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火星上翱翔的人

2021-01-16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雷豐圖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4-mars-story-helicopter-chief.html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火星直升機與NASA的「毅力號」漫遊車預計將於明年發射升空(原計劃今年夏天,根據3月底NASA最新發布消息發射時間調整為明年)。該項目組的首席工程師鮑勃·巴拉然(Bob Balaram)一直夢想在火星翱翔,他很快就可以夢想成真了!

當被記者問到「有沒有人告訴你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時,巴拉然打斷道:「所有人一直都在這麼說。」這裡提到的「瘋狂想法」就是如今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孕育著的,將和「毅力號」一起暢遊火星的直升機項目。

巴拉然和正在測試臺上的火星直升機

Credit: NASA/JPL-Caltech

巴拉然的這個想法要追溯到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阿波羅時代」。當時身在南印度的他通過廣播見證了人類登月,「我興奮地咯咯直叫。」他回憶道:「早在網際網路普及之前,我的眼球就緊緊地鎖定在航天領域上了。」

巴拉然擁有聰明的腦袋和豐富的想像力。他先是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了機械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在倫斯勒理工學院獲得了計算機與系統工程碩士和博士,緊接著在位於南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做了35年的機器人技術專家。

在該實驗室中,巴拉然的工作包含了機械手臂、早期火星車、金星探測氣球的研發,以及主導開發了火星科學實驗室進入大氣層、下降和著陸模擬軟體。

艱難的研發過程

與其它創新的想法一樣,火星直升機的研發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場專業講座上,史丹福大學教授伊蘭·克魯提出了一種迷你浮空器的新概念,隨後被NASA列入先進理念提案。巴拉然聯想到這在火星上潛在的應用,並與史丹福大學和矽谷的一家小公司一起聯名向NASA提交了研究報告。儘管沒能立刻收到投資,該提案仍然收穫了一些正面的評價,並且在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了火星模擬環境下的旋翼測試。但除此以外,該方案在之後的15年裡一直處於擱置狀態。

時間飛逝,另一場講座上賓夕法尼亞大學展示了無人機與直升機的應用。隨後,查爾斯·伊拉奇(Charles Elachi)——未來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主管——在返回實驗室後開始諮詢相似的機器是否能應用在火星上。一位同事向伊拉奇提到了巴拉然此前在這方面的研究。由此,伊拉奇希望巴拉然能在原方案基礎上推陳出新,力求登上2020年火星探索計劃的順風車。該方案才真正開始全速研發。

在巴拉然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的工作下,他們提前兩周完成了新的提案。儘管提案並未入選探測器械中,它仍作為備選方案並接受了更多的投資。隨著咪咪·昂(Mimi Aung)接手火星直升機的經營並降低了整個計劃的風險,火星直升機終於作為技術展示項目登上了「毅力號「。

「火星2020」早前計劃於今年七月中旬發射(現已推遲),2021年2月抵達火星。「毅力號」將在紅色行星上持續工作一個火星年(687 地球日)。

Credit:NASA

製造與測試

能在火星上飛的直升機是怎麼製造的呢?

火星表面的大氣層密度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巴拉然將這具象化為在地球上三萬米的高空(普通直升機飛行高度極限的七倍)上的空氣密度。與此同時還要考慮直升機的有效載荷,例如電池和無線電。

「你不可能把這些東西簡單地放在一起就能在火星上飛得起來。」

這看起來就像是要造一個兼具著宇宙飛船功能的飛行器,將作為標誌性探索任務的一員。巴拉然表示:「我們必須有百分百的把握。」

於是他們造出了一個質量為1.8千克的直升機,並配置了兩對直徑長達1.2米上下分布反向旋轉的輕薄旋翼在火星稀薄的大氣運作。

直徑長達1.2米的旋翼所使用的材料與普通無人機旋翼並無區別

Credit:NASA/JPL-Caltech

接下來的難題就變成「如何測試這樣一個前無先例的怪物?」如此極端的環境在地球自然環境上很難找到,因此巴拉然和他的團隊開始在噴氣動力實驗室的真空室和空間模擬室來進行測試。

未來,「毅力號」在耶澤洛隕石坑著陸兩個半月之後,火星直升機團隊將會有30天的時間在真正的火星環境下展示他們的成果。該展示包含了機體檢驗以及史上第一次在火星大氣層飛行的嘗試。

拋開在地球上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和測試,這仍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技術展示。就像巴拉然坦率地總結道:「我們有可能失敗。」

但如果這個項目真的在火星上成功了,那這將是「另一顆行星上的懷特兄弟」一般的壯舉——火星上,或者說地外行星上第一架用機械動力裝置飛行的飛行器。這樣的潛質也能為將來NASA探索外星球時的探測器研發鋪路。

全速前進!!!

