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板塊漂移也曾短暫終止

2020-11-25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地球古大陸的板塊構造運動曾短暫地停止。(圖片提供:Nicolle Rager)

 

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地球構造板塊的漂移曾出現過暫時的停止。

 

大約1個世紀之前,德國地球物理學家Alfred Wegener注意到,大陸就像拼圖玩具一樣能夠咬合在一起。他提出,大陸實際上是通過漂移而分離的,在數億年的時間裡,這一過程每年在以很小但可測量的幅度進行著。科學共同體在經過最初的爭論之後,大多數的研究均支持Wegener的假設,並最終確立了板塊構造學的主要動力源於地球內部產生的熱量的理論。這些名為熱上湧體的熱量以巖漿的形式到達地球表層,正是它們使古大陸分離,並形成了新的海洋。

 

如今,這一切依然發生在大西洋中脊——在2億年前形成的一座1.5萬公裡長的海下山脈,並最終將美洲與歐洲和非洲分開。在地球的另一端,這一過程正在導致太平洋的收縮,並使東亞及美洲西部海床的地震帶及火山作用愈發活躍。

 

如今,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卡內基研究所的兩名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證據,表明大陸並不是一直在運動。科學家之前斷定,板塊構造運動曾有過全部停止的時刻。主持這項研究的地球物理學家Paul Silver和麻薩諸塞州Woods Hole海洋學研究所的博士後Mark Behn試圖搞清,如果這一潛沒過程——指一個板塊受力下降到另一板塊之下的過程——停止,那麼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研究人員通過調查鈮、釷和氦的兩種同位素在古巖石中的分布情況,發現了這一過程的最新證據。這些元素都是地球內部溫度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冷卻的可靠指標。研究人員的分析結果表明,這一冷卻過程的減緩意味著板塊構造活動的相應減緩或停止。Silver和Behn斷定,這種潛沒過程實際上在約15億年前曾經停止。研究人員同時推測,地球在3.5億年前曾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德國波茨坦市地球科學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學家Rainer Kind指出,這篇論文為地球構造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但較少涉及的領域提供了重要證據,同時「將為我們闡釋地球構造歷史的方式產生永久的影響」。美國鹽湖城猶他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Derrick Hasterok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這項研究「描述了不同板塊在地球構造歷史中的變化」。同時,這一發現將有助於解釋過去40億年來,海平面出現的一系列神秘變化。(群芳 譯自

www.science.com

,1月7日)

 

(《科學》(

Science

),Vol. 319. no. 5859, pp. 85 - 88,Paul G. Silver and Mark D. Behn)

 

