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獻忠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
這是考古發掘出的「西王賞功」金幣(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考古人員從「陸地」向下發掘約5米,露出了長達數百米的堅硬河床,起伏的褐紅色河床狀似靜止的「怒濤」,文物就散布在「波濤」凹槽中的鵝卵石和河沙之間,文物堆積層約有2米厚。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據介紹,僅帶銘文銀錠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
記者現場目擊了一段裝有數枚銀錠的木鞘出水,不少元寶狀銀錠仍舊反射出貴金屬的光芒;在考古發掘現場附近的工作站,記者見到部分出水文物,各類金銀器物、錢幣上的文字大都清晰可辨,各種金銀首飾上的花紋依然精緻。
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等30多位考古學家現場考察後認為,這是中國傳說中的、記載的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機構科學發掘出的批量寶藏;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義,可謂展開了一幅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歷史畫卷。
江口沉銀遺址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50公裡,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府河交匯處。據一些地方縣誌記載,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在此遭明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當地幾百年來傳說不斷,稱有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沉於江底,有一句歌謠說:「誰人能識破,買盡成都府」。然而由於並無正史記錄,對於江口沉銀是否存在、具體地點在哪兒,之前史學界長期存在爭議。
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截至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萬餘平方米。
本次考古發掘不僅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本次發掘運用了大量新技術和最新科技手段,此外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臺。據了解,由於發掘只能選擇在枯水期開展,距離今年發掘工作結束還有約一個月。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目前的發現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據雅虎報導,世界上一些傳說藏有寶藏的地方可以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旅行。託尼湯姆森尋得中美洲號沉船寶藏的故事已有些遙遠,地下和海洋深處依然有未被發現的寶藏,準備好來一次或真實或虛幻的尋寶之旅了嗎?
加勒比海是該船的沉沒地點
加勒比海San Miguel船上的寶藏
1715年載有大量財富的西班牙船隊在颶風中沉船,約有價值20億美元的黃金被掩埋。有尋寶隊發現過1715年的金幣,也有人發現過金項鍊和金戒指。而載有大量財富的護衛艦San Miguel一直未被發現。想來尋寶的人請注意,一定要先去佛羅裡達州註冊,徵得同意方可。
英國黃金海岸
英國福克斯頓黃金海岸
這是唯一一個確定有寶藏的地方!就在幾周前一個德國表演藝術家在這裡埋了30根金條,價值1.6萬美元。此舉已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人帶著工具來這裡尋寶。有趣的是這個藝術家還埋了上千個金屬片來增加尋寶的難度。如果你剛好離的近就趕快來吧,最後一個或許就是你的。
巴基奧
菲律賓巴基奧山下奉文的寶物
二戰期間菲律賓被日本佔領,山下奉文向菲律賓轉移大量贓物。並在戰爭形勢發生變化時將其藏在呂宋島的諸多山洞裡。然而至今沒有人能發現它們。
福爾斯特·芬
福爾斯特·芬的寶藏
藝術品收藏家福爾斯特·芬罹患癌症以後將他最有價值的藏品裝入古青銅箱裡埋在聖塔非北部的山中,甚至出了一本書以詩暗含線索。無數人前去尋寶並寫下他們的尋找歷程,但一直沒有發現。
傳聞中成吉思汗墓所在地
蒙古成吉思汗墓
據說成吉思汗被葬在一個銀棺材裡,還有大量來自亞歐大陸的寶藏陪葬,吸引了無數的尋寶者。考古學家還使用雷達和航拍圖進行分析,將搜索範圍鎖定在蒙古的一些山上。
南非克魯格寶藏據說在普馬蘭加省
南非克魯格寶藏
1900年波爾戰爭中南非總統克魯格將國家銀行的黃金藏在鄉野間。所藏黃金數量不明。
這個傳聞在世界尋寶史上一直存在卻得不到證實。
海事博物館外海洋之花的複製品
蘇門答臘島海洋之花船上終極財富
1512年載有60噸黃金和大量珠寶鑽石的葡萄牙海洋之花號船在馬六甲海峽附近沉沒。船上所載物品大約值60億美元。美國馬爾克斯為了尋寶曾花費2000萬美元而印度尼西亞政府聲明所有權,意味著尋寶面臨更大的挑戰。(實習編譯:趙蕊 審稿:張雪)
(正北方網綜合新華每日電訊、環球網)
[責任編輯:李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