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果然堆滿金銀,圖8是最激動的發現

2021-01-19 解讀有趣的歷史

【航拍張獻忠沉銀遺址】史書記載,張獻忠在成都搶掠了大量財物。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結果張獻忠被迫將大量財物沉於江底。在張獻忠沉銀遺址的文物被發掘出水前,一直是個歷史之謎。(這是一組反映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現場的老照片)

【沉銀髮掘現場】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最終發掘出水文物4萬多件。由於沉銀遺址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錦江交匯處,專家實地調研後決定採取「圍堰築堤」的發掘方式。通俗來說,就是在遺址四周修築堤壩,然後抽水,露出河床。

【出水的部分文物】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的文物種類豐富,有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還有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堪稱一座水下寶庫。很多考古人員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大呼,「沉銀不是傳說,河床上滿眼都是真金白銀!」

【木梢裡的銀錠】據《彭山縣誌》載:「順治三年,義軍張獻忠部與明參將楊展決戰於江口鎮,張部戰船被焚,沉沒過半,傷亡慘重,敗回成都。」事實上,乾隆年間當地官府就組織人員打撈沉銀,結果真的撈出的一部分,但是水流太大不了了之。

【發掘現場】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早在2010年就被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100萬平方米。自從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後,由於遺址位置特別,經常會遭到盜寶者的光顧,比如5·1彭山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等。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文物】為了保護文物,考古人員採取了先進的發掘方式。之所以等到2017年才最終開始發掘,是因為我國的水下考古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開始發展,比如大家熟悉的「南海一號」南宋沉船等也是等到科技手段成熟才進行發掘。

【河床裡的碎銀等文物】考古人員根據沉銀遺址實際情況,採用了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比如前期通過金屬探測、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物探手段確定了發掘區域,這大大減少了工作量,也為以後其他遺址發掘積累了豐富經驗。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曾被盜寶者從水下盜走,以800萬元價格在黑市裡賣掉。後來,公安部門將這件文物追回,成為考古專家最為激動的發現。金印是張獻忠身份的象徵,分為兩個部分:金印上為虎鈕,下為印章,印面文字為九疊篆陽文「永昌大元帥印」,印臺上陰刻「永昌大元帥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該金印鑄造於1643年農曆11月,正是張獻忠自封「永昌大元帥」時鑄造。

【專家在探測文物】「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是當年流傳甚廣的「張獻忠沉銀」歌謠,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成為無數人的「尋銀訣」。這首歌謠也說明,當年張獻忠的沉銀數量一定驚人,也就是說張獻忠當年真的是富可敵國。考古人員發掘時,僅文物就堆滿了3間屋子。

