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遺址緣何脫穎而出

2020-11-25 四川日報

江口沉銀遺址緣何脫穎而出

本報製圖/朱濉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發掘區。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從激烈競爭中入選中國考古界「奧斯卡」
遺址總面積
100萬平方米
2016年4月 國家文物局批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項目
2016年11月 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正式啟動
2017年4月 首期水下考古收官,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
2018年1月 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啟動,目前發掘仍在進行中
2018年4月 江口沉銀遺址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它是入選的唯一明代遺址、唯一水下考古項目
●它是一次特定時代、特定人物、特定事件對應的考古發現
●它是全國首次志願者全程參與的一次考古發掘
出水各類文物
  3萬餘件,來源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涵蓋明代大半個中國
部分重要文物
  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冊封藩王等的金冊、銀冊,銘刻有年號、地點的明代官銀等
新方法和新技術
  河道內臨時圍堰解決發掘平臺,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全站儀精確定位文物坐標,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
  由國家文物局主導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以其專業和嚴苛,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2017年度考古新發現競爭尤為激烈,入圍終審的項目由25項增至26項。而從考古項目的年代而言,屬於明末考古的「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顯得尤為年輕。在眾多優秀考古項目中,江口沉銀遺址何以脫穎而出?
□本報記者 吳曉鈴
競爭異常激烈
2017年度是考古收穫非常豐碩的一年,入圍的26個項目發掘成果和研究水平都可圈可點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已舉行20多屆,每屆入圍終審的項目為25項,但2017年度入圍項目卻增至26項。這並非評審規則有改變,而是評選從初審開始就異常激烈,最終因有項目並列的原因,終審項目不得不增加。
  在4月9日的終審啟動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表示,2017年度是考古收穫非常豐碩的一年,入圍的26個項目無論是史前時期,還是以往考古項目並不豐富的宋元明時期,發掘成果和研究水平都可圈可點——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廣西隆安婭懷洞遺址出土一具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人類遺骸,距今約16000多年;福建明溪南山遺址是典型的洞穴遺址,出土的磨光黑陶和多樣紋飾的磨光白陶極富特色;浙江寧波大榭史前製鹽遺址發現了目前我國最早的製作海鹽的證據……這些考古項目分布廣泛,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明末,且特色豐富多樣,既有洞穴遺址、墓葬、帝陵,也有祭祀遺址等。
  來自全國考古界的專家們在兩天內聽取了26個項目的考古成果匯報,「十大」究竟給誰,大家十分為難。
兼具多重價值
除了出水文物的藝術價值,該項目在歷史價值及科學的發掘方法等方面,尤其值得關注
  不過,江口沉銀遺址從參評開始,便一直備受關注。在專家眼裡,除了出水文物的藝術價值,該項目在歷史價值及科學的發掘方法等方面,尤其值得關注。
  4月10日,江口沉銀遺址項目領隊劉志巖在評選揭曉後總結了此次考古三方面的意義:「從考古學角度而言,這是一次特定時代、特定人物、特定事件對應的考古發現,這在以往的考古項目中相當少見。此外,它從歷史學和民族學的角度,解決了史學界爭議多年的張獻忠是否沉銀的問題,為張獻忠屠蜀及此後的湖廣填四川提供了考古證據。」而在更廣的時間和空間來看,劉志巖認為這次考古對研究明末農民起義的相關問題也提供了幫助。
  事實上,此次考古的價值早在去年文物出水時專家就已有定論。業界不僅認為這次考古用實物證實了張獻忠沉銀不是傳說,還為明史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說,這次考古出水的金銀冊,對於研究古代冊命制度具有極大意義,「從西周開始就有冊命制度,它演變到明代是什麼情況?這次發掘結合史料記載,將推進這些研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則認為江口發掘,最直接的價值是可以推動張獻忠農民起義的研究,「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空白。」
運用科學手段
開創了考古新方法,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經驗借鑑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所運用的科學考古方法和新技術,也成為一大亮點。
  遺址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文物主要夾雜在江底的石頭和泥沙之中。針對這一情況,最終採取了圍堰考古發掘的方式:在遺址周邊圍堰抽水後,在河底進行層層發掘。這種方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少見,沒有太多經驗可借鑑。此次考古的成功進行,開創了考古新方法,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經驗借鑑。不僅如此,這次考古也採用了大量高新技術,如無人機加載航磁儀、地質雷達、電法勘探儀、磁法勘探儀等等,增加了考古工作的便利。
  評選時,江口沉銀遺址是網絡上呼聲最高的項目之一,因為它符合了公眾對考古即「尋寶」的認知。
  其實,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從啟動時就備受公眾關注。「張獻忠究竟沉了什麼寶藏?」「考古人員如何從江底發掘文物?」考古項目直接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參與發掘,為公眾揭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紗。
  此次評選的終審評委、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告訴記者,考古發掘的同時開展公眾考古活動,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願者,發掘全程都有志願者參與,這在全國尚屬首次。而此次「十大」的評選標準,充分考慮了公眾的參與關注度。因此,保持開放的公眾考古態度的江口沉銀遺址,又增加了入選的重要籌碼。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會被洪水衝走嗎?專家答案來了
    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會被洪水衝走嗎?三次考古區域已經沒有文物遺留確認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自20世紀20年代起,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2017年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江口沉銀遺址經歷了3次發掘,出水文物超過5萬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首次發掘成果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江口沉銀 一次盛世考古的創新實踐
