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毫米的腫瘤都能發現!浦東首臺「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

2021-01-12 瀟湘晨報

近2米的超大軸向視野30-40倍的超高靈敏度2.9mm的超高解析度掃描時產生的輻射劑量降低至傳統設備的1/40隻要2分鐘就能完成全身多組織器官的高清動態成像在微小腫瘤病灶檢出、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部分非腫瘤病變的診斷中具有獨特優勢......這就是剛剛在仁濟醫院完成裝機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體哈勃望遠鏡」,它曾被英國《Physicsworld》雜誌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安裝在核醫學科,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這臺醫學影像領域的重磅「核武器」將助力仁濟醫院打造精準醫療和科研平臺,逐步在腫瘤精準診療、藥代動力學研究、靶向藥物臨床療效評估等多個領域開展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

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因而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腫瘤、腦和心血管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只需要一個床位,探索者PET/CT即可藉助於其超高靈敏度和超大的掃描視野在2-3分鐘內完成全身採集,且掃描時產生的輻射劑量降低至傳統設備的1/40。同時它首次實現了全身多組織器官的高清動態成像,不再局限於傳統靜態代謝過程3D成像,而是在此基礎上新增一個「時間」維度,從而實現4D全景成像,在微小腫瘤病灶檢出、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部分非腫瘤病變的診斷中具有獨特優勢。

仁濟醫院核醫學科是集影像診斷、功能檢測、核素治療、體外分析和新藥研發與生產為一體,具有從產、學、研到獨立開展臨床新技術轉化應用能力的研究型臨床專業學科;2019年度中國醫院核醫學專科聲譽排行位列前十;國內首批引進PET/CT顯像的單位之一,2019年獲得PET/MR甲類設備配置許可證,2020年1月成立全國首家「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

