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偉娟:晚餐過飽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2020-09-23 渭南科普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

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傳播和普及科學知識是每一個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不斷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科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社會化、品牌化的科普工作格局。

今天走上科普講壇的科技工作者是張偉娟,她為大家講述的是《晚餐過飽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晩餐吃少,已成為健康安排三餐食量的共識。但是由於都市人的忙碌工作和生活,惟獨晚餐可以從容,於是很多人最「豪華隆重」的一餐都放在了晚餐,從而導致晚餐過飽。殊不知,這是極不符合養生之道的。

晚餐吃得過飽會有哪些危害?

1.身體過於肥胖

晚餐吃得太多,活動量少,消耗的能量也會減少,大量熱量就會合成脂肪,從而形成了肥胖症。晚餐吃得過飽的話,睡眠時肝臟和胰腺都會繼續運作,大腦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從而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容易加快腦細胞的老化,增加了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2.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晚餐如果吃得太多或者太油膩,會導致血脂猛然增高,而睡覺後,血液循環速度降低,大量的血脂會在血管上沉積,從而引起動脈收縮,增高了外周血管的阻力,導致血壓快速上升,同時也加快了動脈硬化的過程。從而誘發產生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


3.患直腸癌的機率增加

直腸癌的發生一般與大腸內毒素產生過多有關,晚餐吃得過飽,會導致體內一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小部分消化物不能吸收,這些物質會在大腸內產生多種毒素,如果晚餐攝入脂肪過多,也會使膽汁分泌增多,膽汁在腸道厭氧菌的作用下,會生成脫氧膽酸等致癌物質。

4.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

人到中年以後,處理血糖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如果長期晚餐吃得過飽,身體內就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維持體內的血糖平衡,從而會引起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的壽命縮減,進而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5 易患結石

據專家研究,尿結石與晚餐進食過晚有關。這是因為尿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而食物中所含的鈣除一部分被腸壁吸收利用外,多餘的鈣全部從尿液中排出。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而晚餐過晚,人們都不再進行活動,就上床睡覺,因此,晚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瀦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也就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尿結石。

此外,晚餐過飽影響夜間休息,容易多夢、神經衰弱,進食過多出現胃食管反流引起新陳代謝紊亂,讓人們感覺到全身無力,記憶力減退,甚至會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患有感冒等。



張偉娟 ,渭南市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陝西省保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渭南市糖尿病學會常務委員。大學本科,獲得學士學位,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17年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1年。擅長治療糖尿病足,各種類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冠心病,腦梗死,冠心病),痛風,甲亢、甲減、亞甲炎等甲狀腺疾病。

相關焦點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常亮:小小飛行員 大大航空夢渭南科普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常亮:小小飛行員 大大航空夢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永紅:今年前汛期渭南氣候異常嗎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越城發布丨5G+VR帶你玩轉「全國科普日」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背景為弘揚科學精神,展現科學價值,普及科學知識,充分展現科學技術發展對促進人民幸福生活的積極作用,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在紹興市越城區科學技術協會的牽頭下,彩虹物業紹興分公司特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科學宣傳活動。
  • 「人民英雄」張伯禮亮相科普日主題曲MV,平安與科技工作者同唱這首歌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於9月19-25日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主要有北京主場活動、省級主場活動、十大聯合行動及雲上科普日等活動。今日召開的發布會上,還公布了首支全國科普日主題曲《科學之歌——夢想的翅膀》。這首歌曲由歌手平安與12位科技工作者共同演唱。
  • 科普 | 圖說全國科普日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9月19-25日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內容將涵蓋「弘揚科學精神,展現科學價值」「助力疫情防控,推動健康科普」「聚焦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光明網訊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周末啟幕 帶你一起玩轉科學
    科普不僅有溫度,它更有熱度。9月的申城科普熱情高漲、科學熱度不斷攀升,全民關注、全城參與,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和你一起玩轉科學,助推公民科學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助力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 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聯名倡議: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今天繼續進行。「摸得著的科學、讀得到的趣味、看得見的美妙,都在你翻開科普讀物的那一刻。」今天下午,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中科院28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發出聯名籤署的《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的倡議。
  • 頭條|在全國科普日「玩轉」科學
    大小朋友一起來活動現場,人流不絕,很多家長趁著中秋假期帶著孩子來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在「製造強國」展板前,一位爸爸耐心地為女兒講解「龍門吊」是什麼。聽到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鯉魚躍龍門,也可能想到龍門石窟,但其實龍門吊的精髓在這一個「吊」字。龍門吊,就是一種門式起重機。
  • 全國科普日|「玩轉」科學 暢享未來
    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19日在全國啟動啦~活動將持續到9月25日。自2004年以來,中國科協已經連續16年成功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的重點科普活動近10萬多次,參與公眾超過19億人次。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全國科普日」西安植物園系列科普活動
    2019年9月14日,以「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同步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20日。在此期間,陝西省西安植物園通過舉辦科普講解、科普進校園、科普展覽、科普體驗等活動,帶領參與者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生物的多樣性、感受自然之美、從而保護自然。
  • 五大權威科學帳號直播接力,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快手領略科學魅力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北京天文館-BJP、台州市科技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五大科學、科普類快手帳號通過直播方式,展現科技工作者的風採、工作成就和高昂的工作熱情,呈現我國在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大家科普天文、恐龍、病毒檢測等各方面的知識。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 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全國科普日】奇妙科技,精彩社區!各街道開展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為提高全國科普日的知曉度,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連日來,我區各街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
  • 【科技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下)
    於是他們合寫了一篇文章,把當時人們還比較陌生,但又十分重要的系統工程,通俗地介紹給廣大職工、幹部、科技工作者、經濟工作者和各級領導。文章在1978年9月27日的《文匯報》上發表後,果然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科學、教育、工業、農業、軍隊等各方面的許多同志競相學習,不少地方用作培訓幹部的教材。
  • 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舉行
    光明網訊 9月20日下午,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央視創造傳媒創意副總監王雪純與中國科學院科普作家們暢談創作背後的故事。
  •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鄂爾多斯40名優秀科普工作者受表彰~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助力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事業持續發展,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協會評選表彰40名優秀科普工作者,他們熱心科普、投身科普、創新科普,在不同的崗位身體力行擔負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以科普服務公眾、創造影響,他們是促進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傾力奉獻的科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