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不節食,體重蹭蹭漲!25歲以後,人體基礎代謝率每10年減少2%~5%!

2020-11-28 上遊新聞

中年發福可以說是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魔咒,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最勞神費力的年紀,人們往往還要面臨身體上的負荷加重。此前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體內的脂質周轉能力(脂肪細胞儲存和清除脂質的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體重增加更容易了。對於男性來講,脂質周轉能力下降的影響更大,若不節食,體重將平均上漲20%。

代謝功能減弱讓中年發福勢不可擋

此前,中國高血壓調查研究分析數據顯示,45~54歲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18~24歲年輕人的3.83倍。美國的資料也表明,中年(40~59歲)的居民最胖。

為了弄清楚脂肪代謝與體重長期變化之間的關係,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團隊開展了長達十多年的跟蹤研究。針對54名男性和女性脂肪細胞進行研究的最終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他們的體重增加或減輕,都表現出脂肪組織中脂質周轉能力下降的情況,即脂肪細胞中脂質(或脂肪)被去除和儲存的速率都在下降。對於男性來講,脂質周轉能力下降的影響更大。在該指標下降時,若不節食,體重將平均上漲20%。

為什麼人到中年就容易發福?中年發福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基礎代謝率下降、飲食結構不健康、活動量下降和慢性病的困擾。其中,基礎代謝率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相關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在過了25歲以後會慢慢下降,平均每10年減少2%~5%。

中年發福是百病之源

瑞典科學家的這項研究充分說明了脂肪周轉率隨年齡發生的改變。中年發福乃百病之源。2017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成果表明,青中年累積增加的體重可增加中老年時期的健康風險。研究發現,與保持青中年體重穩定的人相比,在55歲以前即使增重只是中度(增重5~10斤)的人也顯著增加了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並降低了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可能性。更多的體重增加與更大的慢性疾病風險相關。

美國波士頓市心臟病專家研究結果表明,中年就發胖者死於心臟病的比例竟比老年才發胖者高出一倍。據統計,中年以後發胖有礙健康,年齡40~45歲的人,體重每增加近500克,死亡率約增加10%。美國波士頓市的一些心臟病專家推論,人從中年(35歲左右)起須注意防止肥胖,因為中年發福對健康有害,而且是危及老年期健康的隱患。發生肥胖後,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和膽囊炎、膽石症等「肥胖五聯症」。因此,中年發福不是福,應適當減肥。

管住嘴、邁開腿是減肥利器

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中年發福的概率呢?答案是多運動。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加速脂肪組織脂質周轉的一種方法是多鍛鍊,這項研究結果也支持這一觀點。