小編獲悉,uEXPLORER探索者也是浦東第一臺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

來源丨浦東發布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這臺醫學影像領域的重磅「核武器」將助力仁濟醫院打造精準醫療和科研平臺,逐步在腫瘤精準診療、藥代動力學研究、靶向藥物臨床療效評估等多個領域開展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
  • 用於腫瘤早期發現診斷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中新社上海
    11日披露,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 探索者在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的問世曾被英國《Physics world》雜誌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這臺醫學影像領域的重磅「核武器」將助力仁濟醫院打造精準醫療和科研平臺,逐步在腫瘤精準診療、藥代動力學研究、靶向藥物臨床療效評估等多個領域開展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圖說:uEXPLORER 探索者 院方供圖(下同)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 探索者在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 人體「哈勃望遠鏡」在漢亮相,能清晰觀測藥物在人體內代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胡長幸通訊員田瑤林陳麗霞)昨日,世界第一臺全景動態掃描醫療影像設備PET-CT「探索者」在漢亮相,該設備研發方聯影醫療同時宣布,其在光谷投資50億元的總部基地將在年內完成基建。它好比是探索人體的「哈勃望遠鏡」,使人類首次能以肉眼清晰觀測藥物在人體內流動、擴散、最終被組織器官攝取並代謝的過程,為精準診療、新藥研發以及腦科學研究等打開無限想像空間。聯影5年前開始布局武漢,目前,投資50億元、總面積20萬平方米的聯影醫療武漢總部基地已經落戶光谷,預計在年內完成基建,它將成為行業裡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研發、生產和運營中心,研發製造包括手術機器人等一系列創新產品。
  • 浦東可以採集造血幹細胞了!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仁濟醫院血液科今年6月獲準成為浦東新區唯一一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捐獻採集移植中心昨日,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此完成2019年3月,她主動報名成為了中華骨髓庫幹細胞捐獻的志願者。這次接到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的通知後,史女士迅速完成體檢,並安排好工作和家庭,於6月28日入住仁濟醫院血液科,移植組沈莉菁等醫生進行了相關治療,護理組進行了全方位的精心護理。7日2日上午,仁濟東院血液科病房按時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
  • 人體內的「哈勃望遠鏡」第一次使愛滋病毒量載可視化!
    【人體內的「哈勃望遠鏡」】 PET作為當代最先進的無創影像診斷技術,能提供功能和代謝等分子信息,CT能夠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PET-CT就是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兼具兩種設備的成像優勢,能夠為腫瘤、腦和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做出重大貢獻。
  • 人體內的「哈勃望遠鏡」第一次使全身愛滋病病毒量載...
    【人體內的「哈勃望遠鏡」】 PETPET-CT就是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兼具兩種設備的成像優勢,能夠為腫瘤、腦和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做出重大貢獻。然而,傳統PET的軸向視野只有15釐米-30釐米,通過多床拼接實現全身成像,由於大量信號不被探測器覆蓋,設備的探測靈敏度只有1%左右;這些局限導致了傳統PET掃描時所需的核素藥物劑量偏大,掃描時間偏長,圖像信噪比偏低,並且在臨床和科研應用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 世界首創探測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圖片來源:聯影官方網站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助力醫院重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美通社訊,由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並調試成功,即將投入使用。
  •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落戶中山醫院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落戶中山醫院 2019-04-23 12 2019年04月23日 12:43 來源:文匯報 參與互動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
  • 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落戶上海中山醫院
    聯影uEXPLORER 探索者具備一系列性能優勢,如掃描時間大幅縮短、以高質量成像判斷腫瘤情況、實時展示動態代謝過程等,可以精準診斷腫瘤在全身的分布及微小轉移,助力精準診療。我很欣喜地看到全球第一臺uEXPLORER落戶中山,這是『中山-聯影』合作模式的又一典範。相信未來中山與聯影的合作會越來越多、攜手助力中國的科技創新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因為0.0022毫米的小錯誤,哈勃望遠鏡差點變成一個47億美元的廢品
    當哈勃太空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升空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句(NASA)大張旗鼓,大膽地承諾要解決天文學中最令人興奮的問題,包括尋找黑洞存在的證據。它的建造成本比任何其他的科學計劃都要高。然而,因為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錯誤,它差點成為了一個價值高達47億美元的廢品。當年哈勃望遠鏡被發射到太空軌道上後,天文學家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它來觀察浩瀚的宇宙。
  • 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果
    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第4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和第3位的腫瘤致死原因,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50-60%,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期1年。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哈勃望遠鏡十大發現
    文字稿如下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空,開啟了30年如一日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生涯。誰能想到,它30年的辛勤工作,讓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在他到達30年工齡之際,我們列舉一下它的10大發現。
  • 哈勃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
    哈勃發現的最遙遠星系正在接近它的能力極限,這臺史上最強大的望遠鏡可能永遠也看不到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圖片來源:NASA / 哈勃小組「那些基於相同價值觀的友誼,是距離和時間無法損害的。」——羅伯特·索西圖片來源:NASA、ESA、G.
  • 成為傳奇的哈勃望遠鏡,曾經被當做笑話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臺望遠鏡能像哈勃望遠鏡一樣改變我們的思維,因為它展示的不只是遙遠宇宙美麗的照片,而是重新定義我們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三年後,28歲的哈勃拿到了天文學博士學位,同一年,威爾遜天文臺的創始人喬治·海爾也邀請他前去工作。他欣然接受,因為威爾遜天文臺有著當時最先進的反射望遠鏡。而這臺望遠鏡也正式開啟了哈勃成為」星系天文學之父「的道路。
  • 比哈勃清晰10倍!最大天文望遠鏡揭秘
    清晰度是哈勃望遠鏡的十倍斯韋爾斯說,天文望遠鏡是人們直接觀察宇宙的唯一手段,400年前伽利略就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很多人類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隨著望遠鏡的發展,模糊的宇宙逐漸清晰。三十米望遠鏡(Thirty Meter Tele-scope,簡稱TMT)是什麼概念呢?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哈勃望遠鏡的名字由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使用,是1920年代當時山上最大的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附近的威爾遜天文臺,發現了我們之外的星系。天文臺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放置在太空中的主要光學望遠鏡,這是最終的山頂。在大氣的扭曲之上,遠遠超過雨雲和光汙染,哈勃對宇宙的視野一覽無餘。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了我們太陽系中最遙遠的恆星和星系,以及行星。
  • 哈勃太空望遠鏡,關鍵部件製造誤差0.0025毫米,可變廢品
    哈勃望遠鏡1990年4月24日,世界上第一臺太空望遠鏡終於在發現號太空梭上發射升空。哈勃望遠鏡參數長度:13.2米重量:11,110公斤最大直徑:4.2 m任務事實:1990年4月24日從發現號太空梭(STS-31)發射部署:1990年4月25日航天統計:軌道:平均高度為569公裡,相對赤道傾斜28.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