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密《荒書》記載「江口沉都銀」史實(揚州江丁溝鎮麾村)

2020-12-06 江都史話

費密(字此度,號燕峰,生於四川新繁,後流寓江都。明清大學者)的《荒書》,是一本記述明季張獻忠及其大西軍轉戰四川的編年史書。其中,也記載了李自成餘部在川、鄂抗清的史實和李自成之死的經過。

這本書是他少小離亂、身經禍患後,在康熙八年(1669)近60歲時有感於「蓋知者不能言,能言者未能悉,此歷代野史稗官足備正史取材」而著。該書雖是「草野之遺聞,亦史冊之掌故也」,但費密怕得罪新朝,所以成書後一直秘不示人,並常謂其子錫琮、錫璜曰:「我著書皆身經親歷,而後筆之,非敢妄言也。」一再叮囑「但藏吾書,勿以示人耳」。故《荒書》「名雖傳播,聞者甚眾,但見者絕少」。

康熙十八年(1679)詔修《明史》,朝廷向民間廣徵史籍,部議曰:「凡官員庶民之家,有記載明時事跡者,雖有忌諱之語,亦不罪之,盡送史館。」費密這才「乃裒舊稿,重為塗乙」,戰戰兢兢將此書獻出。

江口沉銀處

費密於明崇禎十八年(1648)五月,曾受聘於地主武裝首領楊展之幕僚,不僅獻計獻策參與屯田,還常與張獻忠部下作戰,「身自擐甲操戈,左手傷一刃」,並親歷打撈江口沉銀。費密流寓江都後,將這段經歷寫進《荒書》。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與當時李自成齊名,曾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年號「大順」。其人多奇聞異事流傳,「江口沉銀」即其中一例。相傳崇禎十九年(1646),張獻忠的部屬劉進豫像吳三桂當年一樣棄關,把清兵引進四川。張獻忠見勢不妙,決定棄都,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10萬從成都啟程,沿錦江南下。在轉移途中,當船來到錦江入岷江的彭山縣江口鎮境內時,遭遇楊展部隊的阻擊。張獻忠的寶船隊被這支雜牌軍打敗,倉卒之間將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只帶少數親兵突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江口之戰」。

江口鎮

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在民間有「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的童謠,但史學界對「江口沉銀」記載的真偽卻一直存有爭議。

在歲月流逝中,有漁民、船民從江口鎮江中打撈出不少銀錠,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1999年4月,四川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綱根據《荒書》、《彭山縣誌》、《明史》等正野史材料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張獻忠當年確曾在江口鎮江中沉銀,並立下「江口沉銀」遺址標誌。

據費密《荒書》記載:「丙戌正月,獻忠盡括四川金銀作鞘,注彭山縣江口。楊展先鋒見賊焚舟,不知為金銀也。其後漁人得之,展始取以養兵,故上南(註:今樂山、雅安一帶)為饒。」並評點道:「至南北用兵以來,北以保寧為大鎮,中江順慶為邊,南以嘉定(註:今樂山)為大鎮,成都為邊。」楊展家鄉嘉定因此成為清初戰亂中相對穩定之地。費密在書中又將「沉銀」一事加以神話說:「江中河口銀數百萬,他人求之則無,展甫至,則又得之。」

此外,《新繁縣誌》、《費燕峰年譜》、《費中文先生家傳》等都記載:清順治五年(1648)五月,「先生至嘉定時,楊公(諱展)鎮嘉定間,聞先生名,遣人致聘迎先生。先生至謂楊公曰:賊亂數年,民多無食,今不屯田,無以救蜀民,且我兵不能自立於是。楊公命人屯田於雅安龍門。賊張獻忠賞棄金於青神江口,先生命人沉水取金,得貲甚富,給民間買牛種,餘貲悉散給諸鎮,西南民得以少蘇,而諸鎮得久與賊相持」。此可為費密《荒書》所述之旁證。

2005年、2011年在當地工程建設中,又陸續發現了大量水下珍貴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銀鎖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等,又一次引起人們注目。