相關焦點

  • 地球概況《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
    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億~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
  • 天體和小行星撞擊地球改變地殼外貌,並推動板塊漂移
    大陸板塊漂移是存在的,但是,原始地球大陸也不是如魏格納認為的那樣擠在一起,後來再分裂漂移了。比如,印度板塊和澳大利亞板塊,並沒有如他所說的漂移如此遠。印度板塊就沒有怎麼動,這從印度板塊連接印度洋的過度地帶呈柔緩漸變坡度,也可以完全理解。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南北極的極晝極夜赤道的酷熱難耐地球的演進變遷人類的進化發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全球化的緊密聯繫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我們的地球每天都被刻上新痕跡也許我們會讀到許多許多年前的刻痕
  • S03E50滄海桑田: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最終,經過漫長的探索,大陸漂移理論以板塊構造說的新形勢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從而以一種更清晰明快的方式,向我們解釋了地球面貌基本輪廓的成因,並展示了大陸有分有合、海洋有生有滅的活躍的地球歷史圖景。所以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近這一段漫長曲折的探索歷程,也走進地球歷史的滄桑巨變。歡迎收看大型娛樂節目回到2049第三季第50集《滄海桑田: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一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大陸板塊存在大規模水平漂移是地球上的普遍現象,而且當前還在運動,現代精確GPS測量和古生物古地磁都有確鑿證據說明大陸板塊會漂移,但其漂移的源動力是什麼?魏格納100年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他認為大陸板塊自己會漂移,動力主要包括兩個,其一是因地球自轉存在一個指向赤道的離極力;其二是因地球自轉產生向西的力。後來地球物理學家經過計算得到的這兩個力非常小,不足以推動巨大的板塊克服阻力發生漂移。
  • 印度板塊為什麼漂移速度更快?
    顯然印度大陸板塊的漂移與大西洋的擴張沒有多大關係。它與澳大利亞板塊的漂移有關嗎?顯然也沒有多大關係,因為澳大利亞板塊是大約50Ma才從南極洲快速向北漂移的,它們二者根本就不同步,現代板塊構造中將二者強行劃為一個所謂的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簡稱印奧板塊)是不對的。因此印度板塊飛速向北漂移的動力機制一直困擾著地球科學研究者。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固定論的挑戰。它為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地球活動創造了契機,對促進地質科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板塊學說揭示了板塊水平運動的現象,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重要理論支柱。  ⊙奇蹟探秘:  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誰提出的?是在哪一年提出來的?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刻畫」印度板塊「漂移」史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月8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日發布最新成果:該所研究團隊通過西藏南部白堊紀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對比,較高解析度地「刻畫」了印度板塊在白堊紀與澳大利亞分離、向北漂移的詳細歷程。
  • 所謂的「板塊漂移學說」,是不是指板塊漂浮在海洋之上移動呢?
    人類對於地球和宇宙的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的進步,認識也不斷的深入,但是對於我們人類個體而言,可能並不會馬上和那些科學認識達到同一高度。比如說,就在當下這個時代,在美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民眾認為「地球是平的」,而不相信地球是一個球體。
  • 板塊漂移,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美歐變冰塊
    從遙遠的外天空看向地球,可能更像一個水球,而非「地球」,但是人類僅能生活在陸地上,人類在水中憋氣最久的時間也僅僅是22分鐘,水中是魚類的世界,但並非人類的世界,但卻是人類生命的必需品。曾經的陸地因為板塊漂移成為今天的六大板塊,但是板塊漂移從未停止,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而美歐則會變成冰塊!魏格納,一位天文學家,但卻因為「六大板塊漂移學說」震驚傳統地質學基礎,在《海陸的起源》中首次提到大陸漂移,其中明確提到:在1910年就得出提出大陸漂移的想法!古地磁學強有力地證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何為古地磁?
  • 問答 |所謂的「板塊漂移學說」,是不是指板塊漂浮在海洋之上移動呢?
    比如說,就在當下這個時代,在美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民眾認為「地球是平的」,而不相信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也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可能不會相信有關「板塊學說」的相關理論。比如,在本題當中提問者認為,所謂的板塊漂移學說是指,板塊漂移在海洋上,這個其實確實是不正確的,板塊構造學說中所說的「板塊」是指巖石圈的組成部分,而海洋是位於巖石圈上方的,也就是位於板塊上方的,那麼我們把海水抽乾,也就是看到了海底的板塊表層
  • 大陸板塊還在漂移嗎?科學家給出模擬圖,來看看2億年後的地球
    引言:迄今為止,大陸漂移學說被認為是對地球板塊運動的最合理解釋。按照這一學說,地球板塊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凸顯效果。那麼2億年後的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當他將所有大陸板塊都湊在一起之後,驚人地發現原來所有大陸的輪廓幾乎都能夠拼湊起來,這是否意味著在若干年前的地球上存在著一塊最為完整的大陸板塊呢?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逐漸堅定了這一想法,並且最終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如今這一學說不僅被用於研究地球過去的情況,還用來預測地球未來的發展趨勢。
  • 板塊漂移,氣象演變是天災人禍還是巧合?人類該何去何從?
    在世界地圖繪製出來之前,許多人都不相信大陸會「漂移」。古往今來,充滿好奇心的物理學家都想去探索神秘的大陸。早期的大陸漂移說,從簡單的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到板塊構造學說......魏格納可以算是發現大陸的第一人,他是一名德國氣象學家。
  • 【案例】三千邑板塊漂移學說:哥倫布、阿基米德、達文西的力量!
    三千邑位於吳江運東板塊,客戶對板塊價值認可度較低,項目首打「園區南」板塊概念,在持續5個月的炒作後,板塊價值不斷提升。「園區南」板塊已成,競品項目競相炒作,已成聯動之勢!我主園區南:一次板塊的漂移,一塊土地的崛起土地價值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大眾熟知?土拍價格的數據衝擊?朋友圈的瘋狂刷屏?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板塊運動說
    ——大陸漂移——提到大陸漂移假說,我們總會想到魏格納。1912年,奧地利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先提出大陸漂移的設想,並在1915年發表的《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
  • 地球那些事兒|地球自轉軸漂移引發侏羅紀東亞大乾旱
    地球產生真極移的原因在於地球不是理想的球體,其內部質量分布也不均一,地殼和地幔的質量中心會發生調整,主要由地幔對流、板塊俯衝及冰川作用等因素引起。大規模的真極移通常與地球內部過程有著複雜的聯繫。真極移並不神秘,實際上它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觀測結果顯示,上個世紀地球的南北極移動了9.14米,相當於每年漂移大約10釐米,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現今板塊平均運動速度。地球歷史上存在過多次大規模真極移事件。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05258今天當我們面對世界地圖,看到五大洲四大洋的時候,你是否曾想過這5大洲曾經是一塊完整的板塊?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 網友問:既然有大陸漂移說,為什麼近代不見板塊在移動?
    地球板塊隨時都在移動,只是短時間內移動距離不明顯而已,比如珠穆朗瑪峰每年會向東北方向移動4cm,高度也會上升0.3cm。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其中地幔主要是1000~3000攝氏度的熔融巖漿,處於最上層的地殼是不穩定的,會隨著地幔中巖漿的流動而發生位移,當地殼的某處發生斷裂時就會形成地震和火山。地殼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1911 年,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發現,地球各大陸地就像拼圖,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地球水抽乾後仍舊是一個不規則的整體,為何還相信板塊漂移說?
    於是他經過研究提出了大陸漂移說,認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的大陸是一個整體。但是由於當時的科學水平有限,包括魏格納在內的科學家都無法解釋這一現象,大陸漂移說爭議非常的大。現在關於板塊的漂移,早已被衛星觀測所測量出來,所以,這已經不是假說,而是真實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