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為什麼和生命體如此相似?科學家的解釋匪夷所思

2020-11-23 騰訊網

現在主流學說認為,我們目前生存的絢爛宇宙,是138億年前一個緻密的奇點爆炸膨脹所形成的。

可奇點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還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解釋,只能從數學中推導出它的存在。

至於大爆炸發生之前是什麼樣、或者是什麼狀態,科學家更是無法給出解釋,因為大爆炸是一切的起點,在此之後才正式有了空間和時間的概念。

而大爆炸之前根本不存在時間,奇點之「外」也不存在任何的空間,所以探究這些問題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問題的本身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雖然道理是這樣,但小小的奇點為什麼能夠爆發出如此龐大的能量和質量呢?如果奇點是一切事物的開端,那它必然會有一個存在的空間,這處空間是什麼呢?

更主要的是,既然奇點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就意味著它可能並非只有一個,在那處神秘的空間中可能有無數個奇點,發生了無數次的創世爆炸,產生了無數個絢麗浩瀚的宇宙。

超膜理論認為,宇宙所在的空間是一個超高維的空間,宇宙在其中就像一個個有膜的泡泡一樣,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相互碰撞,每次的撞擊都會產生一個新的宇宙。也就是說宇宙並不是誕生於大爆炸,而是一種預先存在狀態的延續。

當然了,不管其他宇宙起源理論多麼的顛覆,目前主流且證據最多的還是大爆炸理論。而宇宙讓人著迷的其實遠不止它神秘的開始,還有它和生命體極為相似的結構。

早在100多年前,在研究原子內部的結構時,科學家們就已經敏銳地注意到,行星圍繞恆星的運行的方式,和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行的方式非常相似。

隨著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許多結構都和生命體也非常相似,甚至超生物宇宙理論直接認為,宇宙有可能就是一個顛覆認知的超級生物。

比如說黑洞就和生命體的生殖與排洩器官非常相似,它吞噬物質就像機體在處理代謝垃圾,而它演化到極致會誕生奇點,放到生物體中去看這個過程,它就像雌性生物的卵細胞。

按照多重宇宙理論,宇宙與宇宙之間的碰撞,會導致黑洞與黑洞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這其實就是受精的過程。

大爆炸發生後的30至40萬年間,宇宙處於溫度極高的混沌狀態,如同胚胎賴以生存的羊水,此時被稱為「最古老的光」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相當於羊水中的催化因子,催生出了適合恆星出現的環境。

由於此時宇宙剛誕生不久,第一批成型的宇宙物質都攜帶著宇宙的初始信息,這點對應著生物的DNA。

40萬年至1億年,宇宙中第一批恆星開始出現,這些質量超大的初始恆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對應著生物的幹細胞,承擔著分化和形成各種細胞的重任。

而初始恆星確實承擔著這樣重任,它們在生命最後時刻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將一些重金屬撒向宇宙各處,為後面恆星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億至10億年,宇宙中開始形成原始星系(器官),並且在漫長的歲月中演化成橫跨數十億光年的星系和超星系團,而星系和超星系團中大量絲狀的纖維結構,則是生物機體中的血管和神經。

當然了,宇宙中也會有一些物質分布相對稀疏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等同於人體內的空腔。

10億年到現在,宇宙已經慢慢發育成一個成熟的個體,可見物質、暗能量和暗物質的佔比約為5%、75%和25%,類似於人類體內含氮化合物、水和脂肪的比例。

暗物質和可見物質之間作用很微弱,這和水在人體內的作用差不多,而暗能量和體內的脂肪一樣,都是機體的主要能量來源。

今天,宇宙還在以遠超光速的速度膨脹著,就像一個生物一樣不停地成長壯大,每天都有大量的恆星走向滅亡,同時也有大量的恆星在星雲中誕生,就像人體每天都有大量細胞死亡,同時也有大量細胞出現。

看到這裡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科學家的解釋太過匪夷所思,宇宙怎麼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呢?