商丘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陶世強建議,一是要運動。能量消耗少是中年發福的主因,就更需要動起來。中年人運動要遵循適度的原則,以微微出汗、稍感疲勞為主。在運動形式上,建議做些大肌群的運動,所謂大肌群,就是指臀部肌肉,大腿、小腿部分的肌肉,胸、腹、背部的肌肉。除慢跑外,遊泳、快走、蹬車等形式的運動也可以。最好每天堅持戶外運動30~60分鐘。沒時間時也要趁工作間隙做些深蹲、抬腿、側壓腿等小運動。二是要科學飲食。應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少吃零食,少飲甜飲料,多吃粗糧、水果和蔬菜。吃飯要堅持七分飽,不大吃大喝,減少應酬和宵夜,吃飯控制在晚上7點前。三要保持睡眠充足。做不到早睡早起,也要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午睡時間不必太長,30分鐘即可。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提高基礎代謝率,你該怎麼吃?
    人體熱量消耗的來源人體熱量的消耗主要分為三部分:1、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佔總熱量消耗65~70%2、身體活動所需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15-30%3、消化食物所需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10%由此可見,基礎代謝率是人體消耗熱量的最大佔比,也是有意減重者不可忽略的概念。
  • 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
    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   美國運動醫學協會提供了以下一個公式:  BMR(男)=(13.7×體重(公斤))+(5.0×身高(釐米))-(6.8×年齡)+66>  BMR(女)=(9.6×體重(公斤))+(1.8×身高(釐米))-(4.7×年齡)+655  此外,各大中型健身俱樂部都有體測設備,你只需根據教練的提示,握住儀器把手,一兩分鐘後,就能夠得知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以及身體成分的具體數據。
  • 不運動消耗多少卡路裡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要減肥就是想辦法加快體內脂肪燃燒,減少脂肪含量。消耗脂肪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運動燃燒脂肪,同時保證飲食熱量控制,當輸入熱量遠遠低於輸出的熱量時,那麼脂肪的含量會越來越低。其實無論是控制飲食還是加強運動,減肥的效果都與減肥者身體的代謝有關係,了解個人身體基礎代謝率,更有利於調整減肥方案,如果不運動消耗多少卡路裡?
  • 如何進行「5+2輕斷食」,實現1個月瘦10斤左右?健身教練告訴你
    「三分練七分吃」,接下來,小馮同學就為各位看官奉上一場關於「5+3輕斷食」的頭腦風暴,讓大家也能成功越瘦個10斤左右。女性BMI分布圖當女性的BMI大於等於25時,就非常適合採用「5+2輕斷食」;如果女性的BMI小於25時,正常飲食就可以,(男性的話,BMI大於24時,建議也採用「5+2輕斷食」)。
  • 英國科學家:當你動了「節食」的念頭,身體就開始悄悄長胖了
    人體處於清醒且沒有任何身體活動和緊張思維活動,全身肌肉放鬆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率被稱為基礎代謝率。 減脂人群 減脂人群可攝入量為「目標體重(公斤)×30千卡」。如果僅是為了維持體重、保持健康,三餐的熱量分配可為3:4:3。 每餐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分別佔總熱量的50%~65%、10%~15%、20%~30%。
  • 減肥期間晚上堅持這5點,體重蹭蹭掉!
    尤其是對於久坐一天工作的朋友來說,下班以後直接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這也導致了很多朋友晚上不注意,從而導致體重始終減得慢或者減不下去。其實,減肥期間晚上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不注意的話,體重不但不會減下去,反而會增加。所以,減肥期間晚上堅持這5點,體重蹭蹭掉!一,減肥期間為什麼晚上要特別注意?
  • 漲知識丨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萊茵霍爾德·奧古斯特·溫德利希在萊比錫市收集了2.5萬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這些體溫數據從36.2℃到37.5℃不等。溫德利希取中間值,確定了人體溫度大約為37℃的標準數值。「他(溫德利希)幾乎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人,無論他們身體健康還是正在生病。
  • 知常識 | 看完史上唯一的饑荒實驗,才知道長期節食減肥有多傷腦
    這是人類首次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長期節食對人體的影響。一年後,32個參與者離開了明尼蘇達大學,他們的經歷永遠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他們自己。1945年2月12日,這些人開始為期6個月的節食。Keys 的目標是通過飲食把這些小夥子的體重減少25%。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把每人每天攝入的能量控制在1570千卡路裡左右,每天只能吃2頓。從現在的標準看,每天1570千卡路裡的能量攝入是普通男性每日攝入(約2500千卡)的六成。
  • 基礎代謝率太低,真讓人瘦不了!學會6個方法,讓你變成易瘦體質
    對於想要減肥的人群來說,基礎代謝率應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營養師告訴我們,人體的能量消耗主要有三個方面,包括基礎代謝、體力活動和食物熱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礎代謝,因為它佔據了我們每天總熱量消耗的70%以上。而體力活動,只佔到了15%左右。也就說,即使你每天累死累活拼命運動,最多消耗也就幾百大卡,不超過每天代謝率的15%。
  • 人到40,不想顯老,除了維生素,這5種「營養」需要你趕緊補上
    很多中年人經常表達這樣的感慨:「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不抗折騰了」,人到中年,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強壯了,當然,生命周期的規律起著不可抗拒的作用,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常常被我們忽視,那就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慢性病。中國有句俗話叫「對症下藥、辨證施治」。
  • 跑步5年多,體重從100公斤降到85公斤就不降了,接下來怎麼辦?
    體重靠健康的方法減下來時基礎代謝率也會下降,基礎代謝除了肌肉含量有關,與體重的關係很大。同時,長期堅持的運動,身體已經適應,就不會一直減體重的。試想一個堅持馬拉松跑步的人,長期的訓練與跑步一直減體重,還不減沒了嗎?如果你燃燒的卡路裡比攝取的熱量要多,你就會減肥。
  • 為什麼靠節食減肥失敗不可避免?
    這個問題的答案揭示了體重和食慾(我們說「餓了」時的感覺)之間的動態關係,以及作為人類,我們對食物幾乎總是「時刻準備吃」。當通過節食來減肥時,有兩個基本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減肥速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慢。第一個原因是能量消耗會隨著體重減輕而減少。這種「代謝減緩」的發生是因為維持和移動你已經變得輕盈的身軀所需的能量減少。
  • 輕斷食和節食,有什麼不同?
    嘗試了很多的辦法、例如不吃飯、運動、減脂等等,還是沒能堅持下來。還有人會選擇不吃飯幾天,但是很快就又反彈上去了。到底怎麼辦呢,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最近又有一種新的減肥方式叫做輕斷食,其實就是限制一些事物的含量,對於一些熱量很高的食物可以少吃一點,例如一周七天。有5天的飲食是正常的,但是要嚴格控制另外兩天的飲食,是一種通過減少食物的熱量來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