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肯亞國寶級堅果在雲集首發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7日電 9月15日,在肯亞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Vincent Omuse和雲集CTO郝煥等共同見證下,來自肯亞的國寶級堅果品牌「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正式上線雲集,第一款產品夏威夷果開賣。這不僅是該品牌首次在中國試水線上銷售,也是上線雲集的首例非洲商品。

此次和肯亞的合作,是雲集繼去年成為泰國商務部合作夥伴之後,以新電商形態對接非洲資源,幫助非洲品牌快速打開中國市場的一次嘗試。

走出非洲,走進雲集

丹麥著名作家凱倫。布裡克森(Karen Blixen)的自傳體小說《Out of Africa》(《走出非洲》),講述了自己在素有「東非巴黎」肯亞首都奈洛比Ngong山下的非洲生活經歷和愛情,這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也成就了同名電影屢獲奧斯卡等業界大獎。

奈洛比正是此次上線雲集的肯亞堅果品牌「走出非洲」的源產地。肯亞1945年引入夏威夷果,如今已躍升至世界夏威夷果第三大產區,夏威夷果也成為了肯亞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作為肯亞最受歡迎的高端品牌之一,走出非洲隸屬於肯亞堅果公司(Kenya Nut Company Ltd),佔據了東非堅果、茶包和咖啡市場不小的份額。在接觸到雲集之前,走出非洲尚未在國內電商渠道進行過官方銷售。

肯亞參贊Vincent Omuse表示,中非友誼日漸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到非洲尋求新的投資機會,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肯亞也吸引著更多中國遊客前往。他希望以此次合作為起點,肯亞農產品能通過雲集等電商平臺進入中國消費者的視野。

中非互動日漸深入,跨境電商迎最佳機遇

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對於中國電商賣家而言,這是聯動中非市場的最佳機遇。除了能借中非深入互動的東風,幫助非洲品牌打入中國市場,實現商業利益雙贏;亟待開發的非洲市場,也為雲集等平臺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此次與雲集互動的肯亞,有4850萬人口,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79%。而當前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的非洲訂單,主要來自肯亞、奈及利亞和南非3國。

作為電商領域內的新星,雲集成立三年已獲得500萬付費會員,為眾包零售和會員電商提供了全新樣板。三年中,其跨境業務發展迅猛,2017年跨境業務體量已達11.7億元,同比增長457%,在億元級跨境電商中增速排名第一。強勁的上升勢頭和全新的流量模式,吸引了走出非洲品牌方選擇雲集成為首發地。

