建便籤。如果需要多個便籤,我們可以點擊便籤的加號進行增加便籤,也可以選擇便籤模式。我們可以點擊「事件便籤」,創建一款事件便籤。我們把滑鼠放到事件便籤的某一事件上, 可以看見「鬧鐘」和「刪除」標識,我們可以設置鬧鐘,作為提醒。又或者便籤用完不再需要時,可以選擇刪除。切記,鬧鐘的設置僅限於事件便籤。
  • 如果你擁有了魚鰓,能在水下生活嗎
    如果我們能在水下呼吸會怎麼樣?如果人類有災,能像魚一樣在水下呼吸呢。只要你願意,能和海豚海龜一起遊泳。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探索過地球上所有的水體了嗎?我們能到達海洋的海洋的底部嗎?水下呼吸如果你可以在水下水中呼吸,哈哈,人類當然沒有資格在水中生活。你在水下能頂住呼吸多久?
  • 水下向自己開槍會怎樣 子彈在不到半程就已失去殺傷力而沉沒
    水下向自己開槍會怎樣 子彈在不到半程就已失去殺傷力而沉沒時間:2016-01-29 14:57   來源:騰訊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下向自己開槍會怎樣 子彈在不到半程就已失去殺傷力而沉沒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有人在水下用槍指著你,你會害怕嗎?害怕是當然的,但後果不一定可怕。
  • 探魚器是怎樣探到魚的
    探魚器是怎樣探到魚的一、探魚器的基本原理魚探儀探測魚群主要是依靠其通過魚鰾:大多數魚身體內有一個器官叫做魚鰾,魚鰾的作用是魚可以在水下不同深度控制其身體對水壓的平衡,調節浮遊深淺。由於魚鰾內充滿氣體,而根據空氣濃度的高低進而導致相對魚肉和魚骨整體密度比重發生變化。
  • 江淮氣旋在江蘇山東颳起,大量預警發出,還以為是颱風?
    今天上午從衛星雲圖上看,我國中東部地區的激烈天氣展現無遺,有一個大的風暴系統在中東部出現,範圍非常的廣,北側一直延伸到了東北和華北,南邊的雲系延伸到湖南湖北一帶,有點像一個巨大的颱風。
  • 太陽風暴是什麼?太陽風暴的影響及風暴時間
    1、太陽風暴科學意義  太陽風的發現是20世紀空間探測的重要發現之一。經過近40年的研究,對太陽風的物理性質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至今人們仍然不清楚太陽風是怎樣起源和怎樣加速的。太陽風是怎樣得到等離子體的供應及能量的供應的問題是空間物理學領域中經長期研究仍懸而未決的一大基本課題。
  • 印尼盧武克丨蘇拉威西絕美水下秘境,遠離潛水員風暴 - Tompotika...
    關於房型  這是一家很小巧精緻的環境友好型潛水度假村,僅有5間客房,在這裡潛水絕對不會遇到潛水員風暴!度假村為來到此地的潛水員們裝備了兩種房型,分別是標準小木屋和豪華小木屋,所有的房型都配有空調和風扇,私人浴室中也妥善為大家準備了浴巾、毛巾、洗髮水、肥皂和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