事實上,早在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上就曾發表過一篇論文,文中提到宇宙中各種結構的形成過程,與生物大腦的結構和形成過程非常相似,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懷疑要麼宇宙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要麼它就是一個巨大的生物細胞。

當然了,這一切也都只是推測,畢竟人類現在只是一種才能在「家門口」晃悠的渺小生物,滿打滿算出現也不到一千萬年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將宇宙了解的極為透徹,它漆黑的帷幔後面肯定還隱藏著極多人類不知道的秘密。

相關焦點

  • 宇宙為什麼和生命體如此相似?科學家的解釋匪夷所思
    不過,雖然道理是這樣,但小小的奇點為什麼能夠爆發出如此龐大的能量和質量呢?如果奇點是一切事物的開端,那它必然會有一個存在的空間,這處空間是什麼呢?而宇宙讓人著迷的其實遠不止它神秘的開始,還有它和生命體極為相似的結構。早在100多年前,在研究原子內部的結構時,科學家們就已經敏銳地注意到,行星圍繞恆星的運行的方式,和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行的方式非常相似。
  • 為什麼宇宙和生命體如此相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人類對宇宙了解得越多,越是感覺迷惘,越是對宇宙的真實來歷及本質有更多的猜測,這其中不乏一些腦洞大開的人,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宇宙其實是一個生命體,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宇宙和一個生命體的出生到成長過程太相似了,到底有哪些和生命體的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宇宙為什麼和生物體如此相似?
    可奇點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還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解釋,只能從數學中推導出它的存在。    至於大爆炸發生之前是什麼樣、或者是什麼狀態,科學家更是無法給出解釋,因為大爆炸是一切的起點,在此之後才正式有了空間和時間的概念。
  • 為什麼宇宙和生命體如此相似?宇宙真的也是一個生命體嗎?
    對於宇宙,人類在感嘆它的廣袤無垠的同時,也在探索著它的奧秘。歷年來,關於宇宙的來源的猜想有很多很多,但目前普遍都接受的一個猜想是,宇宙的來源是源自於距今約138億年前奇點發生大爆炸,不斷以光速向外膨脹後產生的。
  • 宇宙和生物體相似的讓你不敢想
    我們人類和宇宙真的很像,一個原子是不是很像太陽系,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科學家的解釋太過匪夷所思,宇宙怎麼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呢?早在2012年11月17日《自然》雜誌上就曾發表過一篇論文,文中提到宇宙中各種結構的形成過程,與生物大腦的結構和形成過程非常相似,所以才會有許多人懷疑要麼宇宙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 科學家解密宇宙的真實面目:它就是一個生命體?
    2006年,《紐約時報》一篇關於宇宙結構的報導震驚了科學界。其主要內容是天文學家意外地發現宇宙星河所構成的圖形竟然和人類大腦結構十分類似,就連形狀也非常相似。由此一些專家認為:宇宙可能是一個生命體。而科學家還發現,地球上生命體的出生、生長、繁殖、死亡的特點,同樣可套用在宇宙上,例如宇宙的生長即是宇宙的擴張,宇宙也同樣面臨著不知何時到來的死亡,只不過和地球上的生命體相比,宇宙生存的周期更長。
  • 宇宙是個生命體?為何和大腦中神經元及其相似?人類只是細胞?
    宇宙的真實面貌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科學家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有很多事情都顛覆了人類對宇宙認知,一度影響人類探索,甚至不得不停止對宇宙的探索,曾經有一位天文學家。他說出我們現在所探索的宇宙和人類的認知有很大區別,2011年一張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們對比了宇宙和腦細胞,發現兩者竟然如此相似,難道宇宙只是一個大型的腦細胞嗎?宇宙中恆星和恆星的交界點。
  • 宇宙就是一個生命體!黑洞會不會是宇宙的「嘴」,白洞會不會就
    宇宙浩瀚無比,類似銀河系的星河足足有數十億個,星球則更是數不勝數。而這其中又隱藏著多少人類未知的宇宙奧秘呢?2006年,《紐約時報》一篇關於宇宙結構的報導震驚了科學界。其主要內容是天文學家意外地發現宇宙星河所構成的圖形竟然和人類大腦結構十分類似,就連形狀也非常相似。由此一些專家認為:宇宙可能是一個生命體。
  •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只是寄生蟲
    科學家研究發現,整個宇宙的運行都是很有規律的,每顆星球都在做著自己有規律的運動,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套系統,做著早已經設定要工作。研究人員發現,把原子放大上億倍來看,就像整個宇宙一樣相似,這讓很多人腦洞大開,宇宙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大小之分,宇宙之外還有宇宙,人的細胞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裡還有微觀世界。
  • 宇宙有可能會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嗎?
    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而宇宙本質,目前大致有三種概念。唯心者的意識宇宙,唯物者的物質宇宙,和法則宇宙。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60億光年,甚至更大。至於宇宙有沒有可能回事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這樣的問題必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畢竟對於宇宙的本質,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以下就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 科學家:宇宙可能是生命體,看完就知道了