2020火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發射「毅力號」火星漫遊車。「毅力號」的任務也不局限於研究火星過去的宜居性,更將直接尋找古老微生物存在的跡象。除此之外,「毅力號」也將獲取一些土壤和巖石樣本來確定未來火星計劃的研究方向。即使火星直升機項目遇到困難,「毅力號」的主線任務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巴拉然指出,除了通常地勤人員在登陸火星時的「恐怖七分鐘」,直升機在每次升空和降落時還會給他和他的團隊帶來「恐怖七秒鐘」的體驗。「在過去的六年裡,我們每周都會遇到這種刺激的時刻,」巴拉然說道,「我都習慣了。」

巴拉然同時還對一起和他開發火星直升機的團隊給予了高度讚揚,稱團隊的每個人都機敏能幹。「這是個偉大的團隊,致力於挑戰困難——這很有趣,」巴拉然說道,「好想法從來都不會消亡,它們只是需要點時間。」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用不了多久它將在火星上翱翔,甚至會在更多地外天體上翱翔!

責任編輯:毛明遠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赫歇爾天文臺於2010年拍攝的距離地球5000光年外的羅塞塔星雲及其附近的塵埃

Credit:NASA

相關焦點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西工大航天人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作為一名西工大人,無論你參與了哪一環節,今天,我們都要為你們獻上最熱烈的獻花和掌聲!
  • 章子怡自曝演《上陽賦》原因:想在一個角色裡翱翔久一點
    上陽賦 章子怡主演的古裝大劇《上陽賦》公開了預告片和她的人物特輯,片中章子怡的古裝造型令人驚豔,電視劇充滿電影質感,章子怡也談了很多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演這部劇的原因。
  • 唯一埋葬在月球上的人,曾想做太空人,卻把一生奉獻給了科學!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我們也終於可以離開地球,翱翔在外太空中。從1961年到現在,全球一共有500多位太空人成功進入了宇宙,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航天英雄,但是在所有的太空人中,還有12位非常特別的人。
  • 火星上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
    說起火星探索,最早是使用望遠鏡來完成,1877年,一位義大利天文學家利用望遠鏡發現了火星上存在黑色暗溝,起初他認為這些是海峽,那些大片的暗色深影是海洋,是的,起初人們猜測火星與地球一樣,有山有水有海洋,
  • 《死在火星上》:人在火星,地球沒了,怎麼辦?
    分享僅代表個人喜好,不喜勿噴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如果另有喜歡的小說,歡迎推薦說起科幻,很多人就會想起來三個詞:劉慈欣、《三體》、《流浪地球》。很多人對科幻作品的了解不太深入,可能會以為科幻還沒有興起。其實,在起點上,科幻有專門的分類,也有很多腦洞大開,或者嚴謹科學的佳作。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非常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說——《死在火星上》。
  • 自轉旋翼機女飛行員:「半路出家」也能翱翔藍天
    張暢 攝中新網武漢5月18日電 題:自轉旋翼機女飛行員:「半路出家」也能翱翔藍天記者 張芹 徐金波2019年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18日在武漢拉開帷幕。開幕式現場,15架自轉旋翼機在空中編隊盤旋擺出「70」圖案,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歡呼。
  • 火星上到底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適合居住嗎?
    「火星」這個名字讓很多不太了解火星的人產生誤解,認為火星很熱。真實情況和很多人想的恰恰相反,火星的平均溫度零下55攝氏度,溫差高達160攝氏度。火星之所以叫「火星」,並不是因為有火在燃燒,而是因為人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後,發現火星表面看起來是紅色的。
  • 翱翔九天背後的電科人
    5月5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文昌成功升空;6月23日,北鬥三號工程最後一星在西昌成功升空;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成功升空……每一次翱翔九天的背後,都有電科人努力付出。為解決上述問題,22所的「電波人」投身於對北鬥某幹擾監測分系統和某質量評估分系統的建設之中。
  • 鴿子翱翔在天空是什麼感覺?
    鴿子翱翔在天空是什麼感覺,這要根據你飼養鴿子的初衷來考慮,如果我們飼養的是賽鴿,那麼看著自己的賽鴿在天空翱翔只是一種比較平淡的感覺,並沒有一種非常的滿足感存在,因為賽鴿運動本身是比較辛苦的工作,對於鴿友本身就是一種心靈和身體的考驗,養賽鴿的人本身並不像那些所謂喜歡鴿子養著玩的人一樣,賽鴿的飼養更多的是一種比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翱翔天際的龐然大物
    自然賦予了鳥類飛行的能力,鳥兒靠著流線型輕盈的身材、發達的消化和心肺系統以及一對披覆羽毛的翅膀,可以達到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但當鳥的體重增加之後,它們是否還能再次翱翔呢?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恐鶴,恐鶴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肉食性鳥類,笨重的身材讓它們喪失了飛行的能力,翅膀逐漸退化,就如同如今的鴕鳥一樣。
