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個廣袤無垠的空間,充斥在這個空間中的主要是可見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三種事物,其中可見物質大致佔5%,暗物質大約佔25%,而暗能量佔到了大約69%左右(也有說法認為中微子、光子、黑洞等佔約1%),可見暗能量在宇宙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暗能量如此強大,以至於不少天文學家們認為它終將會撕裂宇宙,這一推想又被叫做大撕裂假說,這個假說認為暗能量不但將在宏觀層面摧毀宇宙的結構,還會在微觀層面摧毀基本粒子,最終使得整個宇宙歸結於虛無。
天文學家們還觀測到如今的宇宙正在處於加速膨脹的狀態中,而這種狀態就被認為是在暗能量的主導下實現的,是暗能量又不像可見物質這樣容易被觀測到,所以也有人長期以來對暗能量的存在持懷疑態度,不過據《科技日報》等媒體近日報導,深場重子聲波振蕩光譜巡天(eBOSS)國際合作組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公博研究員和王鈺婷副研究員在11個標準差水平上證實了暗能量的存在,這是迄今為止依託星系巡天得到的最強的暗能量直接觀測證據,也說明這種事物的宇宙中的確是存在的,而且力量相當龐大。
那麼暗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多認為其來自於宇宙大爆炸產生的能量,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由於暗物質變成的。近年來有一項新研究發現,宇宙中的一部分暗物質正在消失,而導致其消失的原因正是暗能量,天文學家推論認為很可能是暗能量在消耗著暗物質,或者說部分暗物質轉化成了暗能量。
如果這一推論正確的話,宇宙的演變正變得越來越可怕,暗物質變成暗能量,也表示著其態勢的轉化,這就如同宇宙的維度的變化,或可以理解為宇宙正經歷了一個降維的過程,讓人聯想到劉慈欣作品《三體》中「降維打擊」的說法,暗物質變成暗能量,代表的暗物質會越來越少,這種消耗或會引起可見物質世界的變化,因為暗物質往往都是和物質凝聚在一起的,物質富集的地方暗物質量往往也很多,而暗物質的消耗或將摧毀現有可見物質世界的秩序,所以天文學家認為暗能量消耗暗物質這種現象將對宇宙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7月21日文章《最新宇宙學研究發現,暗能量存在的新證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