2015年12月23日,四川省彭山縣政府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研討會,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認定。經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10名專家現場考證和文物觀摩,並與《荒書》等歷史資料相比較,基本確定四川眉山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即為張獻忠沉銀的中心區域之一。2017年,文物部門在岷江枯水期組織專門隊伍開始了現場發掘工作。費密的《荒書》為這次考古認定提供了史實記載。 朱毓麒(海流)

相關焦點

  • 王士禎「十字」識費密(揚州江都丁溝鎮麾村)
    費密(1625-1701),字此度,號燕峰,四川新繁人,後定居江都麾村野田莊,著名的儒學思想家與遺民詩人。清兵入關後,費密挈婦將雛途經十四省,沿江東下到達揚州寓居。在出川時,他曾寫過一首《過朝天峽》的詩,詩曰:「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
  • 費密故居展新姿(揚州江都丁溝野田莊)
    費密故居展新姿(揚州江都丁溝野田莊)李志傑前幾天去麾村,特地繞道野田莊前往。「轆轆車聲轉轂忙,霏霏小雨溼衣裳。不見成都費此度,春風吹送野田莊。」這是清初著名詩人、揚州司理、刑部尚書王漁洋到野田莊造訪費密留下的一首七絕。歲月的長河靜靜流淌,野田莊再無轆轆車聲,縈繞耳邊的是飛機的轟鳴聲和火車的嗚嗚聲。楊泰飛機場離野田莊很近,火車道就在莊北,時代發展如此迅速,三百年前的詩人學者們可曾想到?麥苗吐翠,菜花飄香,才是恆古不變的春日風景。修復故居,傳承文化,方是野田人的美好心願。
  • 野田莊:費密故居開始修復(揚州江都丁溝)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聽說費密故居行將修復,後來查到這樣幾條信息:「十三五」期間,江蘇省文物局規劃實施『江蘇省紅色遺產、名人故居維修保護和展示提升工程』。」「揚州申報2017年的工程項目共有8處,其中有費密故居。」
  • 明末遺民費密金陵訪龔賢(揚州江都丁溝麾村)
    費密(1625-1701),字此度,號燕峰,四川人,遷寓江都,著名儒學思想家與詩人。龔賢(1618-1689),字半千,號野遺,南京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詩人。費密與龔賢,兩人都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動亂年代,出身於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面對國破家亡,都有著強烈的遺民意識。
  • 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毛玉婷梁波李慶攝影張磊抽水連續抽水一個月 露出2000平方米「小島」自2013年以來,江口沉銀點文物屢遭盜竊。為防止再次出現這樣的局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管所聯合起來,共同開展發掘保護。
  • 詩文名家,高徒名師的朱鳳儀(揚州江都丁溝鎮)
    世居瓜州 後遷江都丁溝鎮。朱鳳儀的父親朱泉,諸生,因踐履篤實鄉裡,被推為長者,與地方官員時有往來。朱鳳儀幼即聰穎,八九歲時已能作詩。一次,朱泉攜其拜謁徐松泉侍御,適徐置酒召客,便讓其入座作陪,並賦詩助興。朱鳳儀詩成,令侍御與陪客都感驚異。因有奇童之目,未及冠即補為諸生。
  • 「黑科技」助力四川首次水下考古,電子科大科研團隊繪製3D「藏寶圖」 | 「江口沉銀」系列報導(2)
    都督楊展起兵逆擊之,戰於彭山之江口, 展身先士卒遣小舸載火器以攻賊舟,風大作,舟火,士卒鼓勇,皆殊死戰,賊敗。 賊舟首尾相銜,驟不能退,風烈火猛,勢若燎原。 官兵槍銃弩矢百道俱發,賊舟多焚,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萬,悉沉江底。
  • 張獻忠沉銀處水被抽乾露底 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原標題: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 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1月5日,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一道長1.2公裡的藍色圍擋裡,江底的鵝卵石露出,幾位考古人員拿著金屬探測儀試圖摸清石頭下的文物分布。
  • 江口沉銀遺址緣何脫穎而出
    而從考古項目的年代而言,屬於明末考古的「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顯得尤為年輕。在眾多優秀考古項目中,江口沉銀遺址何以脫穎而出?業界不僅認為這次考古用實物證實了張獻忠沉銀不是傳說,還為明史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說,這次考古出水的金銀冊,對於研究古代冊命制度具有極大意義,「從西周開始就有冊命制度,它演變到明代是什麼情況?這次發掘結合史料記載,將推進這些研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則認為江口發掘,最直接的價值是可以推動張獻忠農民起義的研究,「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空白。」