  • 美國想快速霸佔火星領空,直升機要送上火星了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小男孩並不陌生吧,沒錯,他就是自稱是,並計劃在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耶澤羅隕石坑內,經過科學家判斷,在35億年前,這個坑曾是一片河流三角洲,在這裡最有可能找到古微生物的遺蹟了,「毅力號」這次的任務主要是尋找火星上的生命遺蹟,並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
  • 未來的人可能住在火星上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本次主要的目的是觀測火星的地質地貌和氣象狀況,著軌道巡航約用 1 個火星年的時間(約為地球上的 1.88 年),並不會登陸到火星的表面。如果本次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火星著陸(第一個是蘇聯,蘇聯火星3號登陸火星20秒後就失聯了,目前就對此是否成功存在很大的爭議;第二個是美國)、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第一個是美國)。針對深空探測,美國有著豐富的經驗,雖然中國航天起步相對於美國來講晚很多,但是進步是非常快的,本次的天問一號就是以高點位起步,也算是實現了「彎道超車」。
  •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即將翱翔於火星天空,人類首架外星受控飛機
    「機智號」火星直升機還擁有創新的太陽能電池、電池和其他組件,「機智號」火星直升機不攜帶科學儀器,是與火星2020「毅力號」火星車不同的實驗。2、「機智號」火星直升機將是人類第一架嘗試在另一個星球上進行受控飛行的飛機為什麼直升機很難在火星上飛行?首先,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很難獲得足夠升力。
  • 馬斯克想當火星人類的國父?SpaceX在火星上不承認地球法律
    馬斯克的SpaceX最近開始了星鏈計劃的測試,這個計劃本來與火星的關係不大,但是當用戶仔細閱讀星鏈計劃的消費者服務條款後,發現一條石破天驚的內容。這條內容在條款中的適用法律部分,它寫道,在星鏈計劃為地球和月球提供的服務中將遵守加利福尼亞州制定的法律,在星鏈計劃為火星提供的服務中,SpaceX不會遵守地球與月球範圍內的法律,而是採用「建立在真誠基礎上」的自治原則。
  • 火星上真的有水麼?你想過火星上的溫度是多少麼?
    它們都有衛星,都有移動的沙丘、大風揚起的沙塵暴,南北兩極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過火星的冰冠是由乾冰組成的。火星每24小時37分自轉一周,它的自轉軸傾角是25度,與地球相差無幾,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但除此之外,火星與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個荒涼的世界,其中二氧化碳佔了95%。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溫,但在火星上情況卻正好相反。
  • 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現在想在火星上推行自己的「制度」
    因此,如果SpaceX在火星的安置工作出現任何不利情況,該公司可能會感受到地球上的壓力,甚至可能會干擾其安置計劃。馮·德·敦克還說,「關於一個國家何時成立,沒有明確而快速的準則。」但他指出,國際法確實確定了三個客觀標準:既定領土、永久人口和職能政府。任何想要在火星定居的人大概都要滿足後兩個條件。
  • 88歲「登月第二人」:還想上火星 未來引領太空探索的是中國
    在這次大會上,我還見到老朋友、美國華裔太空人LeroyChiao(焦立中),我們就航天領域相關問題坦誠地交換意見和看法。2014年,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時,我和楊利偉再次相談甚歡,併合影留念。當我提到Leroy Chiao沒能出席此會時,楊利偉表示「不認識此人」,我還猜想他可能是不想和我這個老外談及他曾和Leroy Chiao聊過天的事情吧。
  • 太空狂人馬斯克或想成為火星上第一任總統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馬斯克構想的火星移民計劃,馬斯克從小到大就在從事一些關於太空探索領域的相關研究,馬斯克真正被全球所認識最早是在2009年他提出的火星移民計劃,當時的馬斯克表示,地球不會永遠屬於和適合人類,未來人類需要進行太空移民,而火星是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擇。這些年來馬斯克可是從來沒有放棄過移民火星的計劃,近日,SpeaceX竟然對火星宣示了主權,難道馬斯克想成為火星的第一任總統?
  • 專家:特定性格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每日郵報報導,是否想去火星旅行是一碼事,而能否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則是另一碼事。外星生存專家、澳大利亞火星協會主席喬納森克拉克(Jonathan Clarke)近日接受專訪,他稱只有擁有特定性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 寶清「大個兒」 :一人一傘,翱翔天空!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能人」,他千裡騎行去西藏,酷愛挑戰極限運動,他乘著滑翔傘在天空中翱翔,享受著「脫離」地球引力的寧靜與美妙。想了解更多關於他的故事麼?想知道滑翔傘的更多知識麼?融媒記者帶你走近酷愛運動、人送外號「大個」的徐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