    科學家:宇宙可能是生命體,看完就知道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嗎我們研究所看到的宇宙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而我們人類也是這個就他的生命體內的微生物而已,在之前科學家就曾經提出過一個話題,如果宇宙就是一個龐大的生命體,那麼身處在它之中的人類又算是什麼呢?
  • 地球會不會和人類一樣是生命體?科學家發現了「證據」
    人類繪製的宇宙全景圖,直徑為930億光年相對於宇宙人類渺小到什麼程度,可能比一隻螞蟻和地球比例還要小,不對,應該是一個細菌和人體的比例才合適,有時候我們想想,宇宙是不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而人類就是這個生命體中的細胞,人類搞不清宇宙的情況就好比細胞搞不清人體的情況一樣。
  • 宇宙間發現超級大「新地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體,專家給出解釋
    宇宙間發現超級大「新地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體,專家給出解釋關於地球大家可能最了解的就是它的生態環境了,如今,世界各國的科技都在迅猛發展,但是生態環境卻越來越糟糕,尤其是出現嚴重的大氣汙染,造成全球變暖,想必最近的天氣大家都感受到了吧,當然在客觀評論事實的同時,我們的國家乃至全世界面對如今的生態環境都做出了相應的管理政策
  • 宇宙內部構造極似人體神經構造,科學家:宇宙或是一個獨立生命體
    早前曾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實質上誰一個高級智慧體,地球是其中一個微小的細胞,而人類則是寄生在地球上的病毒,地球上所發生的災難其實就是智慧體的免疫和清除系統在起作用,目的在於清除人類這種病毒。那麼宇宙真的會是一個生命體嗎?這要從宇宙的起源說起,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的爆炸,這個「奇點」可以看作是生命體的受精卵。
  • 宇宙是否是一個大生命體?
    宇宙是否是一個大生命體?從高層次看,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他的身體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宇宙,而我們所在的地球和太陽系都是他身體中的一個小小的粒子。從現代科學來看,有些富有遠見的科學家根據天文學觀測已經提出了這樣的猜想——越來越多天文學觀測發現,宇宙中的巨大結構和生物體結構具有高度相似性。
  •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將細胞放大1000倍後,發現很像一個微型宇宙
    1687年的一天,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正在一棵樹下閒逛,突然從樹上掉下來一個蘋果剛好砸到他頭上,這個時候牛頓在想,為什麼蘋果砸到我頭上?讓它砸我頭上的力來自哪裡?經過苦思冥想,最終牛頓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 宇宙是生命體,人類是病毒
    細細思考,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其實都是可以類比到宇宙中的。例如,生活中,電子時刻圍繞原子核做高速轉動。宇宙內的事物也是如此,地球便是每時每刻都在圍繞太陽轉動。同理,我們知道,一個生命體體內會具有器官,組織,細胞等等。而我們的宇宙也好比是一個龐大的生命體,銀河系是它其中一個器官,太陽系是組織,地球則是宇宙全景圖下最為微小的細胞。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屬於什麼?
  •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存在有規律的呼吸心跳,難道地球是生命體?
    由此可見,生命的誕生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這個宇宙目前人類發現的有118種元素,任何的物質的構成都離不開這118種元素,而生命的組成需要的元素則更多,比如組成人體的元素有60多種。還是一樣的問題: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同樣也是由這些元素組成,而人類這樣的生命體也同樣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為什麼有的成為了生命,而有的則是無生命體?
  • 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究竟有哪些不同?科學家為何說它們如此相似?
    微觀世界的意思就是,通過對物體的放大所呈現出的極其微小的物質世界,而宏觀宇宙指的是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這兩者一個無限小一個無限大,看似不相關,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科學家已經給過我們答案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驚人相同之處。通過科學家對微觀世界和宏觀宇宙的對比發現,這兩者之間竟然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科學家發現,宇宙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非常的有規律,整個宇宙都處在一種粘乎乎的狀態之中。而在微觀世界裡,也是如此。
  • 宇宙大爆炸之前什麼樣?科學家的解釋和神學家驚人相似
    ——可觀測宇宙中1000多億個星系、300億億顆恆星,以及無數行星和小行星。簡單來說,奧古斯丁認為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時間」這一概念,既然它都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了「前」和「後」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