  • 江口沉銀 一次盛世考古的創新實踐
    江口沉銀的國博首秀,也是國博全國考古發現系列展的首個展覽。展覽引來業界盛讚: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無論是學術價值還是公眾關注程度,都當得起在國博亮相。  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即將在成都召開之際,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也將於10月21日亮相四川博物院。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張獻忠江底沉銀出土,發現這樣一類文物,七殺碑的傳說可能是真的
    七殺碑的傳說,由來以久,有人說,張獻忠殺的人,多得好比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過來;也有人說,蜀地有人為他建廟,說明他還是深得人心的,張獻忠殺人的傳說,只是清朝廷為抹黑他,而造的謠言。但小編覺得,有一點可以證明上面的傳說究竟是真是假,那就是找到張獻忠的遺寶,看看裡面都有什麼東西,一切就會真相大白了。2107年,四川省文物局聯合其他幾家文物單位,在岷江江口遺址,展開了考古。為何在這個地方展開工作,道理很簡單,張獻忠寶藏沉江的傳說,在江口流行得最多,也最廣,隨後,文物局的考古工作,就在這裡風風火火地展開了。
  • 電子科大團隊給江口「做水下CT」成功繪製70萬平方米「藏寶概要圖...
    第三次助力「江口沉銀」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經過三個多月的發掘,再次出土文物10000
  • 史實?摩西過紅海
    《聖經》中《出埃及記》的記載,摩西帶領猶太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後,開始向迦南地起行。但釋放以色列人的法老反悔,派精兵追擊。
  • 鰲江湧潮——中國三大湧潮奇觀,與錢塘江和閩江並稱而著名於世
    鰲江,早在西晉太康年間平陽建縣時稱始陽江,旋改名橫陽江,又稱錢倉江,俗名青龍江。據民國《平陽縣誌》載,因海水漲潮時,鰲江江口的波濤狀如巨鰲負山。在鰲嶼地方,舊有鰲山堂,含有巨鰲鎮浪壓邪之意,因此就把這條江改名為鰲江,一直沿用至今。 鰲江以洶湧大潮而得名。鰲江潮,是指發生在中國浙江省鰲江流域,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象。
  • 關於推進揚州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
    在揚州開展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有利於學習借鑑蘇南等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揚州區位、交通、文化、產業等方面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有利於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寧鎮揚同城化步伐,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面向世界、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國際性門戶樞紐和現代產業中心;有利於帶動和促進蘇中地區強化特色發展、跨江融合發展,更好更快融入蘇南經濟板塊。
  • 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會被洪水衝走嗎?專家答案來了
    不少文物愛好者擔憂:淹沒在江口沉銀遺址(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文物會受到影響被衝走嗎?四川省文物局文寶保處負責人專門就此表示:已經發掘完畢的遺址早已沒有文物,而尚未發掘的區域,文物掩埋江底泥沙下面兩三米處,基本不會受到洪水衝刷影響。
  • 揚州首個!必須打卡!
    說到揚州東站、高鐵、萬達廣場,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但作為揚州近期大事件,來頭不小的「光線中國電影世界」,到底是誰?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機場,都優先利好揚州空港新城。密集的城市規劃無疑給空港新城發展帶來更強的發展潛能!而光線中國電影世界將會帶來的人流、信息流、產業流多不勝數,或將直接帶動空港新城的崛起,大大提升揚州的經濟實力和城市地位。
  • 長江揚州段昨起開捕 "江鮮"量少最貴百元一斤
    向家富 攝   7月1日凌晨零點,長江揚州段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結束,進入捕撈季。記者在瓜洲江邊探訪發現,長江「江鮮」多流入飯店,只有少量在當地菜市場售賣。「江鮮」的船頭價因品種而異,其中,江 魚和江蝦賣得最貴,一斤100元;最便宜的是「龍魚」(鯉魚),兩塊錢一斤還沒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