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閆東鵬團隊在熱阻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26 小材科研

分子發光材料由於其在照明、顯示和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受到關注。眾所周知,分子體系的發光通常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的升高往往會引起分子發色團的旋轉和晶格振動的增強,從而導致普遍的發光熱猝滅。這種熱猝滅效應嚴重阻礙了高效率發光,同時限制了發光材料高溫下在商業LED的實際適用性。在純無機發光材料中,通過引入中間能級或缺陷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熱猝滅效應。然而,對溫度零猝滅發光材料的例子仍然十分少見,因此,如何合理開發熱阻發光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年來,具有長壽命激發態和延時發光特性的室溫磷光材料(RTP)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興趣。然而,純有機RTP材料在室溫條件下同樣存在由於熱效應導致的發光效率低等問題,同時不易達到秒級激發態壽命,限制了其在發光可視化和識別方面的應用。綜合考慮到長期以來對熱阻發光材料和超長高效RTP材料的需求,設計具有零猝滅的超長RTP材料可效提升發光量子產率,並對豐富RTP家族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和技術需求,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閆東鵬教授研究組近期開展了熱阻型室溫磷光材料的研究,通過利用金屬滷化物四面體團簇和四苯基磷單元共晶組裝,獲得了新型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實現了在很寬的範圍內(220 K以上)對溫度的零猝滅超長磷光

圖1. (a,b) (Ph4P)2CdX4和(c,d) (Ph4P)2Cd2X6,顯示了氫鍵以及C-H···π,以及(Ph4P)2Cd2Cl6和(Ph4P)2Cd2Br6內的X···π相互作用。

不同於基於結構扭轉和相變零猝滅發光機制以及基於分子剛性的長壽命RTP機制,這項工作利用了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波段作為能量緩衝層來補償隨著溫度升高導致的磷光損失,因此為實現零猝滅發光提供了一條新途徑。此外,通過利用激發依賴的四種金屬滷化物的RTP特性,可以將金屬滷化物的不同組合用於摩爾斯電碼加密和時間分辨信息邏輯門。因此,這項工作發展了利用零猝滅效應獲得高效固相RTP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0D金屬滷化物雜化物的設計有望為開發用於熱阻發光和信息編碼特性的超長RTP提供新方法。

該項工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霍英東教師基金,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等課題資助。通訊作者為閆東鵬教授,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2018級研究生劉書雅,博士生方曉雨和路博參與了該項工作。

來源:北京師範大學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482-w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純有機室溫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本站訊(通訊員 高寧)近日,天津大學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院楊傑博士等在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艦期刊《Matter》在線發表,題為「Förster能量轉移:一種開發刺激響應性室溫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徑及其應用」。
  • 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最新進展
    近幾年來,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無機發光材料和有機金屬配合物材料相比,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具有柔性、低毒性、低成本、易修飾等特點。然而在室溫條件下,由於弱的自旋軌道耦合,或者由氧氣、高溫、分子振動導致三線態激子的嚴重非輻射失活,使得有機磷光材料的室溫發光效率往往很低。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
  • 我校先進功能材料團隊在共晶薄膜材料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先進功能材料團隊楊曉剛博士在國際權威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發表題為《Fast Crystallization-Deposition of Orderly Molecule Level Heterojunction Thin Films
  • 科學家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馬驤教授研究團隊在該領域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和期刊內封面報導。  目前,室溫磷光材料多數為無機物或含貴金屬的有機配合物,其價格高昂且毒性較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製備。
  • 腫瘤成像新突破,劉育團隊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取得新進展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由於其壽命長、Stokes位移大、有三線態參與等優點,在有機發光二極體、數據安全、傳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更重要的,RTP易於與細胞器中的自發螢光和背景螢光區分開,因此有望在體內提供許多優勢。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長壽命室溫磷光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領域取得...
    同時,這種雙元素共摻雜技術為室溫磷光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目前報導的絕大多數基於碳量子點的室溫磷光材料中,需將碳量子點嵌入到基質中才能獲得室溫磷光發射現象。如何實現碳量子點的自保護磷光性能仍然存在巨大挑戰。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憑藉其長壽命的發光、多樣化的設計和方便製備等特點,有望在光電材料和生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
  • 華理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鄭州大學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碳納米點(Carbon Nanodots, CDs)與金剛石同作為碳家族的重要成員,在生物標記、光電器件、信息加密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此外,碳納米點表面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其內部的氫鍵相互作用可以穩定其三重態,並促進載流子的系間竄越,使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磷光發射性能。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夜礦」,到《搜神記》記載的「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的隨侯珠,再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懸黎」和「垂棘」之璧,「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的夜明珠的傳說和神奇故事在人類歷史文獻中屢見不絕
  • 腫瘤成像新突破,南開大學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取得新進展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由於其壽命長、Stokes位移大、有三線態參與等優點,在有機發光二極體、數據安全、傳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更重要的,RTP易於與細胞器中的自發螢光和背景螢光區分開,因此有望在體內提供許多優勢。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Diels-Alder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材料】外消旋化增強有機室溫磷光
    近年來,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因在光電器件和生物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
  • 微納米尺度MOF基室溫磷光材料開發成功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楊曉剛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具有微納米尺度、顏色可調的金屬-有機框架(MOF)基室溫磷光材料,在非貴金屬室溫磷光方面取得突破
  • 北理工在寬範圍顏色可調的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的董宇平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在主客體摻雜室溫磷光領域有了重要突破,開發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磷光波長的有機RTP材料,可以實現RTP顏色從青色(502 nm)到橘紅色(608 nm)的動態調整。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 材料學院團隊在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黃輝教授研究團隊在三線態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光電和生物等應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進展,提出了新的材料設計思想和方法。因此,開發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並探索其工作機理,對開發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黃輝團隊近年來一直探索三線態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其工作機理,前期工作在受體材料中引入碲原子,通過重原子效應促進系間竄越,從而得到一系列三線態受體材料,並探索了其在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和工作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4日電 近日,材料學院材料加工研究所非晶合金研究組陳娜副研究員和合作者通過誘導磁性金屬玻璃發生金屬-半導體轉變的方式,開發出居裡溫度高於600 K的p型磁性半導體,並基於此磁性半導體實現了室溫p-n結和電控磁器件的製備(圖1b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