    回首江口沉銀從民間傳說到被科學考古證實的歷程,不難發現此次發掘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考古探索與挑戰,它再一次讓人們相信:傳說與歷史之間,也許僅僅只隔了一次考古。□沈苑(圖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一次很「燃」的展覽 數萬觀眾爭睹風採  6月26日,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國博盛大開啟。這是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第一次完整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 江口沉銀博物館開工 設計引入"地質分層"概念
    日前,眉山市在彭山區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現場舉行2020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56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75億元。其中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備受矚目。江口沉銀博物館選址江口沉銀原址旁的岷江、府河兩江匯流三角洲,項目投資10億元,年度投資1億元,建築規模約5.4萬平方米。
  • 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亮相省圖 揭"江口沉銀"發掘全過程
    四川在線消息(文莎 記者 吳曉鈴)彭山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自今年4月初結束髮掘以來,一直在進行緊張的文物修復和識讀工作。7月23日下午,負責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亮相四川省圖書館。在「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專題講座上,他不僅揭秘了發掘全過程,還透露出水文物中的一些煙杆,極可能是四川最早的煙杆。
  • 「黑科技」助力四川首次水下考古,電子科大科研團隊繪製3D「藏寶圖」 | 「江口沉銀」系列報導(2)
    【小編按語】「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目前共開展了三期,分別是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自第一期考古發掘時就積極參與,持續跟進、深化研究,並不斷擴大探測範圍,繪製了更加完善的3D「藏寶圖」,發揮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水下考古探測作出了重要貢獻。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原標題:張獻忠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這是考古發掘出的「西王賞功」金幣(3月17日攝)。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電子科大團隊給江口「做水下CT」成功繪製70萬平方米「藏寶概要圖...
    第三次助力「江口沉銀」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經過三個多月的發掘,再次出土文物10000
  • 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果然堆滿金銀,圖8是最激動的發現
    【航拍張獻忠沉銀遺址】史書記載,張獻忠在成都搶掠了大量財物。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結果張獻忠被迫將大量財物沉於江底。在張獻忠沉銀遺址的文物被發掘出水前,一直是個歷史之謎。
  • 費密《荒書》記載「江口沉都銀」史實(揚州江丁溝鎮麾村)
    江口沉銀處費密於明崇禎十八年(1648)五月,曾受聘於地主武裝首領楊展之幕僚,不僅獻計獻策參與屯田,還常與張獻忠部下作戰,「身自擐甲操戈,左手傷一刃」,並親歷打撈江口沉銀。其人多奇聞異事流傳,「江口沉銀」即其中一例。相傳崇禎十九年(1646),張獻忠的部屬劉進豫像吳三桂當年一樣棄關,把清兵引進四川。張獻忠見勢不妙,決定棄都,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10萬從成都啟程,沿錦江南下。在轉移途中,當船來到錦江入岷江的彭山縣江口鎮境內時,遭遇楊展部隊的阻擊。張獻忠的寶船隊被這支雜牌軍打敗,倉卒之間將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只帶少數親兵突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江口之戰」。
  • 張獻忠沉寶遺址:抽水現兩千平方米小島,金屬探測儀有發現
    華西都市報1月6日消息,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入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其中,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位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具體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按年代早晚排序來看看吧。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發掘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項目負責人:於建軍  作為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通天洞遺址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不但是舊石器考古的重要收穫,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構建的重大突破。
  • 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之謎:至今已打撈一萬多件!
    說起寶藏,很多人都願意為之拼一把以求瞬間暴富,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近現代的兩大寶藏之謎,就是大家熟知的「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事件。說起阿波丸號,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艘船的來歷了,但放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艘船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是為何呢?
  • pcb的沉銀層有缺陷怎麼辦
    在沉銀過程中,因為裂縫的縫隙非常小,限制了沉銀液對此處的銀離子供應,但是此處的銅可以被腐蝕為銅離子,然後在裂縫外的銅表面上發生沉銀反應。因為離子轉換是沉銀反應的源動力,所以裂縫下銅面受攻擊程度與沉銀厚度直接相關。
  • 新型沉銀工藝的生產經驗及特性連載(一)
    摘要   延續本文作者之前對最新化學沉銀工藝特性的簡介,本文著重於介紹該工藝配合水平線作 業的生產經驗以及該化學沉銀工藝的穩定性。同時文章也討論了目前在一般化學沉銀工藝中共有的幾個可靠性問題,如「賈凡尼效應」,焊接點強度以及BGA 焊盤粘合的完整性。研究表明阻焊油墨的側蝕不是發生「賈凡尼效應」的必要條件,沉銀厚度才是最直接的原因。
  • 三集紀錄片《沉銀追蹤》今晚收官
    由四川廣播電視臺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眉山市人民政府聯合出品的三集紀錄片《沉銀追蹤是終結還是開始,沉銀追蹤,探尋仍將繼續。今晚22:00央視紀錄頻道,22:30四川衛視,《沉銀追蹤
  • 沉銀的三個步驟及消除PCB沉銀層技術的介紹
    沉銀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預浸、沉銀和最後的去離子水洗。設立預浸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用作犧牲溶液,防止從微蝕槽帶進銅和其他物質汙染沉銀液,二是為沉銀置換反應提供清潔的銅面,使銅面獲得與沉銀液中相同的化學環境和pH值。由於預浸的成分和沉銀液一樣(除了金屬銀外),此工序的第三個功能就是對沉銀槽的自動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