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

2020-12-04 華東理工大學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Diels-Alder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該成果近期以「Emission-Tunable Amorphous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Polymers Based on Thermoreversible Dynamic Covalent Bond」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012298)。

室溫磷光(RTP)材料可以應用於光電、信息處理和生物成像等領域,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傳統的含貴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或者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磷光材料相比,純有機磷光材料具有毒性低,易於合成和修飾的優點。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動態共價化學提供了一種製備具有反饋和響應功能的智能材料的方法,在過去的幾年中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蒽二醯亞胺衍生物與丙烯醯胺共聚後形成發光團-丙烯醯胺共聚物(poly-Br-An),共聚物提供了豐富氫鍵的網絡和剛性環境,有效地抑制了從T1態到S0態的非輻射失活過程,促進了室溫磷光發射。在此基礎上,通過Diels-Alder反應(二烯體與親二烯體之間的[4+2]環加成反應)合成了兩種聚合物,它們可以通過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互相轉化。三種聚合物顯示出不同顏色室溫磷光,實現了室溫磷光藍色-黃色-橙色的有效調控。該工作為通過動態共價鍵設計發光可調控的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文章的通訊作者為馬驤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霄晗,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優青」項目和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等項目資金的支持。

原文連結: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2012298


相關焦點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
  • 華理在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領域獲新突破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將動態共價化學與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結合,通過可逆狄爾斯-阿爾德反應,將熱可逆的動態共價鍵引入發光基團,構建了發光可調控的智能純有機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
  •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教授:動態共價化學調控聚合物的多色室溫磷光發射
    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可用於光電、信息處理和生物成像等領域。傳統的室溫磷光材料大多為含貴金屬元素的無機物或者金屬有機配合物,加工性能較差。因此,純有機發光材料有著顯著的優勢。然而,如何拓展有機功能染料分子等發光母體更為豐富的發光性能以及功能調控、降低材料合成成本、提高分子材料構建過程的經濟性,仍然是面臨的重要挑戰。
  • 科學家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馬驤教授研究團隊在該領域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和期刊內封面報導。  目前,室溫磷光材料多數為無機物或含貴金屬的有機配合物,其價格高昂且毒性較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製備。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憑藉其長壽命的發光、多樣化的設計和方便製備等特點,有望在光電材料和生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碳基納米發光材料(碳點)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發光材料,由於製備純化過程簡單、光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發射特性可調、易於功能化修飾、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等優勢,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受到了科研人員廣泛的關注,並且在化學/生物傳感、生物成像、醫學診療、光催化及光電器件等眾多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系列...
    碳基納米發光材料(碳點)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發光材料,由於製備純化過程簡單、光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發射特性可調、易於功能化修飾、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等優勢,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受到了科研人員廣泛的關注,並且在化學/生物傳感、生物成像、醫學診療、光催化及光電器件等眾多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微納米尺度MOF基室溫磷光材料開發成功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楊曉剛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具有微納米尺度、顏色可調的金屬-有機框架(MOF)基室溫磷光材料,在非貴金屬室溫磷光方面取得突破
  • 常州大學開發D-C(sp3)-A型高效率超長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室溫磷光(RTP)材料因發光效率高和壽命長等優勢,近年來在顯示、加密、防偽、傳感以及生物成像中的潛在應用備受研究者的青睞。這類貌似「四面體」的分子具有與眾不同的結構特點,其非共軛的亞甲基可有效「打斷」D-A單元之間的電子離域,阻礙激發態躍遷中的結構變形,從而抑制分子的非輻射躍遷,實現高效率超長有機室溫磷光。
  • 【材料】外消旋化增強有機室溫磷光
    近年來,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因在光電器件和生物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備受關注。
  • 北理工在寬範圍顏色可調的超長有機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所以開闢有機RTP材料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近年來通過將客體材料嵌入到剛性或晶體基質中,製備新的RTP已經有報導。然而,傳統的理論認為基體的剛性結構限制客體分子的分子運動,從而提高其輻射躍遷速率促進其磷光發射;此外,剛性宿主有利於避免與溼度和氧氣對三線態激子的猝滅。
  • 基於主客體作用構建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最新進展
    近幾年來,純有機室溫磷光(RTP)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無機發光材料和有機金屬配合物材料相比,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具有柔性、低毒性、低成本、易修飾等特點。然而在室溫條件下,由於弱的自旋軌道耦合,或者由氧氣、高溫、分子振動導致三線態激子的嚴重非輻射失活,使得有機磷光材料的室溫發光效率往往很低。
  • 【創新前沿】《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乙炔選擇性加氫...
    近日,我校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段學志教授、曹約強博士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semi-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和"Adsorption site regulation to guide atomic design of Ni-Ga catalysts for acetylene semi-hydrogenation"為題在線發表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 DOI: 10.1016/j.eng.2020.06.023)和《德國應用化學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背景介紹  室溫磷光(RTP)在餘輝材料、防偽材料、氧傳感器和生物成像探針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Nanocomposite Design」的通訊,介紹了一種將水性RTP聚合物引入自組裝仿生聚合物/納米粘土納米複合材料中製備柔性、低成本室溫磷光納米複合薄膜的方法。
  • 北師大閆東鵬團隊在熱阻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分子發光材料由於其在照明、顯示和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受到關注。眾所周知,分子體系的發光通常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的升高往往會引起分子發色團的旋轉和晶格振動的增強,從而導致普遍的發光熱猝滅。這種熱猝滅效應嚴重阻礙了高效率發光,同時限制了發光材料高溫下在商業LED的實際適用性。在純無機發光材料中,通過引入中間能級或缺陷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熱猝滅效應。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純有機室溫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本站訊(通訊員 高寧)近日,天津大學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院楊傑博士等在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艦期刊《Matter》在線發表,題為「Förster能量轉移:一種開發刺激響應性室溫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徑及其應用」。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功能染料組裝誘導發光研究...
    近日,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基於前期通過超分子組裝手段調控振動誘導發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研究, 將手性環已二胺單元引入到VIE分子中,利用VIE分子的雙發射、大斯託克斯位移和環境敏感等特點,對從動力學亞穩態到熱力學穩態的組裝過程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測,同時成功誘導出圓偏振發光
  • 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9月26-29日,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Combustion Chemistry)在我校舉辦。本次會議主要針對燃燒化學研究領域,討論國際燃燒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先進燃燒診斷技術的新穎應用,精確而普適的燃燒化學模型的構建和全面實驗驗證,理論計算方法和誤差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在燃燒數值模擬研究中的深入應用等。我校齊飛教授擔任擔任本次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