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外消旋化增強有機室溫磷光

2021-01-21 X-MOL資訊

近年來,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因在光電器件和生物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手性發光材料在螺旋自組裝、手性識別、生物傳感、3D顯示、信息存儲與處理、圓偏振雷射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對於組成和原子排列方式完全相同的手性異構體分子而言,弄清分子晶體堆積與RTP性質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Wallach對於手性分子提出了著名的Wallach規則:在晶體中,外消旋構型分子一般比其絕對構型分子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更大的密度。但是在手性發光材料,特別是在長壽命的手性RTP材料中是否也遵守Wallach規則至今是個謎。

針對這一關鍵科學問題,為了探明固體分子與室溫磷光材料性質間的科學奧秘,經過不懈努力,常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衛國教授團隊和臺灣大學周必泰教授合作提出了外消旋化增強磷光理論:在晶體中,具有RTP特性的手性分子,其外消旋構型分子的發光一般也遵守Wallach規則,即與其絕對構型分子相比,其外消旋構型分子不僅具有更大的密度,而且具有更長壽命和更高發光效率。他們進一步通過系列1,1'-聯萘-2,2'-雙二苯膦(BINAP)手性分子驗證了這一理論。研究發現:(1) 在外消旋分子 (rac-BINAP) 的晶胞中,R-與S-構型的BINAP分子兩兩交錯排列,比單一的R-BINAPS-BINAP具有更強的短程分子間作用力(如圖1),能夠有效抑制雙分子間的三線態-三線態湮滅(TTA)等方式的非輻射躍遷,從而有效提高室溫磷光效率;(2) rac-BINAP呈現了深紅光磷光發射,其最大發射波峰為680 nm,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最大波長的RTP材料(如圖2)。