雲集CTO郝煥表示,肯亞物產豐饒,中肯合作繼續加深,期待未來會有更多來自肯亞的優質產品,走出肯亞、走出非洲,走進雲集,為肯亞、為非洲建設扎紮實實地做一些事,讓來自中國的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來自另一片大陸的味道。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是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裡克森的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大量描寫的離我們生活相去甚遠的非洲農場生活,「我」作為一個白種女人,在非洲經營農場,漸漸的愛上了非洲的天,地,人,與「我」的僕人——肯亞的土著人建立了良好深厚的關係。
  • 卡倫·布裡克森《走出非洲》
    OUT OFAFRICA 丹麥女作家卡倫·布裡克森(Karen Blixen),筆名艾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在1937年發表了她的第二部作品,即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首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許昌人」發現者帶隊:要證明人在非洲進化成現代人後「走出非洲」李佔楊是「許昌人」頭骨化石發現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此次赴肯亞的中國考古團由他領隊。他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這支考古隊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建,合作方是肯亞國家博物館。
  • 丹麥作家凱倫曾創作"走出非洲" 曾嫁給瑞典男爵
    丹麥作家凱倫曾創作"走出非洲" 曾嫁給瑞典男爵 2014-05-15 15:06:31來源: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比起鮮花和茶葉兩大農業支柱,咖啡之於肯亞同樣是一張芳香馥鬱的國家名片。而將這張名片打出國際美譽度的,則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走出非洲》。  肯亞的傳奇咖啡得從凱倫咖啡農莊說起,它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原佔地600畝,現在改建成凱倫·布裡克森博物館,面積縮至原來的1/30,但仍有不少遊客慕名拜訪。
  • 中國考古走出國門 首次奔赴非洲探秘人類起源
    「許昌人」發現者帶隊:要證明人在非洲進化成現代人後「走出非洲」李佔楊是「許昌人」頭骨化石發現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此次赴肯亞的中國考古團由他領隊。他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這支考古隊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建,合作方是肯亞國家博物館。說到人類起源地,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古人類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人類從人猿主幹上分離,究竟發生在哪一地區?是在非洲,然後走進亞洲,還是開始就在亞洲?人類起源於非洲還是亞洲?
  • 《走出非洲》:女性必看電影之一
    走出非洲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7項大獎劇透我很久都沒有看過這麼美妙的故事了!電影長達161分鐘,沒有故意晃動的鏡頭、快速剪輯、快速事件節奏。它舒緩道來,卻深情流暢。非洲,廣闊壯美,更原始瘋狂。
  • 「連載·走進非洲」走進電影《走出非洲》原型地 感受別樣風情
    1995、1998和2000年,劉洪耀三進非洲,深度親歷非洲十來個國家、地區,他用詼諧生動的筆觸,以親身體驗的視角,勾勒出一個個性化的非洲,本文選自劉洪耀近期完成的《東非、北非採訪歷險記》,以饗讀者。作為小說和後來的奧斯卡獲獎電影,《走出非洲》是一部哀婉低回的、殖民時期無數浪漫故事的小小間奏。
  • 地球疤痕——非洲大裂谷
    非洲大裂谷非洲示意圖如果你乘飛機越過印度洋,在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一條碩大無比的「疤痕」就會呈現在眼前,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疤痕」之稱。在肯亞,大裂谷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縱橫交叉,形成一個地理上的十字形,因此,肯亞又自帶暱稱——「東非十字架」。與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荒涼、冷清、陰森不同,這裡,是生命的樂土。
  • 奧斯卡經典《走出非洲》原聲主題曲
    《Out of Africa 走出非洲》是 80 年代時候必看愛情經典之一!故事改編自卡倫·布裡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凱倫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而遠嫁肯亞,後來她跟英國探險家鄧尼斯產生感情的故事。 影片獲得1986年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片中讓人回味無窮的主題音樂卻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
  • 除了《走出非洲》,還有8部關於非洲的電影讓人意亂情迷
    《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1985)主演:梅麗爾·斯特裡普、羅伯特·雷德福提到非洲,就能讓人想起這部經典之作。講述了凱倫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而遠嫁肯亞,後來她跟英國探險家鄧尼斯產生感情的故事。
  • 一起去肯亞拍非洲五霸~
    肯亞是一個能滿足你對非洲所有幻想的國度。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這裡是動物的王國,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生活在這片近乎原始的土地上。它的神秘而狂野、自然而和諧,都像是非洲大陸的縮影。每年有不少的野生動物和攝影愛好者來到這,用相機記錄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那麼在肯亞我們究竟能用相機見證一些什麼呢?
  • 遊牧肯亞 生生不息的非洲夢(組圖)
    非洲草原的春天,充滿了生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被綠色覆蓋金合歡樹撐開綠傘在草原上佇立;大雲樹開滿紅花扮演火燒浮雲;吉力馬札羅山下成群的火烈鳥翩翩起舞,馬賽人趕著牛群遷徙,紅色的鬥篷如風中展開的翅膀肯亞給每一個去到過那裡的人們夢境般的記憶,壯美中伴隨著悠遠,生生不息。非洲草原的春天,充滿了生機,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被綠色覆蓋,動物悠閒自在地生活在此,這裡是它們的樂園。空曠的原野、自由的瞪羚、一場小雨,讓肯亞安博布塞利國家公園更加神秘,令人嚮往。
  • 非洲肯亞奇妙之旅:看吉力馬札羅的雪,感受馬賽人的原始生活!
    在非洲肯亞旅行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人類的起源就是從這裡開始,你可以真正感受一下肯亞大草原的風光,也可以看看一直紮根在這裡的馬賽人。吉力馬札羅的雪海明威有一部中篇小說叫《吉力馬札羅的雪》,主人公在死前出現一個夢境,他乘著一架飛機,向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的山頂飛去。在吉力馬札羅的山腳下紮營,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吉力馬札羅。安博塞利草原面積還不到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四分之一,但卻因為這裡看吉力馬札羅雪山的最佳觀賞地而聞名世界。
  • 非洲肯亞,位於東非大裂谷上,為何野生動物多?
    在非洲,肯亞是個知名度比較大的國家。肯亞出名,大致有兩個原因:一,肯亞的中長跑項目,在田徑世界裡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就像牙買加的短跑一樣。二,肯亞有聞名世界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來看獅子是怎麼吃長頸鹿、羚羊的,長頸鹿和羚羊又是怎麼躲過獅子追殺的。
  •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肯亞坦尚尼亞哪國強?
    關於非洲:很多人最初印象 大概是來源於趙忠祥的:春天到了…… 動物世界裡面吧,從此看一次動物大遷徙就深深的刻在腦海裡,作為最為人熟知的兩個經典遊獵國家,難免會用來比較,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肯亞的馬塞馬拉國家公園,還有一部分遊客會選擇去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但肯亞坦尚尼亞不能簡單等同於塞倫蓋蒂與馬賽馬拉,肯亞有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經典電影《走出非洲》的電視劇版正進入開發
    David Heyman正在開發《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的劇集版,由Susanne Bier負責執導;《走出非洲》是根據Karen Blixen的同名一書兼1985的同名經典浪漫電影所改篇,電影當年贏得共
  • 2017/01/21 當我看完了《走出非洲》,正好去了一次凱倫故居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的時候,就把凱倫故居博物館列入了出行計劃,《走出非洲》是凱倫寫的自傳體小說。作家以流暢優美的文字,敘述自己在咖啡農場的生活,包括非洲的自然景色、動物和人。書的每一章節都體現出作者對非洲風土人情的諳熟和眷戀。原始土地上的空氣、水、陽光,仿佛伸手可觸。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述使得人物和場景鮮活地跳躍於紙上。
  • 人類「走出非洲說」的新答案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日《南方周末》) 人類在走出非洲的早期,可能早在五六萬年前,就曾經和尼安德特人發生過雜交,非洲人之外的其他人群某種意義上也是尼安德特人的後裔 依賴於DNA技術的突飛猛進,新世紀以來的古人類學幾乎是以光速發展,每過三五年,整個學科面貌就會變得大不相同
  • 國際志願者如何選擇項目,體驗肯亞&坦尚尼亞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野生動物保護項目Projects Abroad非洲肯亞稀樹草原環保項目>> 項目地點:東非大裂谷-索山布自然保護區>> 抵達機場:奈洛比國際機場(NBO)近年來,非洲肯亞由於當地不合理的農業及畜牧業發展,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正在不斷退化,生物多樣性也不斷被破壞。
  • 肯亞國家公園 遠望非洲高峰吉力馬札羅山
    肯亞國家公園遠望非洲高峰吉力馬札羅山 2020-03-18 11:47