【五十兩金錠】張獻忠沉銀最終被確認不是傳說後,令全國無數專家無比激動。當時30多位權威考古專家實地參觀後感慨道:「這是中國傳說、記載的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機構科學發掘的批量寶藏。另外,出水文物數量多、等級高、種類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黑科技」助力四川首次水下考古,電子科大科研團隊繪製3D「藏寶圖」 | 「江口沉銀」系列報導(2)
    【小編按語】「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目前共開展了三期,分別是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自第一期考古發掘時就積極參與,持續跟進、深化研究,並不斷擴大探測範圍,繪製了更加完善的3D「藏寶圖」,發揮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水下考古探測作出了重要貢獻。
  • 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亮相省圖 揭"江口沉銀"發掘全過程
    四川在線消息(文莎 記者 吳曉鈴)彭山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自今年4月初結束髮掘以來,一直在進行緊張的文物修復和識讀工作。7月23日下午,負責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亮相四川省圖書館。在「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專題講座上,他不僅揭秘了發掘全過程,還透露出水文物中的一些煙杆,極可能是四川最早的煙杆。
  • 江口沉銀 一次盛世考古的創新實踐
    江口沉銀遺址現場。 國家博物館展覽江口沉銀展現場。 出水的精美首飾。在此之前,江口沉銀項目剛剛獲得2017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當文物揭開神秘面紗,人們為之久久駐足。這次展覽,從江口沉銀兩次考古發掘出水的4萬多件文物中精選出了500件文物,價值連城,全方位展示了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現場,不時有人驚嘆,「一直以為張獻忠藏寶是民間傳說,沒想到居然就被考古專家們證實了!」  這正是江口沉銀考古項目令人欽佩之處。
  • 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之謎:至今已打撈一萬多件!
    說起寶藏,很多人都願意為之拼一把以求瞬間暴富,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近現代的兩大寶藏之謎,就是大家熟知的「阿波丸號」沉船和張獻忠沉銀事件。說起阿波丸號,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艘船的來歷了,但放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艘船的名聲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是為何呢?
  • 探秘在彭山流傳了數百年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文/陳邦林(江口沉銀還原圖)【作者簡介】陳邦林,四川省散文學會、遊仙區作家協會會員,喜歡文字,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散見多種媒體,有散文、詩歌作品獲獎。國家二級文物三十八件:金西王賞功錢幣4枚、皇帝冊封金銀冊7張、銀錠25枚、花鳥紋金腰牌1個、龍紋金腰牌1個。國家三級文物五十四件:銀西王賞功錢幣8枚、銀錠36枚、皇帝冊封金銀冊2張、獅紋鎏金飾片1個、福壽金手鐲1個、明代官印章1個、一刀平五千錢幣5枚。
  • 張獻忠沉寶遺址:抽水現兩千平方米小島,金屬探測儀有發現
    華西都市報1月6日消息,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
  • 江口沉銀遺址緣何脫穎而出
    2016年11月 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正式啟動2017年4月 首期水下考古收官,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2018年1月 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啟動,目前發掘仍在進行中2018年4月 江口沉銀遺址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它是入選的唯一明代遺址、唯一水下考古項目●它是一次特定時代、
  • 張獻忠沉銀處水被抽乾露底 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在考古現場,考古專家李飛說,這說明在該區域將有所發現。
  • 張獻忠沉銀地岷江露底金屬探測儀探出「動靜」
    張獻忠沉寶遺址,歷經一個月的圍堰後,水已經被抽乾,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也是川內首次水下考古,使用的考古設備科技含量首屈一指。接下來的3個月裡,考古人員將在2000多平方米的保護區裡進行考古挖掘。「金屬探測儀已經有動靜了!」在考古現場,考古專家李飛說,這說明在該區域將有所發現。
  • 江口沉銀遺址文物會被洪水衝走嗎?專家答案來了
    三次考古區域已經沒有文物遺留確認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自20世紀20年代起,遺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2017年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江口沉銀遺址經歷了3次發掘,出水文物超過5萬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首次發掘成果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電子科大團隊給江口「做水下CT」成功繪製70萬平方米「藏寶概要圖...
    電子科大團隊給江口「做水下CT」成功繪製70萬平方米「藏寶概要圖」這是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的豐碩成果!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正式通報了這一喜訊。   所謂「3D藏寶圖」並非是一張常見的平面地圖,而是基於多種電子信息探測手段繪製的考古區三維綜合掃描影像。 由於在前兩期科技考古工作中奠定的堅實基礎,探測團隊這一次制定了探測範圍更大、考古研究信息更為豐富的第三期考古探測工作計劃。
  • 史上最牛的「盜寶村」,一隻金老虎賣了770萬,警察收繳髒物值3億
    隨後,一次張獻忠冒險帶著自己的偏將前往山頂偵查清軍的情況,卻不料被叛徒劉進忠發現。劉進忠對肅親王豪格說:「他就是八大王張獻忠。」於是豪格二話不說,搭弓射箭,結果一箭正好貫穿了張獻忠的胸膛,張獻忠就此斃命。
  • 張獻忠江底沉銀出土,發現這樣一類文物,七殺碑的傳說可能是真的
    關於張獻忠有一個傳說,那就是七殺碑,內容說的是:張獻忠嗜好殺人,立碑明志: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七殺碑的傳說,由來以久,有人說,張獻忠殺的人,多得好比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過來;也有人說,蜀地有人為他建廟,說明他還是深得人心的,張獻忠殺人的傳說,只是清朝廷為抹黑他,而造的謠言。
  • 先是張獻忠屠川,後是康熙宣布「湖廣填川」
    事實已難從史書的隻言片語中去解讀,不過較為盛傳的一個說法便是「張獻忠屠川」。在四川當地人中一直流傳著一段妙語「石牛對石虎,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據老人們說,這話由當年屠川的張獻忠留下。張獻忠出身寒微,明清更替時國家戰亂紛飛,統治者們自顧不暇。張獻忠趁亂起義,並率兵侵川還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在佔領西蜀的期間,他四處攬財、殺人無數,後來慌亂中出船奔逃。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考古隊進入墓室後,中國古代最美地宮
    1979年考古時發現的明蜀王家族的墓葬,其陵墓建築,極盡奢華,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宮殿」。四川的「蜀王陵」,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被發掘的,當時,該地正在平整土地建學校,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當地面「砰」的一聲坍塌時,一個大洞出現了,再細瞧,裡面竟是古墓,墳墓裡仍然充滿了水。當地的文物局得知,在第一時間派出考古隊趕赴現場,為了對古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