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
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傳播和普及科學知識是每一個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不斷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科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社會化、品牌化的科普工作格局。
今天走上科普講壇的科技工作者是張偉娟,她為大家講述的是《晚餐過飽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晩餐吃少,已成為健康安排三餐食量的共識。但是由於都市人的忙碌工作和生活,惟獨晚餐可以從容,於是很多人最「豪華隆重」的一餐都放在了晚餐,從而導致晚餐過飽。殊不知,這是極不符合養生之道的。
1.身體過於肥胖
晚餐吃得太多,活動量少,消耗的能量也會減少,大量熱量就會合成脂肪,從而形成了肥胖症。晚餐吃得過飽的話,睡眠時肝臟和胰腺都會繼續運作,大腦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從而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容易加快腦細胞的老化,增加了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2.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晚餐如果吃得太多或者太油膩,會導致血脂猛然增高,而睡覺後,血液循環速度降低,大量的血脂會在血管上沉積,從而引起動脈收縮,增高了外周血管的阻力,導致血壓快速上升,同時也加快了動脈硬化的過程。從而誘發產生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
3.患直腸癌的機率增加
直腸癌的發生一般與大腸內毒素產生過多有關,晚餐吃得過飽,會導致體內一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小部分消化物不能吸收,這些物質會在大腸內產生多種毒素,如果晚餐攝入脂肪過多,也會使膽汁分泌增多,膽汁在腸道厭氧菌的作用下,會生成脫氧膽酸等致癌物質。
4.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
人到中年以後,處理血糖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如果長期晚餐吃得過飽,身體內就必須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維持體內的血糖平衡,從而會引起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的壽命縮減,進而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5 易患結石
據專家研究,尿結石與晚餐進食過晚有關。這是因為尿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而食物中所含的鈣除一部分被腸壁吸收利用外,多餘的鈣全部從尿液中排出。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而晚餐過晚,人們都不再進行活動,就上床睡覺,因此,晚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瀦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也就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尿結石。
此外,晚餐過飽影響夜間休息,容易多夢、神經衰弱,進食過多出現胃食管反流引起新陳代謝紊亂,讓人們感覺到全身無力,記憶力減退,甚至會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患有感冒等。
張偉娟 ,渭南市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陝西省保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渭南市糖尿病學會常務委員。大學本科,獲得學士學位,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17年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1年。擅長治療糖尿病足,各種類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冠心病,腦梗死,冠心病),痛風,甲亢、甲減、亞甲炎等甲狀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