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寬容不拘小節,是親手送刀給有異心的人再刺向把心都給你的人
有一種人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更不會反抗人,按理說這樣的的人應該很受歡迎才對,但卻在「世界上最討厭的人」排名榜中名列前茅。
這類人便是「老好人」,出了力還不討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近幾天當紅電視劇《戀愛先生》已經播放了三分之二的劇集了,而劇情也進入了白熱化,前女友顧瑤復仇歸來,程浩瞬變老好人,上演虐式多角戀。為了報復各種心機手段那是玩的嗨啊,絲毫不輸宮鬥劇。劇情雖然老套,但還是呈貢的引來了觀眾瘋狂的評論。
評論區相當熱鬧,無論是支持顧瑤復仇,還是罵顧瑤挺羅玥,但有一點是相對統一的,就是幾乎支持顧瑤和程浩在一起的。其實這是最糾結的。程浩典型的老好男人,這是大部分男人的通病也有人稱之為賤。面對昔日情人甚至是暗戀對象找上門來,估計很多人都不談定了,都以為自己是救世主了,不管是為了曾經得不到的不甘心還是大男子主義,都要展示一下柔情的一面。此時就很難估計到現女友的感受了。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行為選擇是對的,無愧於心的,但遺憾的是別人並不這麼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到你內心去感同身受一番,更多的只能從表象去理解,這是多數誤會的根源所在。無論程浩心裡多麼明亮清晰,至少他沒有拒絕顧瑤的任何請求,這在一個關注你在乎你的人心中就是災難性的。
但凡接觸社會活動的人,都希望有好人緣,好人緣絕對不等同於「老好人」。
舉例子,有這麼一個老好人甲,朋友乙找他幫忙,他沒拒絕;第二次,乙又尋求幫助,甲又幫了他……之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甲都毫無意外的幫助了乙。
第無數次的幫忙後,甲因為某些原因拒絕了乙的請求,此時乙瞬間激起了憤怒感與失望感,將甲之前的種種好,將甲之前幫過他的點點滴滴忘得一乾二淨。
老好人並不是褒義詞,往往你以為的仁慈寬容不拘小節其實是在把刀親手送到有異心的人手中然後再刺向那個把心都給你的人。無論是誰都喜歡老好人,但如果老好人是自己的另一半,又有幾個人能坦然。
「老好人」之所以被人討厭,更多的因為沒有主見吧。說什麼就是什麼,要求做什麼就是什麼,已經隨和到缺乏原則性了。
好人緣其實不難,要獲得好人緣首先就要努力提高個人的教養,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己對人,先做一個好人。
個人修養是關鍵,無論誰交朋友都會下意識觀察對方的人品,你是什麼人,便會吸引什麼人,好人與好人結緣,就形成了一張龐大的「好人網」,又何須苦苦尋求呢。
其次就是看個性,同樣是好人,做了同樣的好事,為什麼還是會分出個一二呢,因為個性。
人的個性表現在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當然每個人都會有個性,但是個性表現的時候,表現的形式,會影響人的印象。
假設一群好人在看電影,紛紛讚揚電影好,倘若有一個人能立足好的觀點上給出自己的見解,使人信服,必定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性。
當然也可以把「個性」培養,看成是「自信」的培養,敢於創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有時候個性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效果肯定會有,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悄然改變著人的認識。
再次是存在得有價值,一張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中,到處是人緣,有人緣但不一定是「好人緣」。
正常人對擁有高價值的人往往都是懷敬畏心理的,哪怕明知自己跟人搭不上話,仍然會笑臉相待,禮貌客氣,至少會給自己一種跟對方關係不錯的心理暗示。
當然價值也體現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例如「和事佬」,和事佬能讓對立或對抗的雙方,坐下來談事,給出較好的解決方法,一般都會較為公平,且能夠最大限度的維護雙方的利益。所以這類人在人際交往上,更具有智慧。
寫到這裡覺得似乎還是缺少了什麼,忽想起宋代一句詩詞:「心交如美玉,經火終不熱。面交如浮雲,頃刻即變滅。」
「以心相交」是一切結交好人緣的基礎,這才是好人緣的前提吧!以心相交不講求彼此知根知底,但起碼是真誠的,倘若各懷鬼胎,那只能說是人緣,而不是好人緣
能蒙蔽自己心,但心指導出來的言行蒙蔽不了大眾,還是真正實在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