圖1. rac-BINAP(左)、R-BINAP(中)和S-BINAP(右)的晶體結構。

圖2. (a) rac-BINAP與(b) R-BINAP的光致發光光譜,(c) 晶態下的rac-BINAP在紫外燈照射後的磷光發光。可喜的是,合作團隊利用BINAP材料的本徵螢光和磷光發射成功獲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1.59%、色坐標CIE為(0.37,0.44)的非摻雜白光有機發光器件(WOLEDs)。研究成果為提高有機RTP效率及實現RTP材料在有機發光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常州大學博士研究生吳秀剛、臺灣大學碩士研究生黃俊穎和臺灣大學博士研究生陳登高,常州大學為該文章第一通訊單位,朱衛國教授和周必泰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雙創人才」高校創新類工程、江蘇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PAPD)等項目資助。Exploiting racemism enhanced organic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to demonstrate Wallach’s rule in the lighting chiral chromophoresXiugang Wu, Chun-Ying Huang, Deng-Gao Chen, Denghui Liu, Chichi Wu, Keh-Jiunh Chou, Bin Zhang, Yafei Wang, Yu Liu, Elise Y. Li, Weiguo Zhu, Pi-Tai Chou Nat. Commun., 2020, 11, 2145, DOI: 10.1038/s41467-020-15976-5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85302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0460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最新進展
    近幾年來,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無機發光材料和有機金屬配合物材料相比,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具有柔性、低毒性、低成本、易修飾等特點。然而在室溫條件下,由於弱的自旋軌道耦合,或者由氧氣、高溫、分子振動導致三線態激子的嚴重非輻射失活,使得有機磷光材料的室溫發光效率往往很低。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中國科學家合成高效長壽命有機室溫磷光分子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記者林小春)從生物成像、光學記錄到防偽系統,純有機磷光材料在諸多高新科技領域有著誘人的應用前景,但在室溫下實現高效純有機磷光發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中國科學家近日報告說,他們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有機室溫磷光分子,它們都兼具高效率和長壽命的優異特性。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
  • 科學家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目前,室溫磷光材料多數為無機物或含貴金屬的有機配合物,其價格高昂且毒性較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製備。純有機室溫磷光體系的構建大多集中於高度有序的晶態結構或剛性基質包埋材料,但此類體系在製備固體薄膜發光器件方面仍面臨重複性不佳和加工過程煩瑣等問題,進一步限制了該類材料的商業應用。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憑藉其長壽命的發光、多樣化的設計和方便製備等特點,有望在光電材料和生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AFM:水相長壽命有機室溫磷光納米晶組裝體
    有機室溫磷光(RTP)由於分子結構多樣、發光壽命長、毒性低等特點在光電、傳感及生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有機化合物激發單重態系間竄越到三重態以及三重態輻射躍遷回到基態(磷光)的過程自旋禁阻,因此室溫下很難觀察到有機化合物的磷光。
  • 常州大學開發D-C(sp3)-A型高效率超長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室溫磷光(RTP)材料因發光效率高和壽命長等優勢,近年來在顯示、加密、防偽、傳感以及生物成像中的潛在應用備受研究者的青睞。RTP材料。這類貌似「四面體」的分子具有與眾不同的結構特點,其非共軛的亞甲基可有效「打斷」D-A單元之間的電子離域,阻礙激發態躍遷中的結構變形,從而抑制分子的非輻射躍遷,實現高效率超長有機室溫磷光。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
  • 微納米尺度MOF基室溫磷光材料開發成功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楊曉剛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具有微納米尺度、顏色可調的金屬-有機框架(MOF)基室溫磷光材料,在非貴金屬室溫磷光方面取得突破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純有機室溫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本站訊(通訊員 高寧)近日,天津大學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院楊傑博士等在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艦期刊《Matter》在線發表,題為「Förster能量轉移:一種開發刺激響應性室溫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徑及其應用」。
  • 華理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南開劉育課題組:協同策略實現固態超分子高產率長壽命室溫磷光
    室溫磷光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光物理性質被廣泛的應用於生物成像、信息加密和光電材料等領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其中,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來源豐富,易於衍生,兼容性好,因而備受青睞。但是純有機分子的弱自旋耦合導致其磷光量子產率很低,而多途徑的非輻射躍遷和猝滅使得很難實現長壽命。
  • 北師大閆東鵬團隊在熱阻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分子發光材料由於其在照明、顯示和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受到關注。眾所周知,分子體系的發光通常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的升高往往會引起分子發色團的旋轉和晶格振動的增強,從而導致普遍的發光熱猝滅。這種熱猝滅效應嚴重阻礙了高效率發光,同時限制了發光材料高溫下在商業LED的實際適用性。在純無機發光材料中,通過引入中間能級或缺陷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熱猝滅效應。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Diels-Alder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Chemical Science天津大學:分子二聚體在純有機室溫磷光 (RTP) 中的作用
    ,目標化合物CS-2COOCH3同時具備室溫磷光(RTP)、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和單線態激基締合物發光(singlet excimer emission)的特性,清晰描繪了室溫磷光的詳細光物理過程及其分子二聚體扮演的具體角色,首次通過明確的實驗結果揭示了分子二聚體在RTP效應中的實際作用。
  • ...只對甲醇有感覺」-基於雙組分結晶機制構建選擇響應型室溫磷光...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課題組將半乳糖基團與含有聯苯骨架的磷光團組合製備了一種具有扭曲結構多元化合物BHB,並基於雙組分結晶 (溶劑化物)機製成功構建了甲醇選擇性「開/關」的室溫磷光體系,為開發溶劑識別室溫磷光(RTP)材料及新型智能RTP材料的構建開闢了新途徑。
  • :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由於其壽命更長、Stokes位移更大、有三重態參與等優點,在有機發光二極體、數據安全、傳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
  • 北理工在寬範圍顏色可調的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所以開闢有機RTP材料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近年來通過將客體材料嵌入到剛性或晶體基質中,製備新的RTP已經有報導。然而,傳統的理論認為基體的剛性結構限制客體分子的分子運動,從而提高其輻射躍遷速率促進其磷光發射;此外,剛性宿主有利於避免與溼度和氧氣對三線態激子的猝滅。
  • 腫瘤成像新突破,南開大學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取得新進展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由於其壽命長、Stokes位移大、有三線態參與等優點,在有機發光二極體、數據安全、傳感和生物成像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更重要的,RTP易於與細胞器中的自發螢光和背景螢光區分開,因此有望